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地质灾害明显增多,大部分地质灾害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因此分析地质灾害成因,从根本上了解地质灾害,从源头上防治才是关键。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生态环境多变,人口素质偏低,经济较为落后,对于地质灾害的认识及预防能力弱,一旦灾害发生,产生的危害较大。
关键词:地质灾害;形成原因;防治措施
中***分类号:B845文献标识码: A
0、前言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起的危害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近年来我国发生的灾害,大部分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灾害,归根究底还是人们没有正确认识到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以破坏为发展的代价,其中以滑坡、崩塌、泥石流最为突出。
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是在特定的自然与地质环境条件下形成和发生的,其主要的形成条件有:
1) 高陡的斜坡地形
高陡的斜坡使斜坡地表松散物质贮备了较大势能,形成良好的临空条件。
2) 较厚的松散堆积物
滑坡一般来说坡体上都有较厚的堆积物,其结构松散,节理裂隙发育,且具架空现象,内部粘聚力差,抗拉强度低,而且透水性强,易于大气降水渗入,致使岩土体抗剪强度降低,为滑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总体来看,高陡的斜坡地形,较厚的松散堆积层和节理裂隙发育的岩层结构为滑坡形成的地质基础和物质基础。
3) 水文条件
在长期持续强降雨作用下,滑坡岩体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改变岩体原有的力学性质,抗剪强度降低;同时雨水经过渗透转化为地下水,在地下水渗流的作用以及重力急剧增大作用下,破坏了山坡上岩体原有力学平衡条件,增大了岩土的下滑力,最终形成滑坡灾害。
4) 人类工程活动
人类在修建房屋建筑等过程中对坡体进行的切坡,切坡改变了原斜坡的平衡条件,为滑坡提供了滑动的空间。
2、崩塌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原坡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崩塌的形成一般具备以下3个条件:坡度陡且高差较大;坡体内部结构裂隙发育;坡体前部临空。
崩塌的诱因主要是采矿活动、道路边坡开挖等人类人工活动。
3、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形成一般情况下主要应具备3个条件: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堆积物;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泥石流的诱因主要是弃土乱堆乱放、随意开挖边坡、滥砍滥伐等行为造成的。
4、灾害防治
人类的工程活动打破了原有的平衡,造成了大量的地质灾害,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一次又一次惨痛的代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地质灾害的防主要体现在群测群防。发动广大群众共同预防,形成严密的监测网络,必要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监测,判断其稳定性。提高人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不去破坏坡体的自然平衡,认识到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不以破坏作为发展的代价。面对突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要保持冷静,首先判断威胁范围,然后逃离危险区。一般来说,滑坡、崩塌、泥石流都是顺坡发生的,应当向左右两个方向逃离,切不可顺坡逃生。灾害发生后,要根据相关部门的统一安排,进行抢险救人,抢运财物等活动。
地质灾害的治主要体现在工程防治和生物防治。对必须整治的,原则上要一次治理,不留后患。首先要弄清楚性质和病因,针对主要原因采取得力措施,辅以其他措施综合治理;对大型复杂滑坡在短期内不易完全搞清楚其性质时,应做出规划,分期治理。对有急剧变形危险者应有抢险措施,如局部减重、反压和排水,以争取进行勘察和整治。对于无法治理或治理成本过大的,应进行搬迁避让。对搬迁的新址,应做好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止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对崩滑的工程防治应根据其作用机制及运动模式,采取有效的抗衡措施,包括选择适宜的工程结构类型及其实施位置与方向。治理滑坡的具体工程措施,有降低坡高、坡角;在主滑段进行削方减载处理;在有效部位施加拦挡工程及截排水工程等。对泥石流的工程防治应根据其形成特点及保护对象,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相应采取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排导、引渡工程,停淤工程及改土护坡工程等治理工程,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它应用广泛,投资小,但是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作用,需要根据地质灾害特点及自然经济条件,合理选用,一般多与工程防治结合使用。
5、结束语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经过近几十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过速增长,自然负担越来越重,对环境的干扰也愈来愈强烈。不合理的人类经济工程活动也使得地质灾害的发育日渐加剧,提高民众保护意识及地质灾害认识刻不容缓。今后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我国大规模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和破坏可能会不断增强。因此地质灾害的研究及防治工程对于我国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常见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