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故事篇1
5枚金币
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
这时,爸爸就从兜里掏出5枚金币,把一枚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5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
说到这里,爸爸用坚定的眼神看着阿把格说:“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在父亲的鼓励下,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长大后,阿巴格又离开家乡,成了一名优秀的船长。
钓竿与钓技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就要把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
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但是,错了。小孩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正如同有太多的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路上的风雨,事实上难免会跌倒在泥泞地上。
6字箴言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半生受用。”
30年后,这个年轻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到了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30年前他在这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诀。他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个大字:不要悔。
成就故事篇2
每一次的成功都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要不然也不会成功,所以我们很多时候看到别人的成功不知道努力了多久才有的结果,就像每一次伟大的成就都必须有所牺牲,有所失去。
我每一次看完一场比赛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参赛者完成这一次的逆袭,,卫冕冠***的?当然赛后的采访我也会关注这个人,也会去了解一下他之前的比赛记录,也会去了解一下这个人的一些基本资料。当你了解以后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他们曾经也经历过失败,想过放弃,也迷茫自己的选择是否是对的,有意义的。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种颓废的心理在里面,但每当这个时候都有一个人出来,给他们做一个风向标告诉他们你们的坚持是有意义的,是对的只有你坚持下去未来一定不会亏待你,而这个人就会成为一种理想的信念根植于每个参赛者心里当中,而这个人的身份是各种各样的比如自己的父母,队友,朋友,爱人,也可能是陌生人等等。
所以当你了解到这些的时候,你就会惊叹他们的意志力,明白原来成就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他必须经过你千锤百炼后才能成就伟大的成就,所以我们都应该珍惜每一位身边人给我们的鼓励,有可能他就是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位伯乐。
成就故事篇3
故事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喜欢听故事,就像喜欢吃糖一样,故事对孩子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一些经典的故事,他们可以百听不厌,而故事对孩子的教育作用也是深刻而长远的。课堂上适当地运用一些有意义的小故事来点拨课堂,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运用故事既符合儿童年龄认知水平,又符合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色。故事内容包罗万象、用之不竭,传承着人类集体的宝贵知识和体验。语文课堂上用故事来点拨,一方面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既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培养了语感,又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人类的智慧。另一方面,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都是推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故事来点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甚至可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故事导入:抛砖引玉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运用与新知识相关的,有故事情节的资源,呈现其生动、形象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感知、体验,产生对新知识探求的迫切心情和欲望,增强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教师在上课的开始就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能顺利地将学生领进课文,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练习8》中的“春联”一课时,我给学生讲了《过年的来历 》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一直深居海底,在除夕的时候就会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大家都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直到有一年除夕,大家像往常一样逃离村庄的时候,有位白发老人留了下来。当“年”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爆竹声,“年”浑身战栗,再也不敢进村了。然后那位白发老人身披红袍出现在“年”的面前,“年”竟然仓皇而逃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最后转变成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家家贴的红对联上都写了写什么呢?
这时候学生都沉浸在故事中,对故事中的对联也充满了兴趣。这个小故事既是一个课堂导入的点拨,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再进入对联的学习,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也更加专心,而且在课堂上也能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新课开始的时候,教师若能运用恰当的故事,快速巧妙地导入新课,不但能很好地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主动探究,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会让学生把这节课甚至以后几节课的学习当成一种快乐。
二、识字故事:点石成金
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标中指出,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就是让孩子们乐于识字、学会阅读。但是有些字却不是那么好记忆的,而且不能生搬硬套,让学生强行记忆,因为那样会让学生对识字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之后的识字学习。这时,教师可以在必要时添加一些新鲜的故事元素,用小故事来点拨学生的识字教学,让学生的识字学习更轻松、更有趣。在教学《狼和小羊》这则故事时,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说:“为什么狼那么坏,狼字右边放善良的良字呢?”我当时就想着,是“形声字”。但是我还没来得及开口,就有学生举手,说:“我知道!”我就点头示意让他回答。他说:“人们都知道狼太坏,就想让它变善良点,所以在它的右边放了个良字。”大家都恍然大悟,我也大大地夸奖了这个孩子的创意和丰富的想象力。你看,一句话,一个识字故事出来了,有了这样的故事来点拨,学生还记不住“狼”字吗?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只要坚持了“快乐识字”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识字认读都将变得轻松,愉快。
又如在教学“拔”时,很多的学生会把“拔”和“拨”混淆,尽管我强调了很多遍,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区分。这时,正好赶上学生举行拔河比赛,我灵机一动,就这样来点拨学生,说:“小朋友都喜欢拔河,大家拔河的时候太使劲了,会不会淌汗呢?”学生立即表示会的。我又问:“联系拔河比赛这件事情,能不能编个故事帮助大家记住拔字呢?”有学生说:“小朋友们用手拔河,太使劲都流汗了,就是拔河的拔字。”这个识字故事说得非常好,“小朋友用手拔河,所以是提手旁,右边是放小朋友的友字,淌汗就加一点”。之后,我们班的学生很少有人写错“拔河”这个词了。
其实,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一个成功者。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的孩子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在满足中体验着成功带来的欢乐,之后他们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去创造。识字不像听故事那么有趣,但是可以在有的字上运用点小故事,给这个字加深印象。这个故事可以是老师旁征博引来的,也可以是杜撰的,甚至可以是学生即兴变出来的,目的只有一个:点石成金,帮助学生识字。
三、课中穿插故事:画龙点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对此,我就利用一些和课堂教学相关的小故事来点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在遇到看似枯燥的知识点时,也能易于接受了。例如,我在二年级教学标点符号,为了向学生介绍看似不起眼的标点符号,却对文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给他们讲了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唐朝时,一个穷人到他朋友家去玩,这个穷人非常的聪明。有一天,下起了雨,这个朋友想让他快点回去,不好意思说,于是,写了一封信,但没加标点。这个朋友写的是: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信的意思是想让他赶紧走。没想到,这位聪明的穷人在信中加了标点,把意思全变了: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他把主人的完全颠倒了。这下,学生是哈哈大笑,觉得标点符号是那么生动,那么有趣,还有这样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原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而产生的求知欲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动力。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要循循善诱,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意识到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及意义,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这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就可以化难为易,将学习的内容轻松装入学生的脑海,并且让学生对后面要学习的内容也迫不及待。这样的画龙点睛之笔,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一片欢乐、和谐。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讲究课堂语言的艺术。课堂点拨语形象、生动,就能调动学生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状态,调动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引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形成新的表象,达到一定的思维阶段,并帮助学生顺利地理解和接受语文知识。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也必然也是个讲故事高手,不管是历史故事,还是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名人故事,在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必然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语文课堂教学增色。一个经常受故事熏陶的学生,必然也会喜爱读书,喜欢讲故事,喜欢编故事。
总之,语文课堂的小故事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满天繁星中的一颗星,虽然不起眼,却能让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出现意想不到的闪光点。语文课堂需要这样的故事来点拨,学生需要这样的故事来点拨,老师也需要这样的故事来启发,故事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解不开的“情结”。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