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8日,普利茨克奖评委会因为伊东丰雄“将精神内涵融入设计,以及其作品中所散发出的诗意之美”而将本届普利茨克建筑奖授予现年72岁的这位日本建筑大师。这是第六位获得普利茨克建筑奖的日本建筑师,他的弟子妹岛和世前年获得了这个建筑界最高奖的肯定,可以说,至伊东丰雄获奖,日本建筑在普利茨克乃至世界建筑的舞台上获得的承认已经不言而喻有目共睹。
1985年,伊东丰雄进行了“以布包裹风的实验”,当他的弟子妹岛和世看到这个作品时,她说,她被刺痛了!轻逸的布取代了厚重的混凝土墙体,伊东丰雄说:“建筑像‘风’一样,每个时期都在变化,捉摸不定,但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这是在说建筑善变吗?还不如说他的建筑就在模仿风!
1986年,伊东丰雄设计了他名噪一时的代表作“风之塔”,此作品呈透明圆柱状,是日本国铁横滨线的北幸地下街通风口,这回不是布,而是铝制板来包裹通风口里的风,铝制板当然要坚固一些,但同样轻逸。
伊东丰雄对建筑之轻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把流动和变化无常作为设计基础,是使用轻薄表皮的开拓者,使建筑具有渗透性――“消隐”。他的作品有一种失去重量后的轻盈。伊东试***设计一种流浪的建筑,隐喻都市人的彷徨与无奈,让建筑,在都市中移动和游牧。1982到1984年的“银色小屋”,则让建筑的实体变成虚体,七个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带有拱顶的***小屋,可以快速建造,也能快速消失,这种即建即拆的临时性建筑,正是都市中流动性的象征,让人刺痛,又充满诗意。
日本建筑的“新陈代谢”
伊东丰雄并不出生于日本,1941年6月1日,他出生于韩国汉城(今首尔),两年后随他的母亲和两个姐姐迁回日本,之后父亲也回到日本。他的父亲1953年去世的时候,他年纪很小,还只有12岁,靠家人开的一家味噌店生活。尽管如此,他的父亲乃至家庭对他日后从事建筑业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伊东丰雄说,他那时候喜欢的是打棒球,自己在青年时期对建筑学并无太大的兴趣,但因为祖父是木材经销商,而父亲为朋友绘制住房平面***,所以从小就接触到了建筑。
1965年他从东京大学工学系毕业后,进入菊竹清训建筑师事务所工作。菊竹清训是日本“新陈代谢派”(metabolism)建筑设计师,“新陈代谢派”是日本建筑大师、第一个获得普利茨克建筑奖的丹下健三1960年前后形成的建筑创作组织,旗下,文彦、菊竹清训、黑川纪章以及评论家川添登都是帐前大将,其中,文彦于1993年获得普利茨克奖。“新陈代谢”派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与衰亡,极力主张采用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反对过去那种把城市和建筑看成固定地、自然地进化的观点。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它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是一个动态过程。
可以说,菊竹清训的建筑思想深深影响了伊东丰雄,这个传承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1966年菊竹清训设计都城市民会馆时,做了一个轻型的、呈现移动式和可拆卸的房顶。1989年,他在摩纳哥浮动的水上城市(Monaco Floating Marine City)工程中再次将固定基础与结构分开,以实现其新陈代谢的理想。
和菊竹清训一样,伊东丰雄也认为建筑是可以拆卸的。他的银色小屋使用轻快的钢结构顶棚,让人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农业上广泛应用的温室,透明和半透明的材料和混凝土庭院恰成对照,显得轻者更轻。
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仙台媒体中心,整座建筑是由六块地板(金属板)构成,十三根形状像摇晃海草般的铁骨***轴单纯构造,从他的设计草***来看,从一开始,伊东丰雄就特别想设计一种非常具有上升性的建筑,这种建筑仿佛可以飘在天上,如此轻盈,建筑外观全部采用透明的玻璃拼接,从远处看,整幢建筑物像一个传统的现代派“玻璃箱”,一些巨大的白色的“格子管”穿透被精美的钢结构架覆盖的建筑物的顶部。这些管道被安排成一种松散的、几乎是无规则的***形。正如普利茨克评委会所评价的:“伊东丰雄是永恒建筑的缔造者,同时他还大胆开辟新的路径。他的建筑作品里充满了乐观、轻盈及喜悦,又同时具备独特性与普遍性。”
把房子造到天上去
在后现代社会,人如浮萍一样无依,像水草一样漂浮,在伊东丰雄这里,建筑是人类社会的表征,另一方面日本代谢派建筑师们试***以禅的观念克服人性与科技之间的矛盾,使现代建筑在观念上仍可兼顾人性与科技文明,这种宗教上的意***其实古已有之。
把房子造到天上去?在古典时代,造飞机的工厂尚未成形,人们以一套空想的乌托邦空中地***来建立轻逸之神的存在性和合法性。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居住在三十三天的兜率宫中,在佛教,兜率是欲界六天的第四天,而在道教系统中,兜率成为了最高统帅太上老君所在府邸的名称,从欲界第四天,一跃而居于道教最高层的三十三天。
