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展示
从2011年5月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展品在故宫展出被盗,到2011年8月网爆“端门外西朝房展览逃税”,短短3个多月,故宫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十重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拷问与信任危机。
这“十重门”是:1.失窃门:2011年5月8日,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在故宫斋宫举办的展览《交融——两依藏珍选粹展》,发生展品离奇失窃事件。2.会所门:2011年5月11日,央视名嘴芮成钢微博爆料,故宫建福宫已被改建成全球顶级富豪私人会所。3.错字门:2011年5月13日,故宫博物院赠送北京市公安局的锦旗上,赫然将“捍祖国强盛”的“捍”字错写成“撼”字。4.哥窑门:2011年7月4日,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被严重损坏。但此事在26天后才由故宫向外正式披露。5.瞒报门:2011年8月2日,故宫爆出近年连发4起珍贵文物被人为损坏事件,故宫均秘而不宣。6.拍卖门:私自拍卖5件北宋名人书札。7.屏风门:几年前清宫旧藏木质屏风修复时被水浸泡,故宫隐瞒不报。8.封口门:内部人员勾结导游私分门票,事情败露后被知情者勒索10万元“封口费”。9.古籍门:故宫***书馆善本书库部分***书丢失,上报副院长后,此事被压下不让追查。10.逃税门:故宫午门外的端门一带开设了多处展览室,但展览实际内容较少,且票面无税务章和公司财务章。
多维解读
一、问责制度当完善。在层出不穷的闹剧中我们发现,即便是深陷舆论旋涡,舆论批判和问责的鞭子却怎么都抽不到履行管理职能的故宫身上。而这,恐怕也正是“故宫门”持续发酵的根源所在。审视整个事件,所有闹剧的造成,不仅仅是某个部门、下属公司的责任,管理的整体错位才是真正的原因。故宫之所以屡屡运用“壁虎断尾术”全身而退,关键是问责和监督的软弱和无力。
二、反思与警惕。故宫门前是非多,关键在于他们有很多分内之事没做好,才招致了公众的议论纷纷。也许,身处市场大潮中的故宫的确面临着一些体制尴尬和经营困境,但有问题就要解决,而不能以之为由忽略了日常管理,或者进行不靠谱的商业开发。
三、尊重与敬畏文化。尊重文化,不应该是口头上的矫情,而是对文化实实在在的尊重和敬畏。缺少敬畏之心,就不会懂得珍惜,管理者也就很可能在利益的驱使下变成文化窃贼,大发文化财。不仅故宫如此,各地“名人故里”之争皆是如此。甚至当前的一些文化名人,和故宫的管理者殊途同归,打着为文化卫道的名义,穿着光鲜的文化外衣,表面上对文化饱含热泪,可实质上不过是为自己谋求财富和声望的文化窃贼和文化贩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