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稻田较长时间淹水后,耕作层土壤为水分所饱和,空气被排除,气体交换受阻,氧气含量急剧下降。生物呼出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相对积累增多,呈还原状态,严重的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直接影响根系的生长和根毛的产生,生理机能微弱,吸收数量减弱,严重的对根系产生毒害作用。在水稻分蘖末期进行晒田处理,是增加土壤氧气、氧化分解有毒有害物质、培育强大根系、增强根系活力的有效技术措施。
关键词:水稻田;晒田;作用;技术措施
中***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0-42-1
1 水稻田晒田作用机理
1.1 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
在水稻分蘖末期排水晒田,造成田内短期水分亏缺,使高位幼小分蘖由于根系不健全,叶细胞浓度低,因而较主茎或低位大分蘖易脱水死亡,并在死亡过程中,将部分养分回流转入主茎干和大分蘖,从而能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同时使田内建立并调整好群体结构,利于通风透光,培育健壮植株体。
1.2 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根系活力
分蘖期间由于较长时期水层灌溉,耕作层土壤几乎没有空气存在。由于土壤耕层中氧气缺乏,不利于根系生长。通过晒田处理后,空气中气体进入耕层中,氧气含量增加,促进根系生长,稻株总根数及白根数增多,复水后根数增加会更多,同时使稻株根系下扎,扩大了根系的活动范围,增强了根系的吸收能力。
1.3 抑制分解耕层中有毒物质,增强土壤养分含量
由于耕层中较长时间水层灌溉,在渍水的土壤中还原物质,如甲烷、硫化氢和亚铁等有毒物质增多,抑制了根系的生长,阻碍根系的呼吸和对养分的吸收,严重的对稻根产生毒害作用,从而产生黑根现象。晒田后由于土壤氧气含量增加,氧化能力增强,使耕层中的有毒物质得到氧化分解,含量显著减少。同时使好氧微生物活动增强,促进了有机物质的分解利用,从而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及吸收利用率。
1.4 调节养分吸收,增强吸钾量
晒田后根系质量与数量提高,根系呼吸作用加强,吸收养分能力增强,吸收钾的数量明显增加。由于钾有助于加强茎秆中厚壁细胞木质化,促进茎壁的加厚及维管束的发育,使株体茎秆粗壮,抗倒伏性能增强。
1.5 增强株体碳代谢,促进幼穗发育
通过晒田处理后,适当地抑制营养生长,使植株体内的生理代谢和养分分配得到合理调整。氮素代谢(蛋白质合成)水平下降,碳素代谢提高,促进碳水化合物积累,同时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转入叶鞘和茎秆中,为幼穗分化发育积累较多的养分。复水后使较多的碳水化合物由茎、鞘向幼穗转移,有更多的养分源源不断的供给幼穗发育,有利于形成大穗,提高水稻产量。
2 晒田的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2.1 晒田时期及晒田时间
晒田一般多在水稻对水分反应不甚敏感的时期进行,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是晒田的适宜时期,大多是在有效分蘖终止期前3天,吉林省应在6月末左右进行比较适宜,晒田时间一般为5~7天。
2.2 晒田的标准及技术要求
对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烂泥田,或稻草还田施和大量的有机肥,发生强烈还原作用的田块,要早晒、重晒、改善土壤环境。水稻生长正常的高产田要及时晒,这类稻田一般土壤肥力较高,通透性好,晒田主要是控制无效分蘖,当苗茎数达到预计穗数稍前时,即应开始排水晒田,晒到田面硬实,出现小裂纹时可灌1次浅水,待自然落干后继续晒,直到幼穗分化期。前期施氮肥过多,秧苗生长过旺,有倒伏现象的田块要早晒、重晒、一般当亩茎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即可以晒田,直到田面出现小龟裂,进入不陷脚,苗色逐渐落黄,中间可灌1~2次水,以延长晒田时间。
2.3 注意事项
对于前期发育不良,茎数不足的稻田以及肥力差、土壤渗透力强的漏水田一般不进行晒田。另外,中、重度盐碱荒地田块不宜晒田。对低洼冷浸地和水稻根发黑的地块,即使长势不旺,苗数不多,也应轻度晒田。
作者简介:王建辉,女,辉南县农广校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民教育。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水稻田晒田的作用及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