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我们的话题又集中到这一小拨儿人身上来――富豪们,焦点则毫无例外,依旧是财富。
异常火爆的股票、房地产市场,一年之后,又让中国的大部分成功企业家的身价水涨船高,站在财富顶尖的40个人,拥有1200亿美元的账面数字,已经两倍于去年的380亿美元。
在福布斯亚洲2007中国富豪榜上,上榜的40人身价均超过10亿美元,而去年达到这一数字的只有15人。
现实里,关注首富及其财富数字,永远是人们乐此不疲的事情。
媒体甚至翻出了近代中国的世界首富伍秉鉴的故事:据1834年的估算,伍秉鉴的财产达到2600万银元(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成为西方人眼中的世界首富。不过伍家却好景不长,由于与英国鸦片商人千丝万缕的联系(曾是臭名昭著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债主),几次被两广总督林则徐训斥和惩诫,还多次替清***府偿还巨额赔款和债务,最后抑郁病死。
与个人财富相比,另一项数字――慈善捐赠的金额,就远不及富豪榜那么让人津津乐道。
就连富豪榜制造者之一的胡润也承认,他编制的百富榜里的几位首富,包括丁磊和张茵尽管近年都出现在慈善榜里,但他们并没有真正开始关心慈善,“中国的慈善还没有真正开始!”
关注慈善数字,是不是应该远比关注富豪们增长的财富数字,来得更有意义?
我们应该去关心这样的富豪,余彭年、牛根生、刘佩珍和陈德勋……他们捐出了自己几乎全部的财富,捐赠的数额与其个人财富的比例甚至超过了美国最著名的慈善家巴菲特和比尔・盖茨。
但为什么胡润还是会说,中国的慈善还没有真正开始?
事实上,在中国,有多少合理的制度能够还以愿意捐款的企业家一个舒心?又有多少家接受捐款的慈善机构值得企业家信任,不会出现频频的贪污、挪用事件?
民***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曾亲自试验,向中华慈善总会捐赠500元钱,尝试个人慈善申请免税,结果经历了十道程序、两个多月,才拿到了当月50元的免税证明。
中国现行的捐赠法律规定,企业捐赠只有投向5家指定公益组织,才能获得减免税的优惠,这种有限制的优惠和许多企业的捐赠初衷并不一致。许多公益组织的财务状况并不透明,企业家们很难知道自己所捐款项的最终去向。
余彭年曾给湖南捐赠了10辆救护车,被改装后成了领导专车,他盛怒之下,将捐赠车辆悉数收回,转赠给某县几家医疗机构,却再次被挪用。这些让心存爱心的富豪们在伸出援助之手前总是掂量再三。
对于大部分企业家来说,如何提高公司股价、如何制定股权激励机制远比无关他们自身痛痒的几百万慈善基金来得重要得多。
从财富话题回过头来,北京奥运的概念依旧是温度愈来愈高的全国热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的一项调查,北京被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城市,无疑,为奥运服务的一系列建设、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为其增色不少。
不过也有人在网上嗤之以鼻:“北京获得这最美城市封号,应该让北京人汗颜,毕竟这座古城在许多人眼里,风沙漫天,交通拥堵,生活成本高昂……”去年的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就说了,北京在全国287个城市中仅排名第14位,交通问题满意度是倒数第一,此外,社会保障排名也靠后。
说白了,北京目前美丽依旧却不见得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