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静带来惊喜
养生之道,重在养神;养神之道,要在养心;养心之道,贵在守静。清心寡欲,洗心涤虑,万念不生,就是守静。《老子河上公章句》认为:“治身不静则身危,龙静故能变化,虎躁故夭亏也。”是说人若守静,就能像龙那样变化长久,若不守静,就会像老虎那样躁动短寿。《老君清静心经》也称:“人能清静,天下贵之。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人们日常生活条件所缺少的就是“静”,昼夜24小时中,肢体虽有时休息,但思想没有片刻能够安定,非但醒的时候脑筋运用不停,就是睡着了也要做梦,睡梦里所感觉疲劳的程度,和醒时所感觉者无异,长年累月,精神消耗太多,神经衰弱病症遂由此而起。假使一般无病之人,每天于忙里偷闲做两次静功,如能行持有恒,非但可以预防神经衰弱,并且能够延长寿命。
守静之法的第一步是,身体不动;第二步是,念头不动;第三步是,忘记自己的身体,不知道有我。
人们身体上原有的天然抗病的力量,因身体衰弱或遇到其它障碍,致使抗病的力量发挥不出。守静即是帮助人清除障碍,恢复自己的本能,把原有的力量发挥出来,病就可望逐渐痊愈。
开始做守静法时,不论是坐是卧,总要周身放松,不使它有局部的紧张,不让它有丝毫的拘束,自己感觉非常的适意,做得恰到好处时,时间虽然经过长久,心中并不厌烦,身上也没有酸疼、麻木各种难以忍受的情况,这样就是肉体已经得到安静了,但思想上的缠缚尚未解除;再进一步,做到心无杂念,万缘放下,已往事情不回忆,眼前事情不牵挂,未来事情不预计,脑筋完全休息,这样就是精神得到安静了,但心中尚知道有一个“我相”存在;更进一步,就入于浑浑沌沌的境界,似乎睡着了一样,什么也不知道,并且不做梦,此时当然不知有我。
守静既久,可能会因气机冲动而出现身体震动的感觉,也可能在入静较深时,由于心理潜意识的显现,出现梦境般的景像,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没什么可奇怪的,不必理会。
时间安排
守静之法宜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进行。正当做静功时,思想就寄托在“心息相依”的功夫上(即听呼吸法);出外散步时,思想就寄托在花草树木、山水风景上;每次进餐时,思想就寄托在食物的色、香、味上;做柔软体操时或练太极拳时,思想就贯注在肢体运动上。
每日早晨天刚明时,做守静法最好,其余时间也随意可做。若用坐势,最少要坐三十分钟,最多不宜超过一小时半。若用睡卧式,即不拘时间长短,能睡几时就是几时。夜间能一直睡到天明最好,若睡到半夜,翻来覆去不欲再睡时,可起身坐在床上用功;若坐到有浓厚的睡意发生,身体不能支持,然后再卧下,如此没有睡不着的。惟饱餐之后尚未消化时,不可立即行之,亦不可就睡眠,宜使身体稍为活动。
身体姿式
守静法是以身心二者完全休息为原则,姿式不关重要;或盘腿坐,或垂腿坐,或仰卧,或侧卧,两眼或全闭或半闭,两手或交互相握,或左右分开,手掌或向上,或向下,皆可随意安排。惟坐式,自腰以上,身体要正直,不要弯曲,但也不要使劲地硬挺着;四面不要有倚靠。无论坐式或卧式,都需要身体全部尽量地放松,凡是束缚身体之物皆不宜用,皮鞋要脱去,裤带要解除,勿使身上有一部分受压迫。这样才能够达到完全安静的境界。
庄子“听息”法
上面所说的是“守静”之法的原理和规范,至于具体的操作方法,则有许多法门。使脑筋绝对安静,排除一切思想,这是最要紧的原则,也是治神经衰弱最有效的良方,但因人们思想习惯,由来已久,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办到;为求达到这个目的,古人就立出许多法门,比较起来,以庄子“听息”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呼吸之气,初下手只用耳根,不用意识,并非以这个空虚念头代替那个念头,更不是专心死守鼻窍或肺窍,也不是听鼻中有什么声音,只要自己觉得一呼一吸的下落,勿让它瞒过,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皆任其自然变化,不用意识去支配它,听到后来,神气合一,杂念全无,连呼吸也忘记了,渐渐地入于睡乡,这才是神经由衰弱恢复健康的过程中最有效力的时候。就要乘这个机会熟睡一番,切不可勉强提起精神和睡意相抵抗;睡醒之后,可以从头再做听呼吸法,又能够安然入睡。若是在白昼间睡了几次不欲再睡时,不妨起来到外面稍为活动,或拣树木多、空气洁的地方,站在那里做几分钟吐纳功夫也好,或做柔软体操、练太极拳也好,但要适可而止,勿使身体感觉疲劳;回到房内,或坐或卧,仍旧做听呼吸的功夫,还可能入于熟睡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