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走偏锋是一种个性,也是一段人生。
诺贝尔经济学奖首位女得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欧玲。6月12日,欧玲在美国印第安纳南部小城布卢明顿去世,享年78岁。这位古稀老人的逝世惊动了全球主流经济学流派的大家。值得吊诡的是,她生前几乎从未成为主流学术梯队的成员。
欧玲被中国学术界所熟悉,是2000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著作《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在书中,欧玲对“公地悲剧”、“集体行动逻辑”、“囚徒困境”等理论模型做出了分析探讨。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公共领地的所有者必然会对公共领地加以过度开发,就如同渔夫会在公共鱼塘过度捕捞那样。这就是所谓的“公地悲剧”。为此,经济学家呼吁通过私有化(征税)或***府管制(限制使用)的方式来管理公共资源。欧玲通过考察世界上多个通过合作成功运作了公共资源的社区,发现了***府管理缺位的情况下,公共资源有序管理的可能性,从而为避免公共事务退化、保护公共事务、提升人类福利水平,提供了自主治理的制度基础。
这与传统派崇尚数量分析的主流经济学派似乎背道而驰,欧玲长期从事田野调查,甚至会与渔夫讨论捕捞规则的建立和维护。她独树一帜地将人类学研究范式运用于经济学领域,获得了有别于数据世界的研究体验。
来自边缘的不仅是她的研究方法,还有她原本属于***治学的研究领域。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人类进化和社会发展学院的主任Sander vander Leeuw如此评价:“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通过开创性地将经济学、人类学、***治学等学科结合在一起,打开了制度经济学和公共决策研究的新视角。”
鉴于欧玲独特的视角对当今全球公共***策的启示,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这位***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界的边缘学者,这也是1968年设立经济学奖以来首次授予一位女性。
多年以来,学界胜传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大条件为男性,美国人,芝加哥大学教授。欧玲就像一位外来者,破坏了原本设定好的游戏规则。
不破不立。来自印第安纳的欧玲创造了未来两项的可能:一则芝加哥大学以来的女性学者同样可以得到诺贝尔奖的垂青;更重要的是公共***策制定的理论依据与起点就此发生了改变。
2009年开始,人们更多地关注到这位低调的女教授。欧玲获奖的第二天,不仅准时出现在教室里,而且还像平时一样认真完成了两个小时的授课。
欧玲每天仍然坚持到所里上班。每天早上9点她准时到达办公室,从不间断教学工作。她对人类行为的好奇心和兴趣,以及执著的科学求索精神,是她从中获得快乐的原因。
欧玲年轻时很多人奉劝她,女人不必读硕士,但是她仍旧坚持求学。她先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治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直至担任教授。
1954年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治学学士学位之后,欧玲曾经短暂工作。虽然女权主义者、小说家伍尔夫的《一件自己的屋》已经写就多年,法国女权运动的发轫之作《第二性》也已公开发行,但是美国女权主义思想并未普及,女性作为社会边缘群体,被固定在家庭范围,要在传统学术圈获得教职的难度可想而知。其间,她做过律师事务所的助理人事经理,最终不得不以教员夫人的名义完成了学业。
女性独特的敏感为学界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欧玲在获奖感言中说,很荣幸成为第一个,但肯定不是最后一个。这不是唯一,而是之一。同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还有医学奖的伊丽莎白?布兰克波恩、卡罗尔?格雷德,化学奖的阿达?约纳特以及文学奖的赫塔?缪勒。
欧玲与其他女性一起开拓了学术领域的诸多可能性。这意味着,女性群体从边缘走来,逐渐改变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欧玲不会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