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看到《花田半亩》这个书名,是在一本《读者》上。那是一篇真切动人的人物报道,主人公田维是个酷爱读书写作的北京女孩,15岁时身患绝症,从此开始书写博客,到21岁去世前一天仍在写作。《花田半亩》就是她生前的博客合集。读完那篇人物报道,心里有些轻轻的疼痛,惋惜于田维的沉静灵秀与紫玉成烟。便买来那本书,刚翻开扉页,我便认定,这本厚厚的书将永远成为我掌心的珍藏,而田维也将成为一杆飘扬在我成长路上的亮丽旗帜。
读田维的文字,得自觉地放慢速度。她细腻柔美的情感,庄重平静的讲述,为她的大量文字定下舒缓的节奏和寂静的氛围。那氛围和相片上她的目光一样,安静得像一座落满了雪的桥。但就是从那清清淡淡的文字里,我看到了静默的力量。
那半亩花田虽然只存在于工工整整的方块字之间,但它的广奥与深厚,足可折射出田维好过一般文科生的文字功底。我曾经也觉得自己的作文写得不错,但总觉得字里行间少了些什么,直到读到田维如牧歌般的随笔,才发觉那件我没有而她拥有的东西叫做敬意。
她从小就极爱读书,家境不够宽裕就去便宜的二手市场淘书,对文学的本真热情让她认定“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而且要当作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因此才有了日志里那些织云缀锦的流丽言辞,那些极富悟性的书摘点评,那些充满美感的遐思梦想。美丽的文字是文艺女生的最爱,所以她的文字中绝没有激烈和粗糙,都是真得温暖人心,美得让人俯首贴耳的。田维,提供给我最鲜活的写作范本,让我明白,在尚还素白浅淡的青春年华,为文乃至为人最要紧的,就是保持纯真的敬意和美丽的善意。
很多人都说:“田维的文字纯而清秀,但内有一种让你品味的质的东西。”如今读完她50多万字的心路历程后,我终于品悟到,这种“质的东西”便是身为少女战胜天生的柔弱时迸发的勇气。须记得,在她书写博客的那段日子里,她那让你心生清凉的目光打量的不仅是生的欢颜和温馨,还有死的悲戚和恐慌。我不曾也不愿在我的生活中有这样直面死亡的日子,所以无法感受死神随时会造访的悲剧性,从她有时的断续零章中可以看出她不愿,她怅惘,她害怕,但她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是因为对生的极度渴望吗?是因为对挚爱亲朋的不舍眷恋吗?也许答案还有更多。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场病也成就了田维,相比健康人她更能珍惜人世间弥足珍贵的温情暖爱;更能敏感体悟到万物的艰辛与生命的不易;更能保持对青春生命价值意义的省察洞悉。就像她日志中说的“生病,已渐渐不令我沮丧,有时候甚至觉得,是病,令我的灵魂更加纯净,懂得了怜悯和慈悲。”她目光异于同龄人的沉静也因这场沉疴而来,而我也从中汲取了振奋人心的力量。在这样强烈的人性光辉映照下,我再不敢轻易言败,无论是对生命还是其他一切。当我的面前有一道险恶的难关,当我的生活中遭遇难以跨越的障碍,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田维沉静的目光,那目光里包含的由痛苦提炼的安然和淡定,就能支撑我坚定地走下去。
《花田半亩》的阅读花了我很长时间,我总是在读完一篇后停一停,以稀释心中那太过浓重的痛惜与神伤。如今,花田的主人已在天国休憩了4个春秋,但她的一本遗作仍在感动和激励着我、我们、星空下的许多人。有幸读到这样的文字,是冥冥之中的契约吗?忽然想起田维爱引用的一段席慕蓉的诗: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那么我也许可以这么说:
在你眼前盛满半亩田野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朵
是田维洁净绽放的心
她的生命终于随浮华远去,终于得到安宁。
而孤独的人们因生命反复徘徊,耳畔是一曲美丽的绝唱。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
指导教师:邵 钦
吉吉工作室
透过标题中的“一曲生命的绝唱”,能看出作者给予原著者的评价极高,也可以想见原著给予作者心灵的激荡是多么强烈。纵观全文,作者共谈到了两大块内容,都是紧紧围绕《花田半亩》的读后感受展开。一是该书给予作者的写作层面的启示,即作者看到了田维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对写作的敬畏感,这让作者颇为敬佩,从而端正了自己的写作态度;二是该书著者田维克服生命磨难以及悲天悯人的胸怀,让作者颇为震撼,从而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这两部分内容都是一般的读后感会涉及的内容,只不过,作者的阅读更加深入和贴近自我心灵,于是,所有的心得都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另外,本文最漂亮一笔是文末的那首仿写的诗歌,本来,以田维借用席慕蓉的诗歌作结,也可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尾,但是作者偏偏续上了自己的仿诗,而且一点不觉得突兀,这点足可以证明作者真正读懂了田维的生命故事,也让自己的心灵由此得到了安顿。
【适用话题】为生命高歌、做人与写作、我最爱读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