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中国新闻学核心期刊《传媒观察》(原名《新闻通讯》),2002年7月正式实施更名改版,迄今已历三载。更名改版后的该刊,办刊特色鲜明、活力充盈,已在新闻理论刊业崭露头角。
“甩掉”几个“包袱”
举办新闻传播专业刊物的主体,是中央和省市新闻媒体。但这些刊物在举办过程中,也逐渐背上一些不应该有的“包袱”。新华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周正荣,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它们是“官样文章包袱”、“人情稿包袱”、“评职称论文包袱”,由于这些“包袱稿”的存在甚至充斥,新闻传播专业刊物的质量无疑要大受影响。也正因此,周正荣明确要求《传媒观察》借更名改版之机,“甩掉这几个包袱”,办一份“能够与时代合拍,代表新华报业水平,为新闻业提供和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新做法的高质量新闻学刊”。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传媒观察》的更名改版,方向明、力度大,效果也就比较明显。
一本优秀的新闻传播专业期刊,要想发挥其指导新闻传播实践和促进新闻传播研究的积极作用,首先须进行自身科学、合理的定位,从新闻传播实践和学术发展的宏观态势、合乎目标受众的客观需求方面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新闻传播业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总之,无论是新闻传播理论还是实践,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20世纪90年代以来,都出现许多新情况、新变化以及新问题,需要新闻传播专业期刊与时俱进,创新办刊的模式和思路,进行同步的探索。
较之更名改版以前,《传媒观察》对自身定位作了大幅度的改变:一方面,刊物所要吸引和锁定的目标受众,水准提升,范围拓展;另一方面,刊物不再满足于新闻业务操作层面的经验总结和心得交流,而旨在将新闻传播业置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放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以新观念、新视角进行全新“观察”,力***丰富和创新新闻传播思想,引领新闻业探索和发展的潮流。
跟踪发展透视热点
甩掉几个“包袱”的《传媒观察》,在其扉页即道明办刊宗旨:“关注新闻前沿,追踪新闻发展,透视新闻热点”。这其实也就是改版后该刊的三大追求:一是追求办刊的前瞻性,注重研究新闻传播业界和学界的前沿性课题;二是追求办刊的针对性,强烈关注新闻传播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三是追求办刊的深刻性,试***对新闻传播领域的热点、焦点话题作出透视和解读。具体来说,该刊在如下几个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
1.优化组合的栏目板块
《传媒观察》根据自身的新定位,对原有刊物栏目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在较低层面上探讨新闻业务的文章,一般性的知识介绍和经验总结,数量和篇幅大大压缩。与此相对应的是:拓展观察视野,加强理论探讨。为此,专门开辟了“名家论坛”、“传媒视点”、“学术园地”、“观察与思考”等固定栏目,注意刊载有见解、有分析、质量较高的学理性文章。
2.颇具匠心的专题策划
《传媒观察》以其独特的选题和内容编排实现其在学术研究、业务探讨领域的议程设置。其中,专题策划是议程设置的重要手段之一。选定的专题,往往都是理论研究或新闻实践中重要的现实问题,经编辑部的策划而形成先发之势(体现前瞻性)、聚集之态(体现侧重点)。其次,编辑部成员发挥自己的聪明睿智,就专题进行策划,整合各家言论、各方意见,形成了互补效应。2003年春,发生在广州地区的******情,使广州乃至中国的新闻媒体在应对突发性灾难事件方面的严重弊端在短时间内暴露无遗。《传媒观察》敏锐地意识到这一事件所涉及的紧迫而沉重的话题,迅速作出反应,立即在第4期上推出极具价值的专题策划,特约刊发了《危机干预与媒体失语》、《透视危机事件传播链的断裂》、《突发事件中报道机制的科学调控》等一组文章,对关涉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一些主要方面进行聚集式的透视,不仅阐述了大众传媒在监测环境、干预社会生活方面应有的作为,而且提请***府有关部门在突发性事件过后对相应机制加以改进。
