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里没了往日的繁忙,昔日来来往往的车辆消失了。生产线上空空荡荡的,仓库里成批的货物贴着白色的封条。这是新星公司董事长肖启文视察淮西分公司时看到的一幕场景。
因为卷入“安定苏”(俗称瘦肉精)丑闻,新星集团――这家最大的肉制品供应企业――淮西分公司已于3月17日停产整顿。前几日,电视台曝光了淮西等地养猪场用“安定苏”饲养畜的生猪流入了新星集团下属分公司,引起哗然。
“安定苏”是一种动物生长激素,服用后动物会加快生长速度,但是由于这一激素的药物安全性还尚未通过国家的检测和批准,所以,目前不允许在畜牧饲养中使用“安定苏”。
“新星就是下一个三鹿”。看到媒体上充斥着这样的言论,肖启文不由得倒吸一口气。“新星集团不可能成为下一个三鹿,但我们会全面检查产品质量,尽快给消费者一个交待。”他明白,新星这次是碰到劫难了。
飞来“横祸”
新星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类产品供应商,在全国10多个省市都有加工基地,去年销售收入突破600亿元。因此,听闻丑闻,不少超市和零售店开始下架新星集团的火腿肠和冷鲜肉等肉制品,股市也应声下跌。几天后,新星的市值就蒸发了100亿元。
但在整个肉制品行业,生肉原料中含有“安定苏”并非新星一家企业所为,这是个全行业的“潜规则”。近二十年来,新星以超常的速度发展,发展成为国内最大,乃至享誉亚洲的肉制品加工制造企业,挑战的不仅是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经营理念,还有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能力。
但难题是,新星养猪的速度永远赶不上发展的速度,而要控制成本,新星也不可能逐头检验,只能采取抽检。新星自建的养猪场一年出栏生猪约为30万头,只占其消耗生猪的1%,更多原料来源于众多新星无法完全控制的养殖场(户)甚至散养户,因此,新星通过质量抽检仍然无法杜绝“安定苏”的出现。在更加注重食品质量安全的大背景下,新星被抓了个典型。
“肖总,听说经销商已经纷纷倒戈,投入竞争对手友联的旗下了。客隆和麦加等几大超市的采购总经理,也都在发文通知我们,新星的产品销量迅速下滑,消费者信心降到了极点??”新星公司总经理关力急匆匆地走进肖董事长的办公室说。
绕不过的质量关
面对持续升级的“安定苏”丑闻,新星集团18日、19日接连发表公开声明,除了对消费者表示歉意外,集团公司还作出决定:对淮西新星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采购部长、品管部长予以免职;要求下属所有工厂,加强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将每年3月15日定为“新星食品安全日”。
肖启文在20日的供应商大会上宣布,今后新星集团将一直执行生猪头头检验、原辅料批批检查的制度,从源头控制食品安全;发现有毒有害等违禁非食品原料,除按国家规定进行处理外,以生猪或商品价值对供应商进行2倍罚款,同时还要通报***部门依法处理。29日,肖启文还主持召开了“万人职工大会”,再次向消费者道歉,并称新星因“安定苏”事件受损超过121亿元。
肖启文之前曾将责任推到上游供应商的头上,外界对此批评激烈,认为新星作为大型的肉制品生产企业,自身就应该关注整个产业链的安全,而不应该当事情出现再推诿责任。人们普遍认为,新星应该展现的姿态是,承担起重塑整个产业形象的重任。
肖启文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新星从1985年成立销售额不到1000万元,发展到在中国大型企业500强中名列120位、食品行业第一位,其大踏步发展与消费者的需求迅速提升有很大关系。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肖启文就看到了肉制品消费需求增大的势头。而肉制品加工行业收入增速近几年则保持在20%?30%,利润增速更高达40%以上。在新星等大型肉类加工企业迅速扩张中,对下属企业质量控制就成为发展关键。
一头喂养了“安定苏”的猪,从猪圈走到餐桌上,要经历养殖、收购、贩运、定点屠宰、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按理说质量是可控的,为何“安定苏”仍屡禁不止?这是由于我国食品生产流通属于“分段管理”,仔细算下来,每一头猪都有7部法律和8个部门在管,都管往往意味着都不管。
新星作为发展迅速的大型企业,一直并未开展全产业链经营。新星现有屠宰产能2000万头左右,但其生猪来源大部分都不是自己养殖,主要来源为外购,即通过收购养猪场(户)或散户的生猪来保持主要的采购量,自建生产基地产能占比不足5%。
竞争对手不断与新星展开了生猪收购战。由于新星、振兴等大型肉制品龙头企业都在强调规模发展,竞争到达白热化,因此它们对生猪资源的抢夺也进入白热化。“为了抢第一,对生猪收购的品质不一定那么严格,一些有问题的生猪会由此进入屠宰环节,流入市场。”肖启文想。
由于国家相关监管机构监管缺失,以及新星上游养殖环节的渗透力较弱,加之过于强调“瘦肉率”,“安定苏”流入就难以避免。“还是要坚定地向上游供应链环节挺进,加大自建养猪场的规模,转型全产业链经营。只有这样,新星才有可能涅重生。”肖启文暗暗下定决心。
30日,肖启文对媒体宣布,新星要自己养猪,解决“卖肉的不养猪”的历史难题,向上游养殖环节延伸,没想到引来的却是舆论的冷眼。已经遭遇品牌危机的新星,要重新站起来尚不容易,转型全产业链经营,又谈何容易?
