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有那么一朵浪花,没有世态的炎凉,没有心中的忧愤,没有世间的争斗,它是那样的清新活泼,那样的令人陶醉,字里行间渗透着和谐与美好――它就是古诗中天真烂漫的童趣诗。
描写童趣最著名的诗句当数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表现一起嬉戏、天真无邪的场景,让读者一下子联想到自己小时候过家家等游戏情景,也由此诞生了沿用千年的两个成语,即“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使人体会那种最真挚、最纯净的美好情感。
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以写爱国诗词最为专长,但他那首著名的《清平乐・村居》,却属于农村田园风格,其中描写儿童的词句,廖廖数字,童真便跃然纸上:“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大儿和二儿,都在忙活着,小儿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刚采下的莲蓬。读罢这句,一个顽皮淘气的孩童,就会浮现脑中。
童趣诗写得最为著名的,当属南宋诗人杨万里了。他多以儿童日常生活的瞬间为切入点,描绘出一幅幅浸润着童趣美的画面。“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首诗,真是一幅活泼明朗、意趣天然的水墨画。“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午睡之后,窗前的孩子们在柳树下嬉闹玩乐,让生活多了一份乐趣和生机。“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碎地声。”冬天,调皮的顽童将一块冰穿上彩线,当锣敲打,声音清越嘹亮,于是顽童越发用力,忽然冰块被敲碎,散落在地。这份稚气的乐趣和余景的玩味,让我们忘记了背景中冬季的严寒和冰冷。
刘克庄的诗作《鸟石山》,也是描写儿童的:“儿童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孩子们的狂劲儿、野劲儿、疯劲儿,在这首诗里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诗人范成大在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写道:“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诗人把儿童向往明媚春光的欢跃情态写得活灵活现。
儿时,都做过偷瓜摸枣的事儿,按常理,大多数孩子都会挨大人的责骂,可是在白居易眼中,偷莲的孩子却是这样的:“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全诗没有批评和责怪,只有温馨的描绘,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小娃,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偷采白莲,回来时却不知隐藏自己的踪迹,浮萍中竟有一条道在船尾闪现。这真是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
乡村儿童在玩耍之余还要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最普遍的是放牛,牧童在很多诗歌中都有描述。例如杜牧的《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陆游的《初冬》“犁满野及冬耕,时听儿童叱犊声”;黄庭坚的《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等等都是。除了放牛还有其他劳动场景,例如杨万里的《梅熟小雨》“留许枝间慰愁恨,儿童抵死打黄梅”;杨万里的《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陆游的《野步》“妇女窥篱看,儿童拾穗歌”;陆游“如今老病茅檐底,卧听儿童吓雀声”;梅尧臣“鹅鸭出栏去,儿童临水驱”;更有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些诗词,用传神的笔墨,绘出了孩子们一幕幕有趣的生活情景,乡土气息浓厚,读来朗朗上口。不管是游戏还是劳动,从中都可以看到童心可掬,童趣盎然,让人们体会到他们的纯真与好奇,以及充满奇思妙想的独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