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者对我国体育市场的内涵和分类进行了相关论述,并在目前学术界对此问题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体育市场 内涵 分类 体育产业
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由于受到发展时间、规模等因素的影响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对于体育市场的研究也才刚刚开始。因此我国理论界对于体育市场及相关概念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尽管近年来有许多文章和研究涉及此类问题,但大多是体育界学者进行的研究,而经济学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则少有涉及。通过对体育市场的不断研究和讨论,我们试***建立完善的体育市场的理论框架,这关系到体育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等现实问题。
1.目前对于体育市场内涵的几种观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体育市场所涉及的内容和行业越来越多,这使得人们对于体育市场的内涵和构成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理解。而通过查阅此类相关文章不难发现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此类观点认为体育是一项生产性的事业,它不仅为社会提供了体育器械、服装、用品等实物性的消费品,而且提供了体育健身、娱乐、竞赛表演等以服务性为主的非实物性的消费品。而与体育有关的产品都是体育产品,其买卖经营活动都属于体育市场。体育市场不仅是商品市场,而且包括与体育有关的生产要素市场。因此这类观点不仅将体育器械、设备等物质性的生产归于体育市场,而且将体育生产资料市场、体育金融市场、体育劳动力市场、体育技术市场等都包括在体育市场的范畴之内。
持有以上观点的学者占绝大多数。例如,成都体院的柳伯力认为:“体育产品分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两大类,体育市场中主要是指后者。”体院的刘可夫认为体育生产既有服务产品的生产,又有物质产品的生产,并把体育服务产品市场、体育物质产品市场都列为体育的要素市场。浙江师范大学的卢闻君提到,体育市场是体育产业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交易场所,广义的体育市场构成包括体育用品市场。
这类观点的共同特点是将体育器械、设备、服装等物质产品和一些体育生产要素市场都列入了体育市场的范畴。
第二,持此类观点的学者目前还是少数,他们认为体育市场属于非物质形式消费品市场的范畴。例如成都体育学院的张岩曾指出:“这种不考虑市场交换的产品的特点和种类,单纯按产品满足人的需要的性质和产品用途来划分市场,只要带一个‘体’字,就都属于体育市场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无论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来看,运动服装的生产属于服装行业,运动服装的销售与经营属于服装市场,体育运动器材设备的生产属于文化体育用品工业,体育器材的销售属于文化体育用品市场,体育书刊和体育音像的出版与经营属于书刊音像出版市场,运动保健食品经营与销售属于食品市场,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它们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市场。”山东体育学院的毛勇、王美绢对体育产业作了这样的论述:“从产业划分的角度来看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它生产的是非实物形态的体育用品。所以生产体育用品的企业不能划归体育产业内。”北京市体育局国际体育交流中心的王锡彪认为:“体育市场并非指体育设施、器材、设备、服装等实物产品市场,而是指非实物商品市场,体育市场的交换对象应是体育服务商品。”
2.体育市场的内涵
由于上述两种理论的分歧,使得人们很难形成对体育市场统一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分析和研究,我更加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即认为体育市场属于非物质形式消费品市场的范畴。
对体育市场产生的这些不同认识,将体育实物产品市场都视为体育市场,从根本上来看是对体育商品这一概念的模糊认识。体育商品是体育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开端和构成体育经济学理论的基本要素。如果将体育商品简单地理解为“体育产品”或“体育用品”和相应的生产要素市场,则很容易将实物性的这些体育消费品都纳入到体育市场的范畴中来。而要清楚认识体育商品这一概念则要认识到体育的本质。体育的本质是“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增进人们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实践活动”。[1]因此以身体运动形式存在的体育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蕴涵在一种特殊的产品中,并且以非物质形态存在,则具有与物质形态产品不同的属性。体育部门提供的相关的这种“服务”主要是以身体运动的形式,当这种体育服务被用于交换时,就实现了其自身的价值,这时可以称为体育服务商品或简称体育商品。体育(服务)商品与一般物质形态商品比较,最大的特点主要在于它的非实物性,所以体育商品表现的是一种非实物性。
