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城中轴线是中国古人为子孙后代留存的一份珍贵遗产。人们可以通过北京城中轴线去认识北京、了解北京文化。因此,我们研究北京城中轴线的意义不仅在于文物本体的保护,还有更深远的含义,
探讨北京城中轴线的起点与长度,以大量的史实说明景山在北京城中轴线上的历史作用以及对未来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影响,改变过去人们对北京城中轴线的错误认识。我们换个视角看北京城中轴线,从科学的角度去确定北京城中轴线的范围,将对于中轴线的保护更加有利。
从北京城中轴线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去了解北京城中轴线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能够让人们看到对于北京中轴文化的保护与对文物本体保护同等重要,今天的中轴文化所代表的不再是封建的皇权,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象征。进一步探讨保护北京城中轴线的最佳方案。
只要登上景山之巅,人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北京城南北有一条由建筑组成的轴线,她气势恢弘,辉煌壮丽,这就是北京作为千年古都最鲜明的标志,在世界上也是独有的。中国有不少千年的古城,如陕西的西安、河南的洛阳和开封、江苏的南京、浙江的杭州……历史上都曾是几朝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昔日的辉煌都已经成为了历史,只留下一些传说和少许的遗迹。在中国,没有一个城市像北京这样完整地保留着一条可以证明自身历史价值的城市建筑轴线。这不仅是一条建筑轴线,而且还充满了历史的谜团、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内涵。因为她所承载的一切都是极至的代表,无论从建筑的等级和规制上、还是从所使用的材料和建造质量上、或是在美化国都的艺术效果上、以及她所蕴涵的文化特色上,都反映出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世界历史上,北京城中轴线也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和前瞻性,北京城中轴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象征,代表着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成就,是中国古代在皇城建设方面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北京城中轴线通过其壮丽而独特的建筑景观代表着北京的城市形象,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
北京城市南北建筑轴线的产生源于中国古老的“天轴”观念,而将这种观念最早体现到城市规划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的夏商时期。到了周代,根据《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的记载,说明了周代王城的建设规划和空间布局等理论已经纳入了国家法制的轨道。
北京的城市布局和北京城中轴线是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天轴”观念和商周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理论最完美的体现。
景山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的基准点和中心点,北京城中轴线就是以景山为基准向南北延展的,成为了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基准线。古人按照“中轴突出,两翼对称”的原则规划和建设皇都,北京城的街市道路和居住区都是按照中轴线对称铺开,形成经纬交叉式的网络系统,古都的城门则相互对应,直对城市的主干道,并由此衔接城外的道路。从早年的北京城市街巷布局和建筑排列上看,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都是依据北京城市中轴线平行排列的,北京城中轴线在历史上对北京的城市建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北京城的中轴线又分别向南北延伸了近一倍,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在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上的继承和延续。今后北京的城市建设无论怎样变化,北京城中轴线对于未来北京的城市建设依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城中轴线包括有形和无形两大部分,有形的是外表、无形的是内涵,这些都应该属于北京城中轴线的保护范围。
