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红邸从认识它的竹子开始。最初听一位老先生提起这些竹子,是以“竹编工艺技术”来描述它的,然而怎么竹编?编出来的又是何种样子,在我的脑海中始终没个固定形象。直至前去拜访,我才明了这是一种以往印象中遍寻不到的体验;如果你想寻找一处品位独到的就餐场所,那红邸绝对会给你始料不及的惊喜。
红邸坐落于北京后海西沿。后海是个神奇的地方。以平安大街为起点徒步前行,心情可以在你漫步水边的过程中逐渐变缓,连绵的水面也会洗涤你的心灵,烦恼在前行中一点一滴地稀释。而行至心情太好时,目光向右便可寻见红邸了,折页状的灰色外立面暗隐着玲珑的钢铁窗棱,静雅中透着质素,这让红邸与左右两边的可人小店区别开来。门户开放,古色古香的刻花屏风和金鱼缸迎面而来,瞬间你感受到这是一家中式风格的餐厅,可随后步入其中,幻境般的氛围又会让你难以决断。
这里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光线始终偏暗,白天点亮房间的是窗外的阳光,而晚上则是隐藏于室内各处的投射灯光。充斥于空间中的转角“竹网”,平和了空间loft式的坚硬;古竹、书法、剪纸和青砖,这些细节处无不强调着红邸的东方血统,但其不规则的切面吧台、管道毕露的屋顶和留有电焊痕迹的金属大门,在述说着它的现代取向。想为红邸定性你恐怕会遭遇滑铁卢,因为你没办法用个准确的词语给它定义,因为它本身就是一场对经验的重组与冒险。
店面的负责人张总说,她就对这种冒险深有感触。第一次来这里的客人经常会询问餐馆是否已经完工,“还漏着水泥”等问题让这位在餐饮业打拼多年的资深人士人头痛了很久。但后来她发现,客人们却会因为这些问题而经常光顾,还会把这些“缺憾”介绍给头一次来这里的同伴。也许真正的品位并非照搬经验,当下的体验似乎更为重要。除了水泥,张总对无处不在的“竹网”也很有发言权,那是他们依照设计师的手稿编织出来的,用粗壮的毛竹连结出的菱形块面,随竹子的走向衍生了出来。同时,亚克力、绢和竹编等特殊材料的运用,也让施工过程充满着冒险。设计师还睿智地将他想表达的语言浓缩在了空间的桌椅中。空间中大量地摆有经过改良的“Z”字椅和不规则形状的桌面。这种“Z”字椅的特殊结构本身,就是中西方文化的交集点,其***性的“斜线”与中国古代家具的偶然一致,体现了东方风骨和现代形式的***性融合,自然,空间中黑色与中国红的运用,也重申了这一空间态度。对于中式设计的定位,也许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看法,而红邸则默默地在后海岸边给出了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