2002年12月,《新华日报》正式实施了继1995年、1999年两次大规模改版之后的新一轮改版。《传媒观察》以此为契机,策划组织了一系列评论文章,就***报改革问题展开了持续深入的讨论。从2003年第3期起,这些文章以每期一至两篇的节奏在刊物上发表,并以“本刊特稿”、“特别报道”等形式推出,引起了各界对《新华日报》连续改版的广泛关注和对于***报改革经验启示的日益深入的研讨。分散于连续不断的各期中的专题专划,突破了一期容量的局限,空间更为广阔。虽然每一期的章篇文章并不构成专题,但连续的编排实现了时间顺序上的累计效应,“形散而神不散”。
3.引人注目的新鲜见解
《传媒观察》能在纷繁复杂的新闻传播业发展态势中,抓住前沿问题,刊发具有新鲜见解的文章。在这一方面,有三点值得称道――
一是开拓新视野。《传媒观察》的“域外传真”、“海外传媒”等栏目,对全球新闻传播发展态势进行研究。无论是引进别人的经验,还是分析他国的教训,始终结合我国国情。如“他山之石”板块曾刊载的《讲故事创造36年辉煌》、《观察德国集团的成功运作》等,都力***将国外管理中的先进经验与技术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剥离出来,进行创造性的改造与借鉴吸收。
二是研究新态势。例如,在新闻传播业走上市场化道路之后,《传媒观察》敏锐地抓住了媒体资本运营等前沿课题,设置了“传媒资本运作”、“媒介经营与管理”等专栏进行讨论,所刊载的文章既有对传媒产业化之路的研究也有对传媒市场化运作后诸多矛盾与困难的探讨所刊发的论文,观点新、分量重,富于启迪性。
三是传播新观念。《传媒观察》提倡新观念、新思维,第9期刊出了《给媒体品牌延伸降降温》,2004年第10期刊出了《研究中国报刊发行量认证制度》。这些文章大胆触及了全新的、敏感的、尚无定论的话题,并展开了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实际的讨论。
4.自由活跃的观念碰撞
《传媒观察》所体现的学术精神,其核心是学术自由。《传媒观察》努力为研究者们提供思想观点争碰撞的场所,“一家之言”、“说说议议”、“学术争鸣”等栏目的设置与文章的选择,都旨在营造学术争鸣的氛围。
近年来新闻界流行“读***时代”这一新概念。2003年第1期“一家之言”栏目所刊发的《报纸的读***时代真的到来了吗?》一文,对此提出了质疑。紧接着,第5期的“学术争鸣”栏目又刊登《“读***时代”:从粗放走向集约》一文,与前文进行商榷,重新界定“读***时代”的内涵。
彰显专刊各种功能
具有生命活力和社会影响的刊物,应当是预设的功能都能得到全面彰显和成功实现的刊物。《传媒观察》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
1.彰显和实现学术积累与学术交流功能。
学术积累是学术创新、发展的基础。经过选择、加工和规范,新闻传播学研究者的创造性思维成果大量地凝聚在《传媒观察》上,得以发表并保存,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学术积累。同时,通过构建“名家论坛”、“学术园地”、“业务探讨”等三大板块,学界的理性思辨和业界的实践经验得以汇总、交流、碰撞,从而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彰显和实现理论导向与决策咨询功能。
《传媒观察》充分发挥其所在报业集团办刊的优势,敏锐地发现来自新闻一线的前沿动态、发展趋势的信息,及时地对新闻事业改革中出现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剖析、追踪、评价和解答,用科学的、发展的理论引导实践健康发展。如,《研究传媒产业区域发展战略》(2004年第3期),以当时影响较大的媒介运作个案作为切入点,对区域传媒业战略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传媒产业区域发展的三大战略构想,体现了刊物较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3.彰显和实现队伍培养和力量凝聚功能。
《新闻通讯》孜孜不倦地给予读者以切实有用的新闻业务指导,提升读者理论素养,它汇集了一批富于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的业界和学界人士,给读者奉献学理性和应用性兼备的思想成果;与此同时,刊物也为思想敏锐的新秀们(高校新闻院系的学生及其他初涉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者)提供了发表学术见解的广阔空间。从某种角度说,它已成为“大学之外的一个课堂”,除了业界人士之外,还很受新闻传播院校师生、专业研究机构人员的亲睐。
更名改版后的《传媒观察》,经过三年探索,在国内新闻传播业界和学界,已经树立起一定的权威和影响。相信它在今后办刊工作中,会与进入新时期的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进程更好地“对表”,在思想领域有更大作为。
(丁柏铨为南京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传媒观察》:站在潮头看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