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楚人直接承继并在其特有的生存环境中强化了楚原始文化的繁衍意识和对有限生命时空的拓展意识,这些意识在楚装饰艺术设计中表现为具有楚文化特征的衍生性构成。楚装饰艺术设计的衍生性构成包括构架性衍生、增殖性衍生、无序性衍生、齐物性衍生、重复性衍生。
[关键词] 楚装饰艺术设计 楚文化 衍生性构成
学界普遍认为,楚装饰艺术设计带有浓重的原始文化色彩,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楚国社会直接从原始社会而来,所以,楚文化自然表现出强烈的原始文化的倾向。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极为低下,而自然环境又极为恶劣,人类的生存时刻面临严酷的挑战,变幻莫测的自然灾害、凶猛肆虐的野兽、频繁惨烈的部落战争,使原始部落成员时常处于危险中,婴儿成活率极低,部落成员死亡率又非常之高,于是通过大量繁殖以维持和增加部落人口就成为原始人类的对抗死亡的重要手段,这就造成了繁衍冲动的产生,这种冲动在原始文化中积淀为繁衍意识。由于生存环境的险恶,死亡时刻都在发生,原始人类充满对死亡的恐惧,渴望长生乃至永生。个体生命的短暂所带来的死亡恐惧感,内化为人对将个体生命局限于其中的有限“时空”的压抑感。生的渴望使人们必须进行“反压抑”,努力突破时空对人的限制。上述原始人类的繁衍意识和对有限时空的反压抑精神对楚民族而言尤其强烈,楚人世居荆楚蛮荒之地,生存之艰辛不言而喻,而其在建国前,又经历了十次迁徙,历尽战争,饱尝艰辛,楚人特别需要依靠种族的繁衍而生存,其繁衍意识自然很强。楚民族是一个倔强的民族,在其精神深处有一种愈挫愈奋的特质,他们不会被有限时空的压抑击败,这种精神顽强地寻求表达,楚文化充满了此种精神表达的物化形式。楚国社会直接从原始社会而来,繁衍意识和突破有限生命时空的文化基因毫无疑问会在质和量上以更加显著的方式在其艺术创造上得到表达,其在装饰艺术中的物化表达形式就是衍生构成。衍生性构成是指沿自然物的结构线、人造物的结构线、个体间趋势线展开的衍生性生长和重复再生。
一、构架性衍生
楚装饰艺术设计的构架性衍生主要是指依据器物的内在架构而展开的衍生构成。任何器物都有其内在的结构,这种结构的依据大多是器物的功用和它的力学原则,作为一种结构的形态,会由于视觉的原因而生成某种力的运行态势,也会由于力学的原因而生成某种力的运行态势,楚装饰艺术设计的衍生式构成就是沿着这些态势的结构线不断生成新的形态,生成的形态一般聚集在结构的关键点上,楚装饰艺术设计特点就是在这些点上夸张性繁复生成,在保证既定构架的本质特征对构成的控制外最大程度地实现一种自由的表达,形成强烈的视觉观感。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的《彩漆豆》,器身的盘、耳柄、座是用一整块木体雕刻而成,盖顶和耳上装饰着仿铜浮雕蟠龙纹,雕刻细致精美,这两个部件不仅表现了结构形体的衍生,也表现了装饰纹样的衍生。特别是耳部的形体在构架结构线上,紧扣构架态势,对结构做夸张性演绎,反复衍生变化,而其上的浮雕装饰把蟠龙纹沿形体衍生累积得繁复细密,与形体配合呼应,各尽其妙。耳的结构点被楚人用来作为创造性发挥的出发点,用来阐释自由和抒发激情。
二、增殖性衍生
楚装饰艺术设计的增殖式衍生是指局部形态在其生成的过程中,沿着具有生长内涵的方向,产生一种内在的局部形态间的生成关系,由这种生成关系构成的集合具有增殖性特征。楚装饰艺术设计的增殖性衍生并非基于自然常态的单纯性生成关系,而是在衍生的质和量上超越了自然的惯例,就其质来讲,它们是不同质的单元形态间的生成,就其量来说,它们超越了自然量限制,楚装饰艺术设计的增殖性衍生借超乎常态的质和量形成繁多的势态并显现出增殖性特征,这在其他装饰艺术中则不多见。以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的刺绣纹样中的《三头凤(局部)》为例,整个头部像两个圆球,顶上斜翘着双耳,颌下斜撇有双羽,尖嚎居中,凤的两只大翅膀上增殖出两个侧头,翅膀下各增殖一支小翅。楚人的心性是如此的自由,为了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竟可以如此组织形象,用双翅上的两个侧头、两个小翅传达出凤的旺盛生殖力。增殖性衍性的形式表达了楚人对生的信仰和崇拜,对反复增殖衍生的形式化运作使楚人拓展有限生命时空的渴望得到满足,使他们沉浸于其中的生命激情得以尽情挥洒。
三、无序性衍生
