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子女是潜在的又一个“上海人”群体,当然要在若干年之后
一直以来,人们都未曾停止过对“上海人”褒贬不一的议论。有人说“上海人”精明但不高明,有人说“上海人”小气不豪爽,也有人说“上海人”生活很精致,更有人说嫁人要嫁“上海男人”(这甚至连日本女孩也认可)。
上海是一个五方杂处的移民城市,那么,一直被莫衷一是地议论着的“上海人”也就不是单一构成的――如像苏州人、宁波人那样比较纯粹而简单。“上海人”形成的历史比较短,但其构成比较复杂,而且目前仍处在新的变化与组合中。以笔者看来,在有上海户籍的“上海人”中,可以粗略地将其划分为四种,或者说上海有四个社会或自然群体的“上海人”。
第一个“上海人”群体是包括浦东、嘉定、宝山、闵行、松江、金山、南汇、奉贤、青浦、崇明等10个市郊区县在内的本乡本土的人群。他们在这里土生土长,生活与工作,一般被认为是真正的“上海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本地人”。他们的社会结构是多样的,从户口性质来说,有非农户口的城镇居民,也有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从职业分布来说,各行各业、各色人等都有。他们的语言人们习惯称之为“浦东话”,视之为上海的“土话”,虽然 10个市郊区县间的语言有细微的差别,但基本上是相通的;而以“浦东话”为基础的沪剧,则是上海市郊区县居民和农民共同喜爱的家乡戏。
严格来讲,市郊区县的居民并不是上海的“土著人”。他们作为“上海人”的历史并不比祖籍非上海的市区居民长。上海的行***区划在1930年才正式出现,当时上海划为黄浦、老闸、新成、静安、江宁、普陀、邑庙、蓬莱等20个市区和新市、江湾、吴淞、大场等10个郊区。当时上海的面积很小,仅为现在的十分之一――636平方公里。直到1958年,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才划归上海,并最终形成目前6340.5平方公里的规模。也就是说,被称为“本地人”的上海人群体,他们作为“上海人”的历史也不过是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
第二个“上海人”群体是知青子女。知青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上海人”群体,他们的父母或一方是“上海人”,当初响应国家的号召,离开上海的城市生活,支边支疆支农支内。他们的子女有的留在身边带大,有的送到上海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抚养。知青子女的成长比较曲折艰难,大部分知青子女小时候并没有上海户口,他们的学习与工作要比有户口的孩子困难得多。
知青子女是一个彼此差别比较大的“上海人”群体。有不少知青子女通过自己的努力,上大学考研究生,从而获得了一个较好的职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父母的命运,使一生困苦的父母过上了较好的生活。也有一些知青子女因为历史的原因,学历不高,收入一般,住房困难,再加上在外地或农村的父母又年老体弱,使他们的生活更加拮据和困难。这一“上海人”群体是由历史的原因形成的,随着时代的前进和时间的推移而将逐渐消失。
第三个“上海人”群体是“新上海人”。顾名思义,“新上海人”就是加入“上海人”行列的新群体,始于浦东开发开放之时。“新上海人”不仅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人,还包括来自世界各国的外国人。“新上海人”是高端人群,他们一般有三个“高”: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有人说,“新上海人”有两个特征:一本高学历凭证,一本商品房个产证。高学历凭证使他们能够成为精英人群,从事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享有较高的职位和社会地位;商品房个产证说明他们具有较高的收入,能在上海购房置业,过上稳定而体面的生活。人们可以发现,在令人向往高收入职业人群中,“新上海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上海为求得自身的发展,十分重视引智引才,吸纳各地精英,目前每年新增户籍约10万个。根据居住证转户籍的新***策,上海将采取“先入围,再轮候”的做法,“入围”阶段向优秀人才倾斜,而“轮候”阶段则按先来后到的顺序依次给予落户。有关部门的官员表示:“只要是排上队的人才,就一定能拿到上海户籍。”可见,这些新增户籍主要用于“新上海人”。“新上海人”所占比例不大,但能量巨大,是推动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正从“外来人”开始成为上海的社会主流和舞台主角。
第四个“上海人”群体是居住在市区、讲“上海闲话”的“阿拉”们。其实,正宗的“上海人”往往不正宗,因为他们的祖籍并不是上海。上海是个移民城市,许多有上海户口、讲“上海闲话”的“上海人”,他们的爷爷奶奶甚至父母还不被承认是“上海人”,而被称为“老苏州”、“老宁波”、“老山东”、“老苏北”……比如像笔者这样年龄的人,从小生长在上海,讲话是活脱脱的“上海闲话”,但上一辈人,往往都不是上海人,讲话也还带着浓重的家乡口音。所以“阿拉”们大多是各地移民的后代。
***前夕,上海的人口约500万,其中85%来自各地的移民,其中来自邻近的江苏与浙江地域的移民数量比较集中,他们所占的人口比例较高。这些人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最新信息,现在上海1888万常住人口中,有650万左右的外来人口。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人群在上海这个城市中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给上海的发展注入着源源不断的力量。目前,上海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在沪一般从事无技能、重体力、低收入的工作,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无力购买商品房,也无法解决上海户籍。但他们的子女生长在上海,接受教育也在上海,长大了恐怕也不愿意离开上海。民工子女将是潜在的又一个“上海人”群体,当然要在若干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