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概述
新闻杂志节目又称为新闻杂志节目,杂志型新闻节目,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重要节目形态之一。它借鉴杂志的综合编排方法,利用电视的传播优势和报道、评述手法、按栏目的宗旨,将不同样式和内容的新闻节目板块小栏目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在固定栏目和时间播出。
2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问题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在中国的诞生从根本层面上是结合本土经验,有选择地向西方学习的结果。经历了孕育、阵痛,成长期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发展到今天,还远远没有步入它的成熟期,在娱乐性节目和社教类节目日益浓厚的平民化倾向反衬下,其在主持人、节目内容、节目经营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2.1“明星主持人”的匮乏
美国的电视新闻杂志栏目一般采用主持人制,并且由主持人担当编辑部负责人。这些主持人出身于记者,有丰富的新闻采编经验,参与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是节目的核心人物和灵魂,比如;拉瑟一个人就可以代表《60分钟》栏目。这意味着主持人的知识、立场、风格都会深深影响新闻报道(或分析)的性质。在现代社会,人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即新闻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不含任何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的纯客观报道,因此,板起面孔貌似客观的新闻报道不再博取观众的兴趣,反而是那些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说新闻”或者多重视角的新闻展示更能吸引观众的目光,这就要求主持人具有富于个性的话语方式、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灵活敏锐的头脑眼光。
2.2节目内容深度不够
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核心要素就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有较充足的时间来解析事件,其成功的要素在于提供充分、全面的信息,包括全面的事实信息、复杂的关系信息以及多元的意义信息,许多此类报道恰恰未能提供足够的事实信息,或者让事实信息在同一个层面简单重复,对于关系的把握则过于简单化,总是停留在一个可以预见的框架内;意义不能呈现多面性,而是流于简单甚至片面,因此报道常常不能出人意料,就象一个老套的故事,缺乏新鲜感,目前,电视台大多对深度报道节目非常重视。不断改版、包装、撤旧换新,这些都是必需的,但真正能吸引收视率的还是报道本身的质量。
2.3品牌节目太少
在美国,电视界对栏目的品牌效应非常重视,美国三大广播公司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品牌,在中国,各电视台的新闻杂志类节目,类型丰富,数量也不少,除了央视的《东方时空》外,能被观众记住的着实不多,这对电视台的整体形象塑造十分不利。因为新闻性节目是电视传媒的立身之本,也是电视业竞争“出彩”的一大砝码。新闻性节目做得好不仅能够吸引收视率,还将给电视台带来良好的声誉,这是娱乐性节目所不能代替的。目前众多电视台的新闻性节目普遍缺乏创意,雷同的多,有个性的少,有鲜明特色与风格的更少,从节目内容到包装,到主持方式,互相模仿,形成千台一面。这样节目虽多,观众的选择依然受限。在当今频道增多、节目丰富的情况下,电视台宜取求异思维,形成创新机制,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与风格,这才是媒体竞争的有效策略。
3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出路
在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形态大量仿制和克隆以及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双重夹击下,中国的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如何突围成为时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各档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都应固守受众的需求,并竭力围绕本栏目的记者、主持人以及某一主题来构建,打造自己的新闻节目。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打造节目品牌也将是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大势所趋。
3.1精办节目,走主持人中心制
节目主持人是电视新闻杂志类栏目的主打,节目主持人则是整个电视新闻杂志栏目的灵魂,必得大力培养权威型,明星型的主持人,逐步从目前的制片人主导转向主持人主导制,主持人不能再只是名义上的“主持”,被动服从制片人和编导,而要成为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乃至频道真正的“灵魂”,统筹自己的节目,策划,包装节目,创办品牌节目,专栏也要围绕主持人进行。
3.2报道手法和多样化,表现形式艺术化
动漫画,如今不少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中也用到了动漫画,例如有一则新闻是讲述邻里之间矛盾事,住在楼上的居民想要将一架钢琴搬进家里,由于门小琴大,不得不考虑从底楼邻居的阳台里把钢琴吊进屋里,本来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底层的居民要求楼上的人家留下五百元“买路钱”,于是产生了纠纷。传统的报道手法可能是依靠语言叙述和背景画面相结合,然而在这一段电视新闻杂志中,记者专门制作了一段完整的动画讲述了这一过程,使观众犹如看了一段故事片。
音效。新闻中除配音之外还有两种常用的声音——一现场录制的被采访对象的讲话和现场背景声。当然,为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配乐也是常见的,但拟音对纪实来说是一种非常规做法。2004年3月19日的一则新闻报道了上海市一居民家中的天花板忽然坍塌的事故,由于不可能记录到坍塌实况,于是,记者在使用已损坏的天花板的镜头时添加了模拟坍塌的响声。效果十分夸张。
模拟场面。通过模拟再现新闻事件的背景在纪录片中常有运用,单纯的新闻中较为少见,该电视新闻杂志类申报道2004年2月15日的海宁特大火灾时,现场的房屋已经灰飞烟灭,前去采访的记者仅看到了一堆瓦砾,于是节目根据当事人的描述制作了一个微型的火灾现场,配合记者的采访调查,成为新闻报道的组成部分,显然,观众看到的新闻画面并不是真实的纪录。
表演镜头,2004年3月18日的一则新闻反映的是一位女士将一条从国外带回的裤子拿到一家裁缝店加工,孰料隔天去取时发现裁缝店转眼变成了烟纸店,整条新闻报道有一段精华之处,那就是由那位女士亲自“扮演”女主角,在“事发当天”赶到烟纸店诧异地大叫一声:“咦,这里不是裁缝店嘛,怎么变成烟纸店了?”记者在处理这些镜头时已经超越了纪实的界限,于是小心谨慎地打上“模拟”字样的阶段,使得这些带有演艺色彩的非纪实镜头的运用“合法化”。
表意镜头,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的一篇报道《难圆绿色梦》1995年荣获中国新闻奖和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专题类一等奖。其中记者在一个模仿人物视角的主观镜头上添加了绿色的植物边框,象征他怀念从前绿色林园的心理活动。
3.3培养节目的受众意识
现在的新闻传播总把受众的兴趣和需求放在第一位,从民主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看,大众的知情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从受众的接收角度看,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仅仅知道事实,还渴望了解更深层的东西,把自己与媒体的接近权发挥到最大限度。电视媒介历来就有“受众为本”的意识,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应该重视对受众的调查、研究和分析。通过了解受众的有关信息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节目构成、安排节目时间、制作和播出节目,以求得节目传播的有效达到率,而对受众真正进行系统、全面、深入和科学的调查和分析的是需要下很大的功夫的。
3.4经营品牌节目
21世纪媒体竞争十分激烈,作为主流新闻媒体,电视台需以高品质的新闻节目立足,那么经营品牌的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品牌新闻杂志类节目,即由特定电视台制作、的,具有该台形象及特色的新闻节目。品牌新闻杂志类节目除了具有一般新闻节目的价值要素外,还具有公信力,唯一性、影响力和鲜明的独家特色,唯一性和独家特色是品牌新闻杂志类节目最具价值的所在,它决定了观众在众多频道中如何选择,例如BBC、CNN、CBS等都有代表各自风格的品牌新闻杂志类节目,有很高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