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祥林
咫尺千里 人生若溪
我之所以如此,全部是心之所往。
毛笔,咫尺柔毫使我在这个满是键盘的世界中享受着遥远的宁静。
人物简介:
周祥林:字若溪,号青堂,又名平江,平江锁金。
斋号若溪草堂、青堂、草青堂、豆阁。
书法家,画家,艺术评论家,导演。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中国国家画院周祥林工作室导师,
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委员,
《书法家》主编,
四十集电视连续剧《书圣王羲之》导演。
周祥林对话记者:
记者:是否还记得你接触的第一本字帖是什么帖?还记得第一次看见它是怎样的l心情?现在看来,书法作为一个兴趣爱好,在您的生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周祥林:我至今不能忘记,我十三岁那年,第一次看到汉《曹全碑》和黄山谷《松风阁记》的感觉,用欣喜和兴奋都不能表达这种感觉,当时我拿着这两本字帖,中午从南京的“古籍书店”边翻边往家里走,好几次忍不住蹲下来在地上用手比画,到家的时候,全家人都已吃过了晚饭,现在想来还就像昨天一样。
书法作为一个兴趣爱好,我认为是最适合的,因为从这个爱好中延伸出去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历史的、人文的、自然的等等。表面上,它是在滋养你手中的毛笔,滋养你写出的字,但是事实上,它滋养的可能是你的心灵甚至是灵魂。现代人把书法作为一门纯粹的艺术其实是简化了它滋养的过程,剥去了生活的养分。把书法从生活中脱离开来,我认为是非常可惜的。我现在对人生、对事物的很多看法都源自于我对书法的爱好。也许有人觉得这个话有点玄,但这就是书法对我所发挥的作用。
记者:今天的书法已然完全成为一个艺术门类,更强调***式、美术,看您还在用毛笔小字起稿写作,也用毛笔写信,现代人连钢笔字难得写了,你这样是刻意为之还是一种习惯或享受其中,其间的感受和电脑打字有什么不同呢?
周祥林:我认为好的习惯,过程一定是让你享受的,我用毛笔写作,首先是—个习惯。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享受也是无穷的。你想啊,当毛笔的笔锋在不同的纸上,发出不同的沙沙声,你会觉得它很神奇,那种喻悦仿佛“羽化而登仙”,这是敲键盘所享受不到的。当然,我们谁也不能拒绝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文化。我一直以为,文化和文明是一个体和用的关系,没有了文化这个“体”,文明的“用”只会给人类带来麻木。
记者:您的草书与众不同,不随时风,建立了自我格局,可谓匠心独运,很想知道,您是如何理解草书的?您是如何评价当代草书的?
周祥林:从书法的技术性来讲,草书是最复杂的,也是最隐晦的,它一方面要求你楷、行、隶、篆兼工,另一方面还要把这四种字体的笔法了无痕迹地用进去,同时它还需要读书铸情,也就是说,不仅要读万卷书,而且要把万卷书转化成你的精神气质,融入到你笔下。到了一定的境界,就像翁方纲所云:“世间无物非草书”,就是说,我们眼中所看到的一切,山川、河流、白云、花草,奔腾的骏马、洁白的羊群等等,都可以为你所用,为笔所用。
当代草书,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人还不知道什么是草书,不用说张芝、王羲之和怀素之间的区别,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很多人都根本分不清楚。比如有人把黄山谷归为怀素一脉便是最好的证明。这些基本问题不解决,以为挥笔潇洒的狂舞一番就是草书,肯定是要闹笑话的。尽管当代可笑的事情已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