金星,太阳系行星之一,是天空中除了日、月之外最亮的天体。对2012年而言,最值得期待的天文现象之一就是“金星凌日”了。所谓金星凌日,跟日食颇为类似,就是在某些特殊时刻,金星在地球与太阳之间,而且三者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这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的天象。
“金星凌日”是极为罕见的天象。它以两次为一组,两次之间间隔8年,而每组之间的间隔长达100多年。上一次的“金星凌日”发生在2004年,今年6月6日的这次是本组的第二次。而下次再发生这一天象,就要等到2117年了。能有幸在那时再观测一次“金星凌日”,恐怕只是而今在世的极少数人的“福气”了。这一次的金星凌日,中国人再一次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如同2009年那次日全食一样,中国刚好是今年金星凌日的观测地之一。如果天气晴好,全国范围内都可观测到“凌日”,东部更可见到凌日的全过程。
金星在古代天文学上的记载也是非常丰富有趣的。在中国,金星古称太白,根据战国时石申的解释,金星“大而能白,故称太白”。它又大又亮而且发出白光,所以叫金星——这是从亮度和光芒来为金星命名,看似粗浅,但它在中国古代的星占学上所代表的含义非常特殊。
翻看成书于盛唐开元年问(公元713年~741年)的星占学集大成之作《开元占经·太白占》的相关内容,可知金星无论是出现、行动轨迹还是光色变化等,在星占上皆多为丧乱不祥之兆,非“兵起”、“大乱”则“***破”、“将亡”,再要么就是“国破”、“有篡”,甚至太白本身都是“主秋、主西维、主兵、主杀”、“主兵革诛罚,正刑法”、“司兵丧”、“所抵国凶”之类的凶兆。概言之,金星走到哪里,哪里就要遭灾。
如《续汉书·天文志》记载,“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八月丙寅,太白犯心前星,丙辰,犯心中大星”,丙辰这天将近黄昏的时刻,大将***何进被宦官所杀。不久,车骑将***何苗被何进的部下吴匡所杀。占文解释说:“太白中犯乘守心明堂……兵戈四起,国相为乱。一曰大臣当之。”心,在二十八宿中代表着明堂,《孟子·梁惠王下》说,明堂是“王者之堂”,象征着古代帝王宣明***教的地方。星占家认为,太白犯心宿,不是君王重臣死丧,便是臣强君弱之象,再要么就是国运衰亡之兆。这一次的太白犯心,直接遭殃的是执掌汉朝******大权的大将***何进,由此引发的内乱祸及朝野,东汉的大乱遂起。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正是何进被杀的故事;此后豪杰四起,诸侯割据,中国陷入了四百年之久的大***时期。
再看《宋书·天文志》的记载。“吴太平元年(公元256年)九月壬辰,太白犯南斗”,第二年,魏国大将诸葛诞谋反,第三年,吴国的大臣孙琳废掉了君主孙亮。占文解释“太白犯南斗,国有兵事,大臣有反者,有名之人诛。”南斗,即斗宿,在古代分野中为吴越的分野,属古九州中的扬州。所谓分野就是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古人依据星纪、玄枵、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等十二星次的位置,将地面上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古代占星术认为,地上各州郡邦国和天上一定的区域相对应,在该天区发生的天象预兆着各对应地方的吉凶。三国时候的扬州为魏、吴所瓜分,除了淮河以南的少部分为魏国所有外,其余皆为吴国之地。诸葛诞是魏国的镇东大将***、仪同三司、都督扬州,驻地就在扬州,而孙吴的国土除了今湖南、湖北的部分为荆州之地外,其余都属扬州。所以诸葛诞反魏,很快被杀,以及孙琳废吴主,很快又被新主杀掉等,相继应了“国有兵事,大臣有反者,有名之人诛”的占辞,虽然现在看来不过是巧合罢了,但是就这些事粗看起来,金星可真不愧为“灾星”的名头。
然而,金星在星占中最重要、最特殊的天象乃是“太白昼见”。“见”,通“现”,即金星在白天出现。本来金星在白天出现是因为其亮度强到太阳光也无法掩盖的程度,能够被肉眼观测到,这在现代天文学上是很平常的现象。可古代星占上却把它看作是大凶之兆。这是由于古人构建阴阳五行理论,并用它来解释万事万物,将事物纳入普遍联系之中,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如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等等,而且将这些理论代入到了被视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的带有预测功能的神秘之学中。