从景山上观赏古都风貌无与伦比,恰如三国时曹植诗句中所描述:“崇景山之高基,迎清风而立观。”《昭明文选・卷三十四・七启八首》)从万春亭南面鸟瞰紫禁城,眼前是一排排宏伟的宫殿,红色的宫墙、金色的屋顶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看得最清楚的是故宫北面的神武门,再向远处眺望,还可以看到重叠的殿宇屋脊和鸱吻,自然形成一条贯穿皇城南北的建筑轴线,气势磅礴、巍峨壮观。站在万春亭的北侧,可以看到景山北面的寿皇殿建筑群以及鼓楼等古建筑。在同一轴线上,景山南北建筑遥遥呼应,成为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最为经典的城市规划成果。站在景山之巅,看到古老的城池和辉煌的建筑在不断地向天边延展,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万春亭是北京城中轴线的中心建筑。在万春亭以南,历史上北京城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有:景山绮望楼、景山万岁门、北上门、故宫神武门、顺贞门、承光门、钦安殿、天一门、坤宁门、坤宁宫、交泰殿、乾清官、乾清门、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太和门、内金水桥、午门、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中华门、正阳门、正阳门箭楼、正阳门桥、五牌楼、天桥、永定门、永定门箭楼、永定门桥等。在万春亭以北,历史上北京城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有:景山寿皇殿牌楼、景山寿皇殿砖城门、景山寿皇殿戟门、景山寿皇殿、景山北中门、地安门、万宁桥、鼓楼和钟楼等。这里谈到的建筑,历史上无疑都是建在了北京城中轴线上,这些建筑由一段又一段的道路串联且完整地构成了北京城中轴线。难道我们所说的北京城中轴线仅限于这几十座建筑吗?难道我们所要申请为世界遗产的北京城中轴线也仅限于这几十座建筑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
在古代建筑中,北海和***自古就是皇家御苑和皇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没有一座建筑在北京城中轴线上;天坛和先农坛是明清时期皇家祭天祈谷和祭祀先农的场所,虽然在北京城中轴线的南端各占左右,但是也没有一座建筑在北京城中轴线上:与天坛和先农坛相反方位的皇家地坛和黄寺各占北京城中轴线北端的东西两侧,同样没有一座建筑在北京城中轴线上:跨越中轴线的古迹还有千步廊、雁翅楼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由此可见,北京城中轴线的建筑不仅涵盖贯穿在中轴线上的建筑,也包括轴线两侧的典型建筑。在现代建筑中,如果我们认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纪念堂为中轴线建筑,而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博物馆都被排斥在北京城中轴线“申遗”的范围之外,北京城中轴线“申遗”将没有任何意义。
北京城中轴线是记述北京城文明历史的重要证据,是古人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科学创举。北京城中轴线所涵盖的历史建筑、皇家园林、宗教场所、文化街市和人文景观等是构成北京古都文化的脊梁。北京城中轴线的建筑景观设计对于北京城市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限于建筑本身的辉煌和文化内涵,而且通过各种建筑形式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北京历史文脉,呈现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北京城中轴线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先进文化的最佳表现形式:是最能够体现一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成果的经典作品,所以说北京城中轴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
我们之所以把北京城中轴线申报为世界遗产,就是因为她具有世界遗产的特性。我们所定义的“文物”,既包括“物”,也包含“文”。我们所进行的文物保护工作既要重
视对文物本体的保护,也要包含对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保护,而且对其文化内涵的研究和保护似乎更为迫切和重要。北京城中轴线建筑本身只是表象,只是具体的“物”,我们应该研究、了解和弘扬的是北京城中轴线所蕴涵的文化真谛。既包括蕴涵于每一座文物本体的文化,也包括由北京城中轴线所构成的北京特有的庞大文化体系。比如,以紫禁城为核心的中国皇家文化、以三海为代表的中国皇家园林文化、以“九坛八庙”为代表的皇家祭祀文化、以北海和黄寺为代表的民族大一统文化、以景山为标志的皇城风水文化、以皇史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为核心的皇家档案文化、以京师***书馆为代表的知识传播文化、以老天桥为代表的北京南城民俗文化、以琉璃厂和国子监为代表的明清科举文化、以前门和大栅栏为代表的老北京商业文化、以大高玄殿和白云观为代表的皇城道教文化、以钟鼓楼为核心的皇城后市文化、以原燕京大学为标志的北京新文化运动、以天安门广场为代表的新中国创立文化和以奥运会场馆为标志的新中国复兴文化等,这些都是构成北京城中轴文化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其他城市都不具备的,而且经过数千年的传承,至今仍然影响着北京的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因此说北京城中轴线又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这些文化内涵构成了北京城中轴线的“魂”,而承载这些文化之“魂”的载体自然属于北京城中轴线的保护范畴。所以说北京城中轴线是以轴线上的建筑群落和街市为表象、以依附于北京城中轴线所构成的各种文化体系为核心、以北京作为千年古都的特殊历史为背景,所构成的一种作为北京标志的特殊文化形象。
