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老牌强国的历史为伦敦成就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在经济强国地位受到挑战之际仍保持着国际金融中心的显赫地位,伦敦金融城的成功经验值得立志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中国借鉴。
几个世纪以来,伦敦被公认为是国际金融中心。毋庸置疑,伦敦地位的形成要归结为: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是世界上主要殖民帝国,19世纪英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枢。但是,二战之后当国际舞台的中心转向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了“双挂钩”,腾飞的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欧洲大陆成功实现了货币的一体化,而英国依然存留在欧元区之外,种种挑战却没能撼动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2007年3月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显示,伦敦的总体实力超过其他45个金融中心,位居榜首。何种力量让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历久弥坚?探寻答案的过程需要我们去解读伦敦金融城的“力”量。
伦敦的实力
伦敦的实力可以追述到17世纪海上贸易,商人们聚集在金丝雀码头喝咖啡、谈生意、策划商品运输和谈论保险业务。18世纪,英国迅速崛起,金融城以海上运输保险为起点,逐渐成为金融业的聚集地,并最终演化为世界的金融中心。2007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伦敦位列第一,纽约次之,而伦敦的经济总量仅为纽约的1/5。
汇聚全球金融机构的“凝聚力”
伦敦城是世界上金融机构最为密集的地方,金融城的外汇交易额、黄金交易额、国际贷放总额、外国证券交易额、海事与航空保险业务额及基金管理总量均居世界第一。
世界500强企业中,有75%在金融城设立分公司或办事机构;聚集了近500家银行,其中外资银行数量超过其他所有金融中心;近200个证券交易中心;20多家顶尖保险公司,其中劳合社(Lloyd’s)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专业保险市场,是目前全球第二大商业保险人和第六大再保险人;金融城的外汇交易量达到每天1万亿美元,几乎是美国华尔街的两倍(华尔街日交易量为5770亿美元)。
此外,伦敦的吸引力近年来只增不减,2005年研发类项目总数占欧洲的26%。吸引的FDI占英国总量的1/3,占欧洲总量的5.7%。2005年又有177个跨国公司在伦敦设立了办事机构,吸引力超过了巴黎(139个)。
承担全球金融业务的“影响力”
伦敦金融城经营着全球20%的国际银行业务,全球1/3的外汇交易,而纽约只有16%,东京9%的全球外汇交易;几乎一半的国际股权交易额在这里进行,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数量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交易所;全球约1/4的海事与航空险均投保于伦敦;国际权益市场半数以上的跨国权益交易发生在伦敦;欧洲超过3/4的对冲基金资产在伦敦进行管理,私人股本资产则有近一半在伦敦管理;伦敦黄金市场是全球最大的黄金交易市场,其黄金交易量曾达到世界黄金交易总量的八成,其交易量和价格对其他黄金市场的交易活动有着重大影响;伦敦金属交易所内进行着全球90%以上的有色金属交易。
伦敦是全方位的国际金融中心,伦敦金融城的管理机构认为虽然纽约和东京的交易量很大,但主要服务于庞大的国内经济,而伦敦金融城则为全球贸易和发展提供机会,这一理念也被学者们广为接受。事实证明,伦敦对外输出的金融和保险业务超过了其他几个金融中心,在世界市场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见表1、表2)
大胆开放革新的“魄力”
伦敦今天的荣耀要归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撒切尔夫人领导的“金融大爆炸”(Big Bang)。1986年英国***府颁布了《限制交易行为法》,取消了许多对金融机构经营业务的限制,并对外国金融机构放开市场;取消了固定佣金制,使得有实力的机构能把大量的业务集中起来,获得规模效应,从而降低成本。大量外国金融从业人员涌入伦敦,给金融城带来了新生力量和多元的文化。时至今日,伦敦金融城依然保持着这一“胸怀”,欢迎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没有外资金融机构就没有金融中心的国际性,没有竞争就没有繁荣,开放和竞争使得她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际金融中心。
伦敦是惟一拥有权力如此集中的单一监管机构的大型金融中心。1997年10月金融服务管理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FSA)成立,取代了10个自我监管的机构,对英国金融市场进行统一监管,行使法定职责,直接向***负责。
伦敦的魅力
