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与生活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越来越强烈。然而面对纷繁的信息资源,使得教师不知如何合理取舍、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主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思想,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变性、丰富性和复杂性。 笔者尝试从教师自身入手,从学生本源入手,从课堂互动入手,对语文课堂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使这些教学亮点成为可以期待的精彩。
【关键词】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生成精彩
一、“活教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劳动的特点之一就是劳动手段包括了教师自身的人格和学识,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无论他是否意识到。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再则,课堂教学也是由教师、学生、媒介三方面组成,所以用好“教师”这本教材极其重要。
教师要乐于、善于向学生打开这本“教材”。教师几十年的生命历程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这就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乐于向学生打开这本书,师生间会增加许多亲和力,善于打开这本书课堂会充满人性和智慧。在一次《难忘的一件事》的作文指导课上,我抛砖引玉似地向学生讲述了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小时侯我很调皮,也很艰强……有一回单元考试,我得了72分,我怕爸爸妈妈知道,就把试卷偷放在了放学路边的一个屋檐下,一连几天都提心吊胆,就怕爸爸妈妈问起考试的事。后来……”学生被我的坦诚和调皮激活了,纷纷讲述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真实有趣,叙述时眉飞色舞,作文的生动和真实就自然而然达到了效果。我也就理解了他们的错失和顽皮。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资源。特级教师很善于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信息,故而对教材的处理极富有艺术性。做一个好老师,别的研究再多,如果没有好好地研究自身,利用自身的价值,那就是一种舍近求远的资源浪费,没有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也不可能做好其他的事。
二、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教学中,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主体,而且是教学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至少表现为以下两种教学资源。学生原有的不同经验,是我们开展教学的基础性资源,也就是“一般资源”,这是第一种资源。第二种资源是差异性资源。学生在课堂上有着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水平,有表达的独特方式,这些差异也是教学资源。如何盘活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生资源呢?
1.开发“一般资源”
一般资源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水映信息。指大部分学生所有的生活经验积累。这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共同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建立“全体”和“主体”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诱导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谈谈自己的想法,源源不断地反馈信息,促进学生之间产生积极有效的、高质量的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捕捉“差异性资源”
差异性资源常常是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现代教学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大胆想象,因此学生往往会在追求“新、异”之中另辟蹊径。如《滥竽充数》一课,在分析南郭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时,学生通过学习已初步分析南郭先生是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这时,我原本想指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南郭先生是个聪明的人。”教室里的学生也一阵惊愕,我意识到这是一次好机会,于是我微笑着问那位学生:“你能具体说说吗?”他胸有成竹地说:“南郭先生能根据齐宣王和齐湣王的爱好特点,发挥自己特长,从中得到好处。不也是一种聪明的谋生的手段吗?”听了他的发言,许多学生表示赞同。我知道学生思维的火花受到了碰撞,即将要开放出美丽的花朵。我又故意道:“是啊,建伟同学的发言似乎言之有理。那南郭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再一次认真读课文,准备参加辩论。”矛盾激发了思考,学生立刻投入到认真细致地研读课文中去了。最后通过辩论,他们才意识到南郭先生这样做完全是不学无术、投机取巧的表现。另外,学生还从南郭先生最后出逃中体会到了,没有真本事,最终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一场由学生突发奇想引起的辩论,更加深的学生的思想认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盘活学生资源,我们的课堂教学将焕然一新,师生的生命在涌动,学生的发展令人期待。
三、课堂资源的开发利用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推进的,是师生围绕教学内容积极地、有效地、动态生成的过程。一方面从教师的设想、计划的教学过程到实际进行着的过程,从教到学再到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另一方面,他不可能百分百的按照预定的轨道行进,总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事物、新情况、新思维与新方法。丰富课堂资源的生成要求教师必须有开放的心态,容纳百川的气量,并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空间。
1.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促成
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拓宽学生的视野。把学生的视野从课堂延伸到课前和课后,课前的积累集中,课中的碰撞,课后的更新,把整个过程沟通起来。其次,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开放的意识,可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思考学生可能会提哪些问题,可能会作哪些回答,把握一些最可能出现的“可能”,预想更多的可能。再次,教学过程要有弹性。这里的弹性是指为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留有时间与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最后,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优化组合。教学活动必须是双边的、双向的乃至多向的沟通。要做到让每位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只要学生动起来了,就会动出新东西来,在动的过程中产生新思想、新创意、新观念、新问题,成为生成性的资源。
2.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反驳、质疑、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其中必有许多信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完善,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起学生思维的迸发。这一切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倾听,成为学生忠实的听众,并在倾听中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然后敏锐地从众多复杂的信息网中,通过比较、鉴别、选择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促成教学生成。反过来在接下来师生的互动中,又必然引发新的思维碰撞,观点交锋,情感共融,推进阅读思考活动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教师拥有什么才能教给学生什么,教师拥有智慧才能给予学生智慧的启迪。面对课堂中那极富变化的、充满生命气息的信息资源时,我们应该勇于接受挑战,并逐步形成教育智慧,从而使课堂散发出零星和魅力。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语文课程内容由于教师的主动参与开发、利用将成为源源不断,经常更新的一泓活水。语文课堂体系,由于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将变得开放创新,充满活力。“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从事充满创造性和挑战性工作的教师,我们探索的脚步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1]《教育的新生》陶行知全集第三卷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黄宪《江苏教育》,2002.5B
[4]《开放教材 开放课堂》王 环《小学语文教学》,2002.11
[5]《善于捕捉课堂信息 促进教学动态生成》李 衡《福建教育》,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