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说,天上的星官有尊有卑,就好像地上的官职有大有小。关于“太白昼见”的占辞最早即见于《史记·天官书》,如“昼见而经天,是谓争明,强国弱,小国强,女主昌”。三国时期的学者孟康说:“太白阴星,出东当伏东,出西当伏西,过午为经天。”稍后的晋灼说:“日,阳也,日出则星没。太白昼见午上为经天。”他们认为日为阳,星为阴,阳出则阴没,即日出则太白不可见,如果太白在不该出现的时候出现,那就要出乱子了。而且,星占学上认为太阳象征着君王,太白则象征着大臣、大将***。一旦“太白昼见”,不仅君主有压力,大臣也会很有压力。关于太白昼见的记录非常多,其中最有名的就要数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了。
《旧唐书·天文志》记载,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五月,玄武门之变的前不久,太史令傅奕向唐高祖李渊上奏(在《傅奕传》里则是密奏),说最近太白昼见所处分野是秦国,上天预示秦王李世民会拥有天下。李渊把奏状给李世民自己看,后来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召来傅奕,对他说,你之前的奏章差点害了我,但从今以后还是要全心全意地对我说实话,不要担心之前的芥蒂。等到《新唐书》编成了,太白昼见就从武德九年五月开始,六月的丁巳、己未等日接连出现。在庚辰日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后,秦王升级为太子,代替皇帝裁决大小***事,六月已卯,七月辛亥、甲寅,八月丁巳日,太白还在“昼见”。终于在八月甲子日,太子成为皇帝之后,不再“昼见”了。
其实,以现代天文学方法回推玄武门之变前后的金星行度及其分野,能称得上“太白昼见在秦”的只有六月己卯日后的天象。从五月到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天六月己未日,金星从胃宿到入毕宿六度,所经过的分野乃鲁国、赵国,而秦国分野在东井十六度至柳八度,最近距离还有36。之遥,而古时天文学家甚至连木星的卫星都能看到,难道眼力还这般不济,看不出几十度的“间距”?唯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故意瞎说谎报。由此看来,“太白昼见在秦分”不过是个天大的***治谎言。所以有学者指出,唐太宗与傅弈之间的对话不过是一段精彩绝伦的双簧而已。
在贞观之治即将落幕的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太宗李世民已不久于人世。此时,据《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又多次出现了“太白昼见”的天象。占卜的结果是将会出现一位“女主武王”来统治天下。这引起了唐太宗的恐慌。
有一日,太宗在宫中大宴群臣,酒令的题目是报出自己幼时的***名。行至大将***李君羡之时,他的反应却与别人有异。皇帝和诸大臣都很好奇,反复催问。李君羡只好扭扭捏捏地说出,自己的***名叫做“五娘”。太宗听得心中猛然一惊,想起他的封号是“武连县公”,拜官左武卫将***,***名又是女名,正合“女主武王”的预言,却佯装笑容,喝道:“好一个勇健的女子!”不久,太宗就借故将李君羡贬官至外地,后来还是不能放心,终于将其抄家灭门。当时有名的天文历算大师李淳风却告诉太宗:这位“女主”已经在后宫之中了,并未身死。你若杀了她,她有天命庇佑,必将转世为男身,那时对唐王朝的危害将更加剧烈。太宗听后,只得放弃了搜杀这位“女主”的心思。可怜那位李君羡早年即跟随太宗南征北战,每战都身先士卒,功勋卓著。可惜,只因为一个***名,就成了太宗的刀下冤魂。
而李唐王朝终究也未能逃过“女主昌”的宿命,武则天夺取了唐朝的帝位,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即位后大肆杀戮唐朝的宗室大臣,但是统治期间国泰民安,经济发展,***治上颇有创新,开启了后来的开元盛世。而李君羡的后人为祖先鸣冤,由真正的“女主”武则天为李君羡昭雪,恢复了官爵。
这个故事极具传奇色彩,可惜破绽甚多。在《资治通鉴》之前成书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都没有贞观二十二年太白昼见的记载。在武则天获取了权力,暴露出***治野心之后,曾经支持民间方士制造过大量谶纬谣言,为其夺取帝位造势,而之前很多反对武则天的大臣,却从未以“女主武王”的预言反对过她,真是怪事!
中国古人非常重视有关于金星的天象,往往在重大变乱的前夕有太白昼见之类的奇异天象的记载,但其中多有附会之说。我们在阅读古籍之时,对此不可不加以注意。要时时牢记用科学的观点明辨慎思,才能得出历史的真相。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星占中的金星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