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初见,宝玉将自幼佩戴的通灵宝玉摘下,狠命摔去,惊了贾府众人,惹得黛玉淌眼抹泪。宝黛初见,设置这一“摔玉”情节有何深意?
较之黛玉进贾府见众人时的情节平淡,较之宝玉与宝钗初见时作者的不著一字,可见“摔玉”这一情节应有其独特作用。
“摔玉”情节展现了男女主人公的真性情。想那林黛玉初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不肯多行一步路,可宝玉问是否有玉的时候,黛玉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若是黛玉只说没有,不多言后一句,也许这场“摔玉”风波就不复存在了。可她偏多说那一句,进贾府的“小心谨慎”被抛之脑后,平日里的自尊、敏感、孤高展现无遗。是谁让她流露了真性情?是宝玉。她一见宝玉仿佛那里见过,心理上她并不把宝玉视作外人,自然流落了平日的真性情。
宝玉也是如此。他一见黛玉便说这个妹妹似乎见过,问书问字问有玉没有,态度亲切自然。而在听闻黛玉没有玉之后,便发起痴狂病来摔玉。这份“呆性”、“痴性”并不是在所有的姐妹面前都有的,而只在黛玉面前展现到了极致。痴人对上痴人,自然是痴情对痴性,真情流露。
再看宝玉为何摔玉。他言:“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都不择,还说什么通灵不通灵呢。”一言见其本心,玉不择人之高低,不能分辨好坏,要它何用,不如摔去。在宝玉眼中,男子是须眉浊物,见之可厌;女子是水样骨肉,见之可亲。孰高孰低,宝玉心中自有判断。可玉不如他般通灵。且这玉家中姐妹都无,新来的神仙似的妹妹也无,既如此,不择人的玉我不要,区别于众人的玉,我也不要。这是宝玉的逻辑,于是他有摔玉的举动。可玉是上天赐予的,是贾母的命根子,是贾府众人看重的,也可看作天命的象征,神明的预示,特殊身份的象征。在这种情况下,摔玉这一举动,摔掉的是不平等的观念,摔掉的是封建特权制度,更是宝玉对平等思想的呼唤。
玉未摔碎,和玉一样难以摔碎的是玉所代表的“金玉良缘”的传言。金玉是良缘,木石是前盟。前者被贾府掌权者认可,后者为叛逆者宝玉所坚守。由此可见,摔玉情节也隐喻着贾宝玉对爱情自由、个性自由的追求,对封建家长制与封建制度的反抗。玉难以摔碎,反抗也难以成功。金玉良缘的传言始终是笼罩在宝黛爱情上空的乌云,最终也造成了宝黛爱情的覆灭。
摔玉情节虽小,却折射出深层含义,一则可见男女主人公之真情流露,二则可感宝玉对平等思想的呼唤,三则可喻全书悲剧爱情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