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雪剂腐蚀的是城市环境未来,逐步被淘汰是大势所趋。
广东韶关。2008年雪灾以后,京珠高速沿线的村民感觉到,他们的饮用水变苦、变咸了,饮用后甚至出现发烧、呕吐、喉咙痛的症状。水质检验的结果,当地饮用水中的氯离子含量已经接近饮用水上限标准。
黑龙江哈尔滨。白雪皑皑的冰城近几年变身“黑衣骑士”,黑漆漆的泥汤雪水让每天骑车上班的小梅很是郁闷,私家车主郑先生新买的轿车也因为雪后上路使得底部的亮漆已经变乌,还有点点黄色的锈迹。
北京西直门。西直门立交桥197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结果不到20年便重新修建。在对路桥的耐久性问题做了详尽的调查研究和试验之后,得到的一致看法是:除去先天施工、设计的因素,就环境影响而言,撒布氯盐类融雪剂造成的钢筋腐蚀、混凝土冻融破坏,是路桥过早报废的主要原因。
在这些事件浮出水面后,其背后共同的祸源――融雪剂也进入公众的视野。
利弊参半的选择
使用融雪剂能够及时、快速地清除冰雪,融雪剂也因价格便宜、资源充足(特别是氯盐类)、便于使用等优势广泛使用。研究统计表明,融雪剂可减少事故发生率达88.3%,加上经济、资源因素的综合考虑,与其他融化冰雪方法相比,融雪剂被认为是最经济、有效、快捷的方法。
哈尔滨市自2000年开始在清雪的过程中使用融雪剂。近10年来,平均每年冬季都使用上千吨的融雪剂;2010年冬季,哈尔滨市使用融雪剂已将近2000吨。然而,在城市的主干道上,由于累计使用的融雪剂数量较大,道路上已经遍布斑斑点点的白色印记,这便是融雪剂的残留物。
为达到更低的结冰点,让雪在更低温下就能融化,现在融雪剂的成份更为复杂化,腐蚀性也就更强,对车体橡胶、金属,路边的土壤都有严重的危害,含有融雪剂的雪被清运到江河路段还会污染地表水,从环保的角度,只要用融雪剂就一定会污染环境。
含融雪剂的雪渗透性很强,容易随着土壤而渗透到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同时还会对道路及路基造成破坏,给道路维修加大难度。这是因为盐类遇水以后,会发生“盐涨”现象,会造成道路路基破坏,并给道路维护加大难度。氯盐渗透到混凝土中,会使混凝土保护层发生顺钢筋开裂、脱落的状况,导致结构承载力下降或丧失。中国北方地区高速公路、桥梁等,均有氯盐融雪剂破坏的现象。
有时雪后环卫工人会将含融雪剂的雪堆放在街边种植的树木周围,树池中的树木和土壤也因此会受融雪剂影响。融雪剂中的盐分在土壤中的降解时间长达十多年,补种的植物也难以存活,只有大规模的更换土壤才能使续种的植物得以存活,现在可能发现不了,但是一到开春很多树木就会因此而枯萎死亡。
从“主角”到“冷板凳”
2002年,北京市出台了我国首个融雪剂地方标准,对融雪剂的腐蚀性和污染性进行了规范。标准规定,融雪剂对城市设施的腐蚀率应低于氯化钠的50%,pH值(酸碱度)适中。对融雪剂中汞、铅、砷等5种具有腐蚀性的重金属含量也都做了严格界定,每千克融雪剂的汞含量必须低于0.05毫克,砷和镉的含量必须低于5毫克,对植物损害要小。北京市还出台了专门的《融雪剂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融雪剂生产经营单位在京销售的融雪剂产品必须符合北京市的融雪剂地方标准。其他城市也参照北京的管理办法对融雪剂的使用规范管理。
然而,北京市的融雪剂使用量却连年上升,从之前的1000吨到2003年的7000吨,再到2010年的3万吨,这相当于此前5年冬季融雪剂使用量的总和。这种实践令群众大跌眼镜。
2010年冬季,北方的大旱却令城市免遭融雪剂的侵蚀。在2011年初的降雪中,融雪剂作为过去几年除雪的绝对“主角”,在北京却遭遇了“冷板凳”, 传统的机械扫雪重新登场,这反映出京城铲冰除雪思路的彻底转变,在其他的城市这种变化也开始显现。
未来命运已经注定
在发达国家,融雪剂的使用早已经历了从“主角”到“冷板凳”的蜕变。
据了解,美国由氯盐融雪剂腐蚀破坏环境的成本可占GNP的4%(相当于美国的国防开支);氯盐融雪剂是对混凝土和钢筋最具腐蚀的因素之一,美国每年用于修复道路桥梁的费用大于2000亿美元,是初建费的4倍;北欧的丹麦,在哥本哈根地区调查了102座桥,其中50%有严重的钢筋腐蚀,主因是使用氯盐融雪剂。
在认识到融雪剂的弊端之后,美国、日本曾在融雪剂里加缓蚀剂,尽可能降低氯盐类融雪剂中氯离子的破坏作用。在建造路面、桥面时,也会设计有隔离层,防止氯离子渗入桥体。美国的许多家庭还准备了单人用的便携式除雪机,这种除雪机只需要一个人即可操作,在清理自己家院子或周围路面的积雪时非常方便。另外,在美国比较豪华的公寓和***家庭的车道和人行道,修建有热力设备,以电力、热水或红外线为供热源,将地面加温融化冰雪。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已经开始使用的新型融雪剂主要是用尿素,再加上一些硝酸钙和硝酸镁,专门融化人行道、街心花园小道和森林公园道路上的冰雪。此融雪剂是氮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的组合体,虽然价格依然不低,但因为不但融化了冰雪,也给树木等施了肥,一定程度上也节省了成本。莫斯科还在市区内建立了多个积雪处理厂,就近将积雪融化、过滤,无害化处理后再排入污水管道。
为防止融雪剂对植物的危害,英国则会选择在可能接近融雪剂的路旁及中央隔离带选择耐盐类植物,或对植物采取冬季遮挡的办法。为防止融雪后的盐水渗入地下或污染地表水,英国采取了“汇集盐水”的方法。在城市路桥旁,铺设专用管道,收集融雪后的盐水,最终引流到污水处理厂。对于撒过融雪剂的“盐雪”,日本环卫工人则会将其压成方砖的形状,装车运到专门的工厂池子里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氯盐类融雪剂逐步被淘汰是大势所趋,在不得不用的情况下,为完成任务一味***快而不负责任、不讲科学的滥用,腐蚀的是城市环境未来。有效减少冰雪危害并不能只靠事后弥补,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城市设施方能从根本上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