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跋”本为两个词。题,额也,发下眉上也,引申为物之前端。跋,跌倒,引申为足后。故书于前者称为题,书于后者称跋。题跋即题写在书籍、字画、碑帖上,以品评、鉴赏、考证、记事为主的文字。宋代以来这类文字形成了一种专门的文体题跋,又称题款,是书画创作和鉴赏的一个专用名词。在一般情况下,题款专门用于创作,而题跋则专门用于鉴赏。书画创作的题跋即题款,它又称题识,或称款识。“题”有题目之意,又有题写之意。“款”为样式的意思,即款式,在书画题款中则专指签名的样式而言,所以又叫名款。“识”(读Zhì,通志)意为标志、记号,亦专指签署名号的标识。所以,所谓题款,也就是在一件书画作品的诗文、形象部分完成之后,再在画面上题写题目,包括诗文、作者的名号以及创作的年月、地点等文字,从而进一步阐释画面的含义、标明作品的创作权、创作经过等情况,使作品的观赏者对于作品具有更深刻的了解。
写于艺术品上的文字内容,按照不同的类型和用途,可以分为四种:1.写于作品前面的,现在多称为“标题”、“引首”等。2.写在画面的叙述性文字,现在多叫作“题记”,有长题、短题之别。3.写在艺术品后面的称“跋尾”、“押尾”,多系别人题写。4.作者的署名,包括简单的时间、籍贯、创作地点等,称为“款”,通常叫“落款”、“署款”等。以上诸多方面,现在一般以“题跋”二字概括。“题跋”从大的方面讲包括标题引首、书画家自题、观者题跋和署款四个部分。其中观者题跋又包括品评跋、观赏跋、鉴定跋等。题跋亦有长短,有为抒怀,有为记事,随事而定,不拘一格。
唐代画家卢鸿在《草堂十志***》中的每一处景物都有他的题诗,这说明书画题记在唐代已经非常盛行。宋代的坡、米元章等人发展了题记,元代以后则是书画题跋的高度发展时期,明四家的题跋精妙绝伦,明末宗室的大画家石涛,不仅画风用笔独特,同时又是一位重视大自然写生的画家。“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他以“自然为师”、“山川草木为本”的一种驾驭大自然之美的广阔胸襟。《石涛画语录》就是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踏遍青山绿水每一角落的心得总汇。他提出“笔墨当随时代”之高论,不知打动过多少有创意的画家的心。现代绘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十分赞赏石涛将自己独特的笔墨大胆革新,变法出具有“黑中透亮”的大气遒厚画风。石涛还常以画理入题,不少传世的精品都有颇具分量的长跋。今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精作《淮扬洁秋***》画迹,就有长跋数百字,并无闷塞之感,画境反而宽广博大。清代扬州画派诸人的题跋尤为奇逸,“扬州八怪”中的奇才金冬心,是位精擅长跋的大画家。由于其胸积万壑之气,所作画多奇古有雅气。画面看似无险,然笔力拙古,气韵生动,若非大手笔而焉能为之。最令人为之叹服的是他的长论精跋,行气洋洋洒洒,气象大观。在中国书画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幅有价值的书画,一般情况下都有题诗跋文,并都钤盖内府藏印或一些大收藏家的秘笈印。若论题跋喜好之人,“乾隆爷”应名居榜首。其对题跋的喜爱程度,几近疯狂。因他是皇帝,加上对历代名迹的痴迷,不惜人力在民间广为征集,内府所聚之宝都可谓“天下奇珍”。他每鉴赏一幅名迹,都要高兴地写上几句,画之耀眼处都喜盖上“乾隆鉴赏”白文圆印或“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等。题跋是一门艺术,一种内在的修养。跋得妙,确是一种美的享受,反之则令人生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