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男不传女的铸刀技艺
我们走访了当地很多铸刀人,普达瓦一家是铸刀世家,所造的刀也颇有名气。他是拉孜村藏刀技艺的第六代传人。普达瓦制作的藏刀从刀鞘的制坯、焊接、加固、定边、刻花、上色,到刀刃的锻造、锉磨、抛光等,全部12道工序均为纯手工制作,材料为银、钢板、白铜、木料等。这门家传的手艺传续了100多年,普达瓦说:“材料都按照传统的要求准备,工艺流程至今一直没有改变。”
据普达瓦回忆,他在学习铸刀时是15岁,跟着他的父亲学习这门手艺:“刚开始学打铁,而后学了4年铅笔画,然后才开始上手雕刻。”
之所以要学习画画,是因为在铸刀过程中,雕刻花纹是整个制刀流程中最耗费时间的工序,一把18厘米的刀鞘,仅单面的***案,全神贯注地雕刻完成就需要2个小时。普达瓦把已经做好的刀鞘递给他的儿子,由他的儿子来将其打磨光亮。现在他的儿子也在学习铸刀的技艺,在学习画画的同时,他还帮助父亲做一些简单的活,这样他可以一边观察父亲的手法,自己一边勤加练习。一杯酥油茶的工夫,他的刀鞘就磨得锃亮了,普达瓦笑嘻嘻地说:“我们一家都是铸刀的,而且这手艺至今都只传男不传女呐。”
铸刀的信念
由我们的导游推荐,我们还要去寻访一位叫普布的铸刀老人,他也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匠人。
到了普布家时,已经是下午了。拉孜虽不能说是全民铸刀,但称之为“刀县”却一点也不过分。几乎各乡镇都有铸刀人,总共约有80多户。但大多数铸刀人铸造的刀都是只能用来切肉的生活用刀,藏语称为“卡木确”。当然,现在这些刀都有了更多的功能,如装饰、自卫、生产、生活、市场商品交易等等。
进普布家,看到门边有几名妇女在编织氆氇和邦典,整个院子里有一种祥和宁静的气息。普布坐在自家后院小而精良的工作坊里,点燃木炭堆上的一把干草,摇动鼓风机,炉子很快火焰腾腾。一块方形铜板被普布放置火焰中烧红,继而取出,声名远扬的拉孜藏刀的制作就从这第一道工序——刀鞘的制坯开始。刀鞘的制造要经过制坯、焊接、加固、定边、刻花、上色等几道工序,而最重要的是刀刃的铸造。普布告诉我,制造刀刃需要淬火、打磨、上光等多个工序,最重要的就是淬火。火大了刀易断,火小了刀口软,火候需要经过长年累月的一次次铸刀之后才能了然于心,不是谁都能将这种度控制好的,所以掌握好火候的铸刀最考验艺人功力。而且在淬火的时候,铸刀人还会利用特有的酥油、羚羊血和藏青果为原料,反复锻打而成,更是使得此刀与其他地方的刀具有所不同。最后刀铸好了,普布还在刀上刻上拉孜字样,这是他们的标志。
人们常说,拉孜藏刀是后藏地区藏刀的代表。拉孜地处日喀则境内的西南部,雅鲁藏布江上游,高海拔、多矿藏,这里的匠人打制的藏刀注重刀刃的钢火,讲究刀的实用性,从鞘到柄几乎全部使用金属,以银和铁居多。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在刀的打制程序上,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定式,因而,拉孜藏刀在全藏有“锋利”的美名。刀的鞘、把一般不镶珠宝,要么是铁,要么是银,有的也会在上面缕刻一些吉祥***案,这样的刀朴实、实用、厚道、可爱。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灵魂的刀刃 拉孜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