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陈明,或者从其设计作品来揣测其人,很容易得到这样的印象,多变、爱玩,表现欲,潮男、夜店达人。如果不走近他,我也固执地这么认为。不过,“意外”才是陈明的设计故事主题,对,他带给了我们很多意外。
入围服装设计大赛
1994年,陈明中央工美环艺专业毕业后,进入湖南省广播电视厅工作。有正式编制,工作轻松,也很快得到加薪,看起来是一份体面而让人羡慕的工作。但是经过一年多的无所事事,陈明实在憋闷,“如果再这样,我都快疯了!”他对父母说。于是“不知好歹”地砸了自己的铁饭碗,周围的人挺意外的。当然,这只是个小意外。
回京待业的那段日子,闲不住的陈明画了一幅“街头素描”,抱着玩的心态参加当年的服装设计大赛,却意外入围。对此,学服装设计专业的好友王韶辉印象深刻,颇感意外的同时认为有其合理性,“很多服装设计师都是建筑师转行过来的,况且陈明思维活跃,艺术感觉是相通的。”于是跟一帮朋友一起,帮助不会裁剪的陈明完成了服装制作。
1995年陈明设计的这款服装,是用不同针织效果的面料拼接,回应当年大赛主题针织“以外,现在看起来也挺时髦的“混搭”嘛。
获亚太室内大赛银奖
另一个意外是TBWA办公室设计的获奖,那时陈明还在BDM工作。TBWA办公室是一个纯净的白色空间,有不同质感的白色呈现与过渡并且在空间上虚实呼应。记得2007年采访陈明设计这个项目的想法时,他的回答我至今仍有印象
做这个设计很快,40分钟就完成了,没有多想。所以我当时更多的写作材料来自于对该办公室的现场触摸。
这个奖,对他自己来说是个意外,至今提起,仍感悟颇多。评委说我这个项目,回到了设计朴素的原点。我发现设计只有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并保持轻松简单,做出来才是动人的。如此看来,亚太奖的肯定,对陈明设计方向甚至是人生方向的指引,都不单单是意外这么简单了。
在伦敦放空
很多人也许不理解,更觉得意外的是,陈明在他事业达到阶段性巅峰的时候,却选择了去伦敦留学。说起伦敦,陈明显得滔滔不绝。我超喜欢伦敦的家具店,特别是二手家具店店面装饰也喜欢。小街道和集市都有得逛,并且每次去都觉得好像以前没去过一样。我也超喜欢伦敦的建筑,黑灰色的,连白色的都没,伦敦的骚是骨子里的。
熟悉陈明的朋友都知道,留学是他的一个夙愿,毅然地选择也是早晚的事。不过这一次,陈明想完全离开,去想一想,活着到底为什么,挣钱为什么?我想做真实的自己。“工作十多年后,我对这个环境的浮躁气氛越来越质疑。”有时候,适当的休息,不是停止,有可能看得更远。
去伦敦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问,“变懒了”他说:“陈明尝试放慢节奏,尝试不太明确的目标,偶尔“迷失”一下,精精致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但在我看来,去伦敦带给陈明最大的改变是放空,他能重新思考自己,思考设计,尝试之前不接受的事物,并且坚定了自己的设计观。”
达人工作观
对陈明工作状态影响最大的是新加坡人郑进全,也是他第一份设计工作的老板,这位老板成功激发了陈明的设计潜力。“是郑老板让我把工作变成兴趣的,那时候对工作特别有激情,经常加班到凌晨,然后去玩,第二天继续工作,要是十点下班,那感觉就是犯罪。”
陈明把自己所有的热情和创造力都献给了工作,并且把工作与生活分得很清,理性到偏执的程度。“我现在很追求安静、轻松的状态,尽量把工作节奏放慢,注重快乐的做自己喜欢的事。”
“那你觉得自己是工作狂么?”我问,“以前是,现在不是”陈明答道。这个回答不令我满意,因为我看到的是一个隐藏得更深,更不着痕迹的工作狂。
达人生活馆
陈明穿衣服的风格是很鲜明的,而且多年不变。他多年好友一这位服装杂志的主编这样评价“陈明穿衣服有自己的品位,英范儿。他有很多条类似的裤子,V领衣服也很多件,简洁的大包很多个,同类的鞋(比如匡威)也很多双,别人都以为他不换衣服,其实他衣服很多,也并不完全一样,只是那些区别,不细心就看不出来。”
陈明自己喜欢有建筑感的服装,喜欢简洁的线条性带给他的美感,他对衣服的材质版型挑剔,选服装雷同但各有细节,颜色是永远的黑灰,黑色尤多。“越来越倾向于主流经典的设计,耐看,不喜欢太哗众取宠的。”
对于吃饭,陈明就显得很枯燥和单调。他懒得去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吃饭,于是经常去一个餐厅并且一直点那两种菜。日子一久,服务员都觉得太单调就说,先生我们餐厅还有很多种好吃的菜品。一一介绍完毕,陈明还是点了以前常吃的两种菜。这一点,他归结为是自己双子座“怕麻烦,追求简单”的性格造成。
“我其实挺宅的,不去夜店,喜欢看电影睡觉,也遑美剧韩剧。”这么看来,我的第印象是错了而且满拧意外,且在情理之中。
采访最后,我也意外地发现,陈明的那份纯净、纯粹,还有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比他在设计上的才华留给我的印象,要深很多。也让我更坚信,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会深深影响他对设计的态度。这也是我们这个新栏目“设计达人”想要去探索的,“生活”与“设计”之间错综复杂的张力。对此我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