仓促转型全产业链经营
“新星集团‘十二五’计划投资240亿元进行产能扩张,在经历‘安定苏’事件后,集团会对计划做微调,但调整幅度不大。”肖启文在万人职工大会上表示。他还表示,有信心于4月底实现新星肉制品的正常销售。
在新闻会上,集团总经理关凯表示,截至4月1日全国已有多个地市相继公布了新星产品抽检合格的报告。为此,屠宰业、肉制品业要加快产品重新上柜、上架,尽快恢复产品陈列,积极扩大销售。另外,鲜冻品暂时关停的特约店,各地经销商要积极协调终端店主尽快开门营业。
“新星集团将加快发展养殖业,进一步完善新星的产业链。屠宰加工厂建到哪里,新星的养殖场就跟到哪里。新星集团将围绕工厂配套建设年出栏60万头的养殖基地,并配套建设年产3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以此来保证对上游生猪资源的安全控制。”经过这次质量公关危机,肖启文已经对新星未来的发展蓝***想得十分清楚,这位年过六十的老人似乎感到自己重新充满了激情,“美国的肉制品行业发展,也是遵循了纵向整合和横向兼并的历史,大型企业正是通过产业链纵向一体化、通过不断地收购兼并和大规模自建投资,才实现了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的提升、产品结构符合消费升级的趋势、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可见,全产业链经营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我们要进一步调整采购渠道。采购重点要向规模化养殖场转移,与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并同时签订生猪交售承诺书,保证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在原辅物资采购方面,新星将与实力强、质量好、讲信誉的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签订质量安全保证书,并由集团公司的技术、品管、采购、生产、管理等部门组成认证小组,到供应工厂进行供方评审??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相信必将进一步提高新星集团对上游产业链安全的控制力,把食品安全的生产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推动新星集团实现更健康地发展。”肖启文在新闻会上慷慨陈词。
尾声
夜深了,新闻会散场。
肖启文回到家,感到十分疲倦。虽然今天看起来算是帮助新星从危机中又走出了一步,新星也找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其实肖启文心里并不轻松。他明白,他对媒体的庄严承诺,只是新星未来征程中的一个起点。
“下一步要加快养殖业的发展,实际上意味着新星要调整企业经营模式,从过去低成本、高增长的模式,转型为与上下游产业链一同发展,相对高成本地开展全产业链经营。新星要做到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上下游产业链一同发展、适度配合。”肖启文想着。
“养殖业存在很多难点,比如征地困难、投入高、防***难等,这都是新星从前没有重点涉足的领域。新星是否能转型成功?又该如何化解增加的养殖成本?养殖并不要求高利润,关键点还在于安全和上规模,这样全新的经营模式,新星能适应吗?”想到这里,肖启文不禁陷入了沉思??
编者的话
懂中医的人都知道,真正摧毁身体的不是因为淋了一场雨或吃坏了肚子,而是习以为常的不良生活方式,日积月累破坏之后的集中爆发。企业同样如此,任何杀伤力很大的麻烦或危机,看起来似乎都来源于外界,但其实反躬自身,根本的病灶都来源于企业内部长期以来见怪不怪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爱因斯坦说:“不要指望用产生问题的思维来解决问题。”新星集团因为养猪不可控,造成了麻烦,然后延长产业链,自己养猪。这貌似截断病原的危机治理,充其量不过是发烧就打退烧针的头痛医头。
一个商品总是同时存在两种因子,一个惩罚因子,一个奖励因子。惩罚因子是说商品的某个特征你不满足,消费者一定不会用,不管你商品里面还有多少好的地方,我都不会选;奖励因子是如果某些特征你满足了,我就会购买,如果不满足,也没关系,我可能还会买,只是买得少一点。
很显然,新星集团淮西分公司,把瘦肉比例这一商品的奖励因子视作讨好顾客的生意法宝“发扬光大”,而长期以来忽略了食品安全这一惩罚因子。
在这样本末倒置的经营思维中,企业一旦在经营上犯了错,它在竞争中的劣势就会使经营业绩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一落千丈。要想重新抢回生意,靠危机公关或者延长企业产业链等等做法都于事无补,也许只能寄希望于对手也犯错。
把利益作为敌人是愚蠢的,但是把它作为我们唯一的朋友是危险的。赢得起而输不起的生意不是馅饼而是陷阱――是让企业走向万劫不复的万丈深渊。(张淼华景咨询资深顾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自己养猪对抗“瘦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