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1年6月24日23时55分,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委员会会议上顺利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名录》。世界遗委员会认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它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遗影响深远。
西湖申遗的成功,意味着西湖重新站到了与故宫、长城、颐和园、兵马俑、苏州园林等著名景点的同一个跑道,回到了中国支化遗的第―方阵,意味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道理;更重要的是,意味着作为文化大省的浙江,终于有了自己的世界文化遗。
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浙江省文物局原副局长、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会长、杭州西湖申请世界遗专家组组长陈文锦先生,请他谈谈西湖申遗的风雨历程和西湖作为世界文化遗申遗成功的意义。
既美且厚:凝聚文化成果积淀
谈起西湖申遗的风雨历程,陈会长用一句话概括:“事非经过不知难。”很多人觉得,西湖本来就有遗的命,只是某一项工程的功劳。陈文锦说:“这太轻忽了”
西湖的魅力和价值也许可以列举几十条、上百条,譬如有人说杭州是座水的城市,有人说西湖代表了柔美,有人说它意味着灵秀,有人夸它是佛教圣地,有人赞它名胜古迹甚多,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名山胜水、衣冠文物在中国其他地方也有,然而在千千万万中国人心中,特别是老一辈人心中,西湖是无与伦比的。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旅游界一直在努力向国内外游客介绍西湖,但是毋庸讳言,不少介绍文字平庸苍白,甚至流于“八股”,缺乏对西湖核心价值与美学内涵的有说服力的、系统的诠释。
难怪旅游界业内人士自己都要感叹:“西湖看看是很美的,来过的客人感觉也很不错,但要用文字和***片向国内外客人推荐,对没有来过的人缺乏特别的吸引力。”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却又表达不出来,无法传递给别人,这真是一种无言的尴尬。
多年来,旅游界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描述西湖、概括西湖特征的最佳主题词,从“美哉西湖”到“烟雨江南”,变来变去,几经反复,也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词句。
《发现西湖――论西湖的世界遗价值》,这是陈文锦总结历年来对西湖的研究和思考所撰述的一本著作,也是最早统一对西湖价值的认识、打开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文本撰写思路的著作之一。
“其实,对西湖的研究有着超过2000万字的各种文献材料,时间几乎涵盖了1000多年,虽然大多数记载是描述性的、抒情的内容,但详加披览,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在这本书中,陈教授以恩格斯“自然的人化”这一著名理念为出发点,一步一步地介绍了西湖从自然湖泊到湖到灌溉湖泊,再到游览湖泊,最后到人工湖泊的理念和标准,梳理西湖的发展脉络,研究西湖的特点。2006年,陈文锦趁全国***协在杭州召开大运河申遗会议的机会,将这本书的初稿交到了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和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手中,希望得到他们的批评与指正。两位领导充分肯定了此书的基本思路,并希望修改后尽快出版。
既广且远:彰显文化大省建设
而当陈文锦教授把这本2006年出样、2007年正式出版的书拿到了我面前时,关于十几年西湖申遗的风雨历程,也就打开了话匣子。
和很多媒体宣传的2001年才开始申遗不同,陈文锦从西湖1997年列入预备名单讲起,一直说到2007年末揭开申遗大幕,这十年工作旁人关注甚少,辛苦不寻常,上至国家建设和文物部门,中到省市***府领导,下到地方文化工作者,有多少人为此寻寻觅觅,为艰苦探索申遗之路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劳动。
2000年,中共浙江省委***会讨论通过的《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中明确指出,要争取将浙江省的文化遗列入《世界遗名录》,足见各级部门对于西湖申遗的重视和西湖申遗成功的重大意义。
但是,事实上直到2009年,西湖一直在申报自然遗还是文化遗上有争论,“也走了弯路,最后,西湖认准了文化遗中的一个分支――文化景观,才成功列入世界遗名录。”而率先提出西湖文化属性并从理论上加以系统论述的正是陈文锦。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建设文化大省的报告中强调:“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素养的内在因素。浙江要牢固树立服务群众意识,努力改善文化民生,要让群众在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中增强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而西湖的申遗,正是这样一项依靠文化,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工程。如陈文锦所言,西湖的独特因为文化,而文化是离不开“人”的因素的。也如我国著名学者罗哲文教授在关于西湖申遗的回忆中所说的那样,“杭州西湖本来早就应该成为世界自然遗,由于西湖周围盖了好多建筑物,文化遗存湮没得厉害,所以一直没有批上。重新修缮建设,哪怕不为申遗,为保存文化底蕴都是好的。”
既艰且深:指引文化保护事业
谈到申遗成功后的保护和发展,陈文锦认为,西湖今后的保护还面临三大困难:首先,西湖景区作为自古以来的开放式公共园林,属于没有围墙的文化遗,维护是一难;其次,西湖景区必须满足它自身的社会功能,包括周围居住着的数万居民和作为市民晨练的公共绿地,保护是二难;再次,不同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矛盾交错,协调是三难。
陈文锦说,申请世界遗的核心标准是文化遗的“突出普遍价值”。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在富有的人文气息来看,西湖的“突出普遍价值”都是无与伦比的。所谓“西湖文化”,不是指吟诵西湖美景的诗歌、散文、音乐、美术等纯艺术的东西,也不是指依附在西湖周边地区的语言、宗教、民情、风俗等一类的衍生物,而是通指西湖风景区范围内一切自然的、文化的,有形和无形的遗存的总和。
西湖不是单个景点的简单叠加和连缀,而是通过人们的审美活动,巧妙地将这些要素和构件组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独特的视觉审美体系。
西湖的每一个景点单独看起来,并不具备一宏大的叙事系统或蔚然***的景观,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地方。但是系统地看,它就是一件无与伦比的优秀艺术品。在形式上,它曲折委婉、变化多端;章法考究、铺排有序;在内容上,天然与人工、历史与现实、景观与实用互为补充、交相辉映,无愧为一个时代的煌煌大作,生着最令人敬佩的审美效果。
所以,西湖申遗后的保护工作,既要跨越它的深度,又要突破它的难度,从这诸多的文化积淀中梳理出脉络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文化遗的要求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引,在今后的西湖保护中,坚持六个‘不’(“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占用),正是对这种要求的贯彻。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做好‘世遗西湖’的保护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保存深厚优美的西湖人文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