伦敦金融城的第一任市长是亨利∙菲兹∙澳英,是唯一连任并担任多任伦敦金融城市长的人。从第二任起,伦敦金融城市长每年进行选举,产生新的市长。这项规定在1215年5月9日通过的《约翰国王大》中正式确立,金融城市长的地位仅次于英国女王。
自由体制的“竞争力”
英国孕育了古典经济学,崇尚自由市场经济的英国人挥动着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欢迎一切资本和人才。英国《金融时报》认为,开放竞争及恰当的监管始终是伦敦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有效监管难就难在如何在“发现问题”和“阻碍创新”间求得平衡。金融城监管部门的优秀体现在悬于伦敦金融城市***厅里的工作宗旨:“提早提出问题,并尽量删减条款。”
金融相关行业的“支持力”
伦敦金融城内除了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之外,还有一大批为整个金融市场服务的中介机构。世界十五大律师事务所中的五家起源于伦敦金融城,逾60家美国律师事务所在伦敦金融城设有办事处。除律师事务所外,还有大量的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咨询公司、保险经纪人组织等等。
与金融机构相同,伦敦金融城高度自由化和开放的市场环境,吸引着无数国外金融业相关领域的跨国公司到伦敦金融城落户。1998年,伦敦金融城的办公大楼有20%归外资所有,2006年这一数字上升到45%。其中德国是最大的投资体,约占18%,美国第二为7%,爱尔兰和日本第三均为3%。
历史文化的“亲和力”
在这一平方英里上,令人肃然起敬的著名历史景点鳞次栉比,英格兰银行、皇家商业交易中心、伦敦金融城市***厅、大厦之屋、瑞士再保险公司总部大楼、圣保罗大教堂,每个古老建筑里都隐藏着若干金融商业传奇。
在欧洲最具吸引力的商业城市排名所列的12项指标中,伦敦有7项名列第一。
在金融城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伦敦的“城市品牌印象”排名第一,同为金融中心的纽约位列第7,东京位列第19,香港位列第21,新加坡位列第22。
在人文、艺术、历史等诸多方面,伦敦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些气息吸引着世界精英涌入伦敦,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也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连接不同时区金融交易的“精力”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伦敦金融城的地理位置是其成功的天然保障。伦敦处于东京和纽约之间,有时差方面的独特优势,既涵盖整个欧洲时段的交易,又能部分赶上亚洲和纽约。因此,金融城的全球交易中心24小时连续营业,支持全球不同时区,从亚洲、欧洲、到美洲,各地可以在不同时段开展交易。
伦敦的有快捷发达的交通网,海、路、空交通运输线路鳞次栉比。25%的国际游客认为伦敦连接世界各地的交通便捷,而认为纽约交通便捷的人只有16%,认为巴黎交通便捷的旅客只有12%。
伦敦的潜力
吸引全球精英的“活力”
金融城的活力来自于源源不断地“新鲜血液”注入,牛津、剑桥、曼彻斯特大学等一系列著名高等学府为伦敦金融城的力量源泉。
伦敦的活力还体现在伦敦对国际移民的吸引,2005年伦敦吸引了12.6万移民,并从中获得了金融业发展所依赖的专业的人才和熟练工人。不断发展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对于分析师、交易员、投资咨询师的需求吸引了大量来自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数学精英和金融奇才。
全球投资银行执行经理坦言:“伦敦的人力成本很高,但是人才正是我们的竞争力,我的员工受过良好的教育,通晓几种语言。”
开发金融产品的“创造力”
就像18世纪英国劳合社(Lloyd’s)孕育了海运保险,19世纪发明了支票贴现一样,在不断增长的金融市场上,伦敦借助金融全球化和数字化的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引领金融市场发展。
2005年金融创新研究中心报告中指出:“企业选择伦敦金融城是因为希望跻身于世界前列。欧洲几乎所有的创新型金融活动均在伦敦金融城进行:风险资本、非公开权益资本投资、金融贸易、结构性融资、兼并与收购、衍生产品、甚至是监管。”
国际营销的“穿透力”
作为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伦敦金融城从来不会“坐享其成”,精于营销之道的天才们深知“信誉”和“品牌”对于金融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每一位伦敦金融城的市长都视维护金融城形象和推销金融业务为己任,出访世界各地,在金融城接待各国***和***要,参加研讨会,与商界人士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伦敦金融城越来越关注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及南方城市深圳设立办事处。第678任伦市长白乐威(曾105次访问中国),就任金融城市期间两次访华。现任市长史达德也即将以伦敦金融城市长的身份第二次踏上中国的土地。
(作者单位:外交学院,中国银河证券)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伦敦金融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