所谓无序性衍生,是指楚装饰艺术设计中形态单元的生成主要不依据严格的生成结构线生成,而表现出一种随心所欲、任意发生的态势,总体视觉倾向显示出无序化特征。当然这里的无序是相对而非绝对的,秩序性不居主导地位,无序性控制了衍生的基本构成,局部的有序和潜在的结构退居次要地位,总体的艺术倾向趋向无序。但无序性再生的微观结构却是建立在个体间趋势的再生线上。这种无序性衍生是楚装饰艺术设计所具有的特征性形式,在其他的装饰艺术中较为少见,它在传达楚人承继其祖先的繁衍意识的同时,把楚人自由奔放、不拘礼法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的《建鼓座》很好的体现了楚装饰艺术设计的无序性衍生,整座呈圆锥形,由圆形座底、承插空心圆柱和圆雕群龙构成。8对主龙纠结缠绕,其身、首、尾攀附有数十条小龙,这些小龙簇在圆柱周围成无序状任意衍生。16条大龙尽管分成走向相反的两组,群龙整体又呈圆锥状,但大龙与大龙、大龙与小龙、小龙与小龙穿插纠结、攀附缠绕,在个体趋势线上不断形成个体的重复再生,在整体构成态势上群体以无序状衍生,造成了纷繁缭乱的结构态势和增殖衍生的整体效果。
四、齐物性衍生
楚装饰艺术设计具有道家齐物论思想的倾向。在楚人的思想深处,没有物与物、人与物的绝对界限,没有物与物、人与物的绝对对立,正所谓“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庄子・德充符》]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庄子・齐物论》]楚人的精神毫无拘束地在天地万物间流转,他们的造物毫无顾忌的结合天地万象。在楚装饰艺术设计中,楚人把想象的自由挥发得淋漓尽致,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动物、人物与植物、人物与动物、器物与器物、器物与植物、器物与人物、器物与动物相互间任意衍生构成。每一个个体和个体单元都充分拓展了自己生存的有限时空。湖北省江陵县马山1号墓出土的《避邪》是一件令人拍案叫绝的根雕,整体结构利用树根的天然形态出神入化地表现了动物的行走动作,而在局部构成上却把齐物性衍生手法表现到极致:避邪的头部是具象的虎头,而极具伸展力的腿部被雕刻成竹节状,在4条竹节状的腿上又分别衍生出蜿蜒爬行的蛇、吞嚼青蛙的蛇、捕食小雀的蜥蜴和一只蝉,构成奇谲诡异,令人叹为观止!
五、重复性衍生
楚装饰的重复性衍生主要是指单元形态的单纯性重复衍生构成,单元形态在重复的过程中基本不发生形态变化或较少发生形态变化,是同一形或近似形在生成方向上的重复再生。重复性衍生的生成方向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不确定的,主要依据单元形的形态,单元形如果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则重复性衍生也不会有明显的方向性,反之亦然。重复性衍生是利用重复的抽象结构作为生成结构线来进行衍生性构成。重复构成并不独见于楚装饰艺术设计,但楚装饰艺术设计的重复性衍生构成具有强烈的繁衍意识和显著的超量聚合特征。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的《尊盘》是我国先秦青铜器精品中的精品,尊的口沿由高低两层透空的附饰构成,内外各一圈,错落相间。每圈又分16个装饰单元,每个单元由4对变形虺龙组成。虺龙从具象形态上看均***成形,互不依附,但其构成态势的抽象结构却使每个虺龙从这个结构上视觉化地自然重复衍生,整个口沿和唇面纷繁细密、精致异常。盘的口沿和唇面的做法与尊的做法相同。楚装饰艺术设计的重复性衍生构成,以衍生单元的超量聚合展示出撼动人心的视觉效果。
楚装饰艺术设计的衍生性构成,是楚装饰艺术设计的特征性构成形式之一,这种形式和其他构成形式一块形成了楚装饰艺术设计的形式特色。认真研究这种构成形式,寻求其与现代设计的契合点,恰当地运用可以借鉴的资源,将由助于中国特色现代设计的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红伟:生殖转移现象―试析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的生殖崇拜[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第5期:第59页
[2]冯 欣:打开先民心灵之门的绿钥匙――试论在《诗经》中作为时空转换机关的植物包含的原始文化意蕴[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3月,第33卷第2期第25页
[3]陈 琳:探源:楚文化之魂 [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7.卷第4期
[4]刘彬徽:楚系青铜器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190~191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楚装饰艺术设计的衍生性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