北京城中轴线正是因为有这些传承了数千年却依然鲜活的文化因素,才构成了现代北京城特有的中轴文化体系以及古都形象,支撑起北京作为千年古都的文化体系和脊梁。如果这些文化因素不是附着在北京城中轴线上,其文化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早已不复存在。如果抛弃了这些文化内容和区域去谈北京学研究、北京城中轴线的保护和建设世界城市,申报北京城中轴线为世界遗产,则完全是片面的,其结果将会使北京城中轴线的“申遗”范围和未来北京城中轴线的保护工作被限制在极为狭窄的范围内。重视对建筑在轴线上的建筑的保护,而忽略了对与之相关联的文物建筑和文化区域的保护;重视对“物”的保护,而忽略对其文化的保护,那样的结果是北京城中轴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将黯然失色。将北京城中轴线所涵盖区域的文物建筑、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等一切内涵统一升格为世界遗产是对北京文物和历史文化保护的最佳方案,这将对北京作为首都的文化发展和建设世界城市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梁思成先生对中轴线有这样的描述:“北京在部署上最出色的是它的南北中轴线,由南至北长达七公里余。在它的中心立着一座座纪念性的大建筑物。由外城正南的永定门直穿进城,一线引直,通过整个紫禁城到它北面的钟楼鼓楼,在景山巅上看得最为清楚。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城市有这样大的气魄,能够这样从容地掌握这样的一种空间概念。更没有第二个国家有这样以巍峨尊贵的纯色黄琉璃瓦顶、朱漆描金的木构建筑物、毫不含糊的连属组合起来的宫殿与宫廷。环绕它的北京街型区域的分配也是有条不紊的城市奇异孤例。”我们通过研究北京城中轴线景观、梳理北京城中轴线的文化脉络、挖掘北京城中轴线的文化内涵、探索北京城中轴线的文化渊源来真正了解北京城中轴线,并认识到北京城中轴线“申遗”的深远意义。不应该因为认识上的浅薄和思想的狭隘而影响北京城中轴线“申遗”的结果、影响未来北京作为历史名城文物保护的总体思路。因此,笔者认为以上提到的这些内容和所在区域,都应该属于北京城中轴线的研究和保护范围。
自从北京市***府开展北京城中轴线“申遗”工作以来,北京市***协、北京市人大、北京市***府、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以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世界遗产顾问米希尔・考特等官员为了考察北京城中轴线都曾经来到景山,登上山顶视察北京城中轴线,可见景山对于观赏和了解北京城中轴线的重要性。之所以到景山看北京城中轴线,根本原因在于景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相对高的视角。今天的北京高楼大厦无数,在中轴线上古建筑也不少,但是无论怎样选择,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抵得上景山位置得天独厚,从这里俯瞰北京城中轴线,其位置优势无可替代。只有在景山上才能真正感受北京城中轴线的辉煌,感受到古人的英明伟大,感受到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感受到什么叫国都、什么叫北京城中轴线,否则就不能说你了解北京。即便是北京人,熟悉北京的大街小巷,也游览过故宫,但是在你没有登上景山之前,根本不可能想象在景山之巅俯瞰北京的感触。这种俯瞰全城的感觉,不可能在虚拟的情况下产生,必须亲历,且必须在景山之上亲身体验。在北京城中再也没有第二个位置,再也没有这样完美的视角去俯瞰北京。可以说申报北京城中轴线为世界遗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全世界了解北京、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最好的机遇。
北京城中轴线还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建筑载体产生的雄伟气势、辉煌外观、坚固体态以及特殊的历史功能不断地传承,展现出祖先对国家昌盛的信念,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激励着华夏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并使之深入人心,成为干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支柱。北京城中轴线的伟大与壮美,不但使她的子孙在尽力保护她,历史上甚至连外来的入侵者也害怕因为触碰她而牵动中华民族最敏感的神经,导致更为强烈的反抗。北京城中轴线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在古代都城的规划与建设中,即使在未来,北京城中轴线仍然有势不可挡的魔力去激励中华民族、感召她的子孙后代去敬仰和热爱民族文化。
北京城中轴线原本就是中国古人为子孙后代、为全世界保留的一份珍贵遗产。人们可以通过北京城中轴线去认识北京、去了解什么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古人利用景山去欣赏北京的壮丽、也为后人欣赏祖先创造的奇迹提供了便利,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能共享中华文明成果。北京城中轴线既代表着北京的形象,更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在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有这样壮观的景致、保留着这样完整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这就是北京城中轴线的魅力,也是我们研究她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