综上所述,对于体育商品的不同认识造成了在体育市场概念上的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体育商品不仅包括非物质形态商品,还包括一些物质形态的商品。这样物质商品被笼统地包括在体育商品的范畴之内。因此与体育有关的一些产业也都纳入到了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范围。这显然在逻辑上是难以成立的,不能因为与“体育”产生了一定的联系就简单地将这些与体育相关的商品和市场都认为是体育产业和市场,因此我认为第一种观点不能成立。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仔细分析,我较为认同成都体育学院张岩教授对于体育市场内涵的阐述,即认为体育市场就是指体育服务产品的经营和交换场所及交换关系。它包括三方面的涵义:
(1)狭义的体育市场。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商品买卖的场所。按照这种含义,体育市场就是指直接买卖体育服务这种特殊消费品的场所,即体育经营场所。
(2)广义的体育市场。广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关系、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因此广义的体育市场就是指全社会体育服务产品交换活动、交换关系的总和。
(3)当代市场学意义的体育市场。现代市场学站在卖方的立场,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理解市场,将市场看作主要是买方的活动,把买方看作是自己的市场。按照这一含义,体育市场就是指个人或组织对体育服务产品既有购买力又有购买欲望的现实和潜在需求。
3.体育市场的分类
按照体育市场是属于以非实物形式消费品市场的理解,可以将体育市场分为以下几种市场。
3.1体育健身、娱乐市场
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和竞赛表演市场是体育市场的主体与核心。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是指为满足消费者强身健体、娱乐休闲的体育需要而提供体育器材、场地、技术指导等服务的经营行业。健身娱乐业是以体育娱乐项目为商品,以实物并主要是非实物方式向消费者提供健身娱乐方面的服务。健身娱乐市场在发达国家是体育产业中一个效益最好、规模最大的市场。在大众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日益普及与社会化发展进程推动下,它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体育产业中的支柱行业。
3.2体育竞赛、表演市场
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在国外也称职业体育市场,是指为满足消费者观赏需要而举办各类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的经营活动。由于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购买者是观众,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是观众市场。
除了观众市场外,竞赛市场还包括赞助市场。体育竞赛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每遇重大赛事,电视台都要争相转播,观众也不计其数。各大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通过赞助体育比赛或运动队,向被赞助者提供经济支持,被赞助者则以冠名、冠杯、广告、专利和现场销售等权利回报企业。这种赞助权的转让与购买,使体育竞赛衍生了与观众市场并存的体育赞助市场。观众市场上的购买者是作为消费者的观众,而体育赞助市场的购买者则是企业。观众市场和赞助市场都是体育比赛表演市场的组成部分。
3.3体育培训市场
体育培训辅导市场是指向消费者传播体育知识和技术的市场。体育培训市场一方面是培训和辅导体育爱好者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为一些竞技运动项目培养后备运动人才。近几年来体育培训市场发展很快,有的属于公益性的有偿消费活动,有的属于市场经营性活动。而随着人们对体育功能作用认识的逐步加深,锻炼兴趣的提高和运动项目职业化发展,参与某些项目体育技术培训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这一市场理应被纳入整个体育市场的范畴。
由于对相关概念和内涵的不同认识造成了目前对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的不同看法,也形成了上述提到的两种不同观点。但我认为体育市场就是指体育服务产品的经营和交换场所及交换关系。体育商品是以非实物的形态存在的,这就决定了体育市场客体的非实物性。所以不能将与体育有关的器械、服装、设备等体育用品市场和体育生产要素、体育金融市场等都纳入到体育市场的范畴中来。而按照这样的观点对于体育市场的分类也就非常清晰,包括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培训市场。
参考文献:
[1]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2]张岩.体育市场的内涵和构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1.
[3]王锡彪.关于体育商品及体育市场内涵的界定[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5.
[4]柳伯力.有关体育市场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
[5]李敦杰.浅论体育市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2,4.
[6]程一辉.我国体育市场的特点及其发展对策[J].体育学院学报,2004,23,2.
[7]卢锋,柳伯力,彭丽.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与问题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体育市场的内涵与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