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及中国建筑立刻会想到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提及中国建筑文化就会想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而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在中国传统风格建筑中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大都因地制宜,深深地扎根于民间,世代相沿,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它们所体现的建筑文化更是根深蒂固,影响深远。客家建筑更是独具特色。
【关键词】客家文化;建筑形制;空间
1 引言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源源流长,人口众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长期以来,各民族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在与大自然的不断竞争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营建经验,创造了极富感染力的生存场所。当提及中国建筑立刻会想到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提及中国建筑文化就会想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而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在中国传统风格建筑中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大都因地制宜,深深地扎根于民间,世代相沿,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它们所体现的建筑文化更是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客家既是汉民族的一支,与传统汉民族血脉相连,又具有其独特的民族个性与文化,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建筑更是独具特色。
2 客家历史文化背景
2.1 客家的民族、文化渊源:
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是汉民族中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先民的主体成份是中原衣冠氏族,多属于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淮水流域以西,汉水流域以东的中原旧地。
他们在自北往南迁徙――定居――再迁徙――再定居的过程中,一方面竭力保持和发扬中原旧有文化,崇尚礼仪,家族意识、民族意识、民系意识极其强烈;另一方面又努力适应南方新环境,开拓进取,创造新经验,培育出新文化――客家文化。因此,客家文化是在与当地土著文化的排斥和融合中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由于客家人念念不忘中原,因而客家文化在保持中原汉文化的基础上,具有秩序性、整体性和怀旧性的特征。它作用于建筑则直接影响到客家民居建筑的形制。
2.2 客家民系基本特征:
客家作为汉民族五大民系之一,受到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展转汲取了丰富的地域文化,拥有了以下的几点基本特征,这些文化特征是其建筑形制的根源:
2.2.1 客家民系与古中原汉族有着直接的血缘和历史地缘关系,与古中原文化一脉相承,具有强烈的宗法礼制观念,注重族望门阀、族谱、族祠。
2.2.2 客家民系具有浓厚的怀恋中原意识,在其核心区,大家使用同一种方言(客家话),以共同的习俗、信仰和观念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即使偏离了这个核心,客家民系的成员仍能组织在一起,表现出极其强烈的地域性。
2.2.3 客家民系强调聚族而居,不仅家族有组长,还往往有严密的村社组织,维护乡土社会的和谐秩序。
2.2.4 客家民系强调儒家正统观念,重视礼仪,轻佛、道等宗教观念。
2.2.5 客家民系突出强调“慎终追远”的精神,尊敬祖宗、重家庭、家族伦理道德。
2.2.6 客家民系强调“耕读传家”,重视文化教育,人文昌盛,人才辈出。
2.3 客家文化的生活体现:
客家人秉承汉民族传统文化追求和谐统一的儒家思想。通常以家族为单位聚居于一处,不断地调整各种关系,把人伦关系强化为尊卑名份的人身依附,以维持其长久和谐稳定的生活。
2.4 客家主要聚居区的地理条件:
客家主要分布于华东地区,该区气候温和,无严寒酷暑,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但客家分布多以山区为主,兼有平原和丘陵的地区为最。以福建为例,多为山多地少地区,并且交通不便,地区间交往甚少。因此出现了在闽西的客家建筑为了防盗、防范的原因,形成聚族而居,营建集体住宅的传统。
3 典型客家建筑形式
由于地理条件等客观限制,客家建筑多因地制宜、自成传统,没有完全固定的程式。最具代表性的有“五凤楼”、“围垄”、土楼,这三者之间具有共同的特点――聚居,但又各具风格特色:
3.1 “五凤楼”
客家民居形式乃从天井小院演变发展成为多种的群居大院。其最初形式是增加两侧的横屋及加高厅堂的高度。由前及后,三堂两横,逐渐增加层数,使厅堂的屋面与横屋的山尖,层层升起,相互衔接形成展翅欲飞的生动气势,因之通称为“五凤楼”。
3.2 “围垄”
前面是厅堂与横屋方形或长方形的组合体,两侧及后面围以圆形成列的围屋,称“围垄”。围屋一般为单围,也有双重及多重围屋,房间多少,范围大小,视人口多少而定。围垄房舍的前部有“禾坪”与“水池”,围以高大的围墙,两面开大门,围墙用黄泥、砂及贝壳灰掺和成的三合土夯成,厚达1米以上,异常坚固,有的还建有炮台,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在围垄内部可基本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3.3 土楼
客家五凤楼、围垄和福建本地山寨相结合,发展成为将堂屋横屋联成一体的方形与圆形土楼。圆土楼外环通常高四层,外墙石砌基础,上为夯土,也有用三合土的。一般不开窗,只在上部留外宽内窄***眼小洞。墙体很厚,下部达2米多,向上有收分。大门用石框,门用厚13厘米的实木,外包铁皮,有横竖向门闩,门梁上设水槽与楼上水箱连通,战时用以灭火土楼的三四层有贴靠外墙的回廊,便于战时跑动,几个土楼位置靠近可组织交叉火力。总之土楼本身就是严密的防卫工事。
4 客家民居建筑形制特征
分析以上具体的建筑形式我们可以得出客家民居建筑形制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4.1 点、线围合。以点为核心,以线来围合是客家民居形制构成的基本法则。这种点、线围合的形式创造了一种极为完整、严谨的的建筑形式,它不但具有向心性、整体性、秩序性的特点,而且重点突出了礼制思想、伦理观念和社会秩序。通常点为整座建筑的公共活动场所或祠堂所在地,各家居所等房间连成线形围合于其。
4.2 ***性强。从宏观上讲,客家民居很少受到其他建筑的影响;他的总体构成往往与自然界的山水有关。它既反映出客家人强烈的家族观念,也反映了客家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建筑与大自然协调的思想。客家建筑群往往以方形、圆形及各种形式的土楼为主,大小不一,分布通常是依山就势,根据需要而建,而每一座建筑都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整体而存在。
4.3 基本构成简单。客家民居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基本构成仅有房、厅两种形式。构成土楼的各个单元都有供各家活动的公共空间――厅和私密空间――房,构成土楼的这些基本元素形式一致,构成一致,没有各自的独特形式,完全依附于整座建筑成为一个整体。
4.4 建筑形式多样化。客家民居形制在点、线围合的构成法则上,各种构成元素采用不同的形式形成不同的建筑形态。如土楼可以是一层围合,也可以多层围合;可以外层高,内层底;也可以半围合成为簸箕型等等,形态多样,依山傍势,因需而建。
5 结论
从这些对客家建筑文化的研习中,充分感受到作为中国传统建筑重要部分的民居而言,它们体现着一个地域共有的特征;代代相传、延续了相当长的历史;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积累发展形成;成为人们所遵从的不成文的规范。正如“民俗传统直接而不自觉地把文化――它的需求和价值、人民的欲望、梦想和情感―转化为实质的形式。它是浓缩的世界观,是展现在建筑和聚落上的人民的‘理想’环境;没有设计家、艺术家或建筑师插手其中。
参考文献
[1]拉普普著,张玫玫译. 住屋形式与文化[M].
[2]汪之力 主编,张祖刚 副主编.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M].
[3]荆其敏 编著. 中国传统民居百题[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