与之相类似,佛教发展出一套同样繁复的天庭阶梯***,《智度论》一百云:“七匝山顶有三十三天宫,其城七重,名为喜见。九百九十九门,一一门边皆有十六青衣大力鬼神,守护城中。”《慧苑音义》说须弥山巅的四方有峰,各五百由甸,每座山峰又分八天,四八三十二,再加上居于中央的善法堂天,总数三十三处,共同组成一个层次分明、等级森严的三十三天世界……一系列的神话考古学著述,最终目的都无非是让你相信,你有一天,可能羽化飞仙立地成佛,不再受地心引力的困扰,大鹏展翅,无拘无束,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到现代,对建筑轻逸性的追求并未终止。建筑乌托邦的代表利布斯・伍茨的“空中巴黎”走得更远。他竟然毫不考虑实施的难度,而将整个巴黎城建到埃菲尔铁塔的顶端,它们在空中依靠一种子虚乌有的磁悬浮而保持大鸟一样的飞行姿势;它们甚至还会随风摇曳,却没有坠落的危险。当然了,一位挣脱现实枷锁的设计师可以在纸张绘制最美好的幻想,在现实中,这样的建筑还只是乌托邦空想。而且,2012年10月30日,利布斯・伍茨病逝,他那些迷人的乌托邦也一并驾鹤西去,留下这些纸上建筑,没有重量,和纸一样轻。
伊东丰雄对建筑之轻的感同身受可能和他开始设计师生涯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他说:“1970年代的时候,1960年代的那些梦想消失了。随着经济的崩溃,新陈代谢派也变得对未来不再乐观。我当时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没有依靠的机器人。”伊东丰雄说。
1971年,他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原先称为URBOT(Urben Robot:城市机器人之意),在1979年正式改名为伊东丰雄建筑事务所。1971年他最初的作品之一是位于东京郊区的一所住宅。这座被称为“铝屋”的建筑由完全包裹在铝材中的木头框架组成。1976年,他为自己的姐姐设计了一座住宅,当时她刚刚丧偶。这座房子被称为“白色U形”,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伊东丰雄作品的关注度。谈到自己在20世纪80年代设计的大部分作品时,伊东丰雄解释说,自己一直在尝试通过极简主义手法来消除人们对其作品的常规理解,创造出可以与空气和风相媲美的轻盈建筑。
超越现代主义
和安藤忠雄一样,伊东丰雄将禅宗引入建筑,只是和安藤桑以柯布西埃的弟子自居(他养的一条狗就叫柯布西埃),就建筑本体论上而言,伊东丰雄的一套建筑方***,是对以柯布西埃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潮流的一次反驳,正是伊东丰雄打破了柯布西埃楼板和柱子组成建筑的定理,在他最重要的作品仙台媒体中心中,柱子消失了,而在台中大都会歌剧院中,没有柱子,连楼板也消失了。
伊东丰雄说:“首先,在仙台媒体中心里面,它的墙壁很少。同时我想给大家一个感觉,就是大家到这里就像逛公园一样。大家到里面也可以看书,可以看电视,还可以吃饭,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年轻的恋人喜欢到这里来谈情说爱。这里的墙壁不像以前的建筑那样,这里做什么那里做什么,好像一清二楚,界限已经被打破了。在这里,人们可以进行各式各样的活动,可以开音乐会,可以在这里放松休闲,怎么样都可以。人群也没有限制,老年人、青年人或者小孩,都可以来这里。我这个建筑使用很多的管道,由管道构成一种很独特的柱子形状,有很大的意义。这些柱子小的直径是2米,大的是9米,其中就是安装楼梯、电梯和我们的空调设施。”
当鲁迅在仙台学医的时候,他肯定没有想到,若干年后,藤野先生的仙台会被伊东丰雄的仙台所取代。他给仙台带来了一些仙气,一种建筑的诗意。
风之塔更是如此,在横滨火车站附近的环形岛的中心,看日本国铁横滨线的北幸地下街通风口,那是一座高21米的塔外部覆盖人造的镜状表面,并被包裹在一个椭圆形铝制圆柱体内,这座塔包含1280个迷你灯及12个垂直排列的明亮的白色霓虹灯环、30个由电脑控制的泛光灯,一旦被点亮,位于两层之间的泛光灯使这座塔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万花筒。可是,你要知道,那只是一个通风口哎!一个通风口也可以造得如此与众不同妙不可言,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正是这个作品,让他在国际建筑界声誉鹊起,为他在2006年获得了英国国家建筑师协会的大奖,列为1990年代重要的建筑作品之一,仿佛是树立在横滨的一个视觉纪念碑:那些细小的混凝土柱子,纤弱的曲面顶棚,朦胧的玻璃幕膜,无一不在指向轻,铝板就好像是一张透明的胶卷,漂浮在塔的表面,而且,永在改变,用他的轻薄表皮,为这冷漠孤寂的后现代世界,写一首建筑之诗,不是野人献曝,而像是站在庭园的树下静待雨停,轻灵,而慈悲。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伊东丰雄:像风一般轻逸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