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游记》是明代著名的神魔小说,它虽然是一个取经故事,但在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几乎每一处劫难都有女性出现。《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分女仙佛、女妖魔以及凡尘女子三类,她们对人情人性的渴求,对生命长存的期望,对世俗生活的向往,传导出回归人性的时代趋向。
关键词:《西游记》;女性人物;世俗文化
中***分类号:I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018-01
《西游记》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成功塑造了众多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女性人物。总体来讲,大致可分为神女、妖女和凡女三种类型,虽然类型各异,但处处洋溢着女性之美和时代特色,毕竟,“文学对每个现代而言都是当代的”。
一、贤淑型的理想女——神女
《西游记》中的女仙佛有观世音菩萨、黎山***、嫦娥仙子等,除观音外,其他几位较少出场,她们最轰动的行动就是集体上演了一出“四圣试禅心”的热闹喜剧。四圣幻化为林间庄园的平民女子,所采用的富贵、美惑方式甚至女儿的命名,都涂抹了一层浓厚的世俗色彩,表明庄严神圣的仙佛从神坛走向凡间。书中着墨最多的神女当是观音菩萨了,她“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解八难,度群生,大悲悯”,在小说开端就威名远扬,人神共仰;深处天庭的王母娘娘一旦召开蟠桃大会,各殿尊神一呼百应,四面云集,可见其影响力之大;嫦娥美丽端庄,面对天蓬元帅的不敬,坚决抗暴,不受其辱,反治其罪。
传统文化都是男强女弱,男性至上,女性多忙于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而《西游记》中这些仙界的奇女子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女性规范和地位,她们自信、***、自由、稳重,以远超男性的才华安居于世,有的甚至扮演着领导者角色,集中凸显了女性的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当时市井话语文化对女性主体意识的理解,鲜明地勾勒出了良性社会文化中理想的女性原型。
二、狠毒型的恶戾女——妖女
《西游记》中塑造了众多心肠歹毒、手段毒辣的女性形象,如尸魔白骨夫人、盘丝洞的蜘蛛精等。白骨精心机缜密,深知人伦常理,故一尸三变诬陷孙悟空,竟造成师徒结怨反目;琵琶洞蝎子精活泼娇媚,痴心多情;盘丝洞的蜘蛛精婀娜多姿,光艳照人。这种类型的妖女自私、强悍、放纵或,为满足个人欲望而不择手段,是美丽和丑陋的复合体。
中国很早就把女人看成是红颜祸水,传说中助纣为虐的千古女祸之首妲己、为烽火戏诸侯而葬送周幽王天下的褒姒、败吴的西施以及迷惑唐玄宗而引发“安史之乱”的杨玉环,无不是“红颜祸水”。吴承恩作为一个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男性知识分子,他不可避免地受这种“红颜祸水”思想的影响。文中的大量女妖要么阻碍了唐僧师徒取经的进程,要么就利用美色祸害国家,是典型的女人祸水论。
吴承恩的见解有其历史局限性,在小说中必然会流露出贬抑女性的思想,但是他的学识、清醒与开明也会使他比普通人更关注、更同情女性的不公命运,这是一种进步。“中国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地位远非是仅次于男性的‘第二性’的低下和不平等,而是一种丧失了自我主体性的被物化了的东西,女性既不会开口申诉自己的意愿,也没有自己的话语与话语权,更不会反抗外界的压迫。”从这个意义上讲,透过女妖恶戾的外表,人们能感觉到她们的叛逆形象和她们身上洋溢着的反传统的时代特色,女妖们无视传统礼教的束缚、压抑甚至践踏,她们凭借美丽的容颜,超凡的能力,充分的自由和强悍的表达出对传统女性形象的背离,以自身真实的感受表现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叛精神。
三、朴真型的尘世女——凡女
《西游记》中的凡女也是身份各异,有血有肉的形象。唐僧之母因美貌遭贼构祸,却能隐忍复仇,最终以失名节为耻,从容自尽;宝象国公主善良朴实,委曲求全,终得回国团圆;高小姐宁可娇态倾颓,也不愿违心嫁给猪妖。此外还有悟空求师问路的樵夫之母和猎户刘伯钦之母,她们都与孩子相依为命,操持家事,母贤子孝,其乐融融。其实,《西游记》中的凡女泼墨甚少,但基本覆盖了上至王族贵戚、下到普通百姓的女性形象,是描绘女性生活状态的写真***,非常贴近现实生活中的女性特征。从深层次意义上讲,这类女性恰恰就是最广大女性主体的代表,她们的千姿百态、酸甜苦辣、朴实纯真孕育了人类的强大生命力,奏响了生命的华彩乐章,于平凡中闪烁着人性的伟大光辉。
女性是美的。《西游记》中的女性类型的美使得小说光彩夺目,它从多角度展示了女性的美,同时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经济、文化、思想的进步。小说中的女子们对尘世生活的向往,对人欲的渴求,都折射出呼唤、期待人性回归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Hans-Georg Gadamer. Truth and Method[M].New York: The Continum Publishing Co.,1975.
[2]苏兴.的四圣试禅心事[A].明清小说研究[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3]吴承恩.西游记[M].黄素秋注释.***甫校订.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