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帝王中最早钟情中国瓷器的,要数法国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不仅收藏中国瓷器,还把中国瓷器装饰的元素化入宫廷建筑中,在凡尔赛宫,为情妇蒙特斯潘修建了特里亚农瓷宫(即中国瓷宫),这一举动令欧洲上流社会的贵妇人们欣羡不已。特里亚农瓷宫的装饰设计大量采用中国青花瓷白地蓝花风格,之后其他国家也纷纷出现类似的白地蓝花装饰的宫廷建筑,这些建筑显然是受特里亚农瓷宫的影响。由于瓷宫用材,皆为鲁昂瓷厂生产的低温软陶,经不住时间的拷打,过了不久,软陶开裂,屋顶渗水。那时路易十四花心连连,蒙特斯潘为了挽回他的心,给他吃,但事情败露,蒙特斯潘原本就失宠,路易十四乘机弃之,瓷宫遂被拆除。
路易十四时期,宫廷已经出现用陶器替代银器等金属器皿的状况,到了路易十五,为了让宫廷全方位地使用陶瓷,强制下令把宫廷、贵族家中所用的金银器全部熔化另作它用,可见中国瓷器对他们的影响。熔化银器的命令促使法国窑厂大量生产釉陶器,于是专门生产锡釉陶的纳韦尔窑应运而生,此窑烧制出的锡釉软质陶,具有路易十四时期的巴洛克风格,从而对法国的其他窑口如鲁昂窑、香堤伊窑等产生影响。部分纳韦尔窑的产品具有巴洛克风格,其形成来源于中国瓷器的工艺,器表往往描绘着中国青花瓷的装饰纹样。鲁昂窑之后成了法国最著名的窑厂,产品也追随中国青花瓷器的式样。该陶厂的艺术家路易波特拉在仿造中国瓷器上成就卓著。在当时的人们眼里,单纯的青花风格比彩瓷装饰更加优美。随后法国风行罗可可风格,鲁昂窑产品吸收了充满中国趣味的纹样,如人物、风景,及花边组合,因为罗可可风格的来源之一就是中国元素。
路易十五统治时期的1765年,法国中部利摩日附近的圣伊利埃盛产制造白瓷的一种粘土(高岭土),于是许多工厂在此建立,一方面继续模仿中国青花瓷器,一方面开发法国式的瓷器。之后,塞夫勒皇家窑厂成了法国制造瓷器最著名的企业,其起初的装饰风格多数来自中国样式,并与罗可可风格融会一体,这个塞夫勒荷兰式花瓶就是中国元素与法国风格相结合的典型器。塞夫勒瓷器最突出的特色是使用了粉红蔷薇色(玫瑰红),这种彩绘装饰是受清朝粉彩的启发,但更显艳丽与华贵,非常适合当时流行的罗可可风格。塞夫勒瓷厂在路易十五情人蓬巴杜夫人的倡导下,成立于1738年,1759年成为皇家陶瓷厂,开始烧造的是象牙色软质瓷,到了1767年用瓷土烧造硬质瓷。塞夫勒已能烧造出成熟的硬质瓷,如茶壶与盆,器型、形式、包括***案如勾勒青花边等,仍然带有中国元素。这个彩绘描金茶壶,受中国影响还很深,描金方式、中国国画构***的大面积留白、以及樱桃形盖钮等,显然还保留着中国艺术特色。塞夫勒瓷器的整体风格非常华丽鲜亮,这与当时风行罗可可风格有很大关系,而罗可可风格的部分来源正是中国元素,因此塞夫勒瓷器与中国瓷器关系密切,塞夫勒皇家瓷还喜用金粉勾勒,喜用宝石蓝作底,这是受中国瓷器绿松石色彩装饰的影响,很受法国上流社会的青睐。
同时期仿造中国瓷器的窑厂还有不少,18世纪,法国马赛莫斯特镇奥列里瓷厂生产的花口大盘,带有中国清朝粉彩风格。埃德默桑姆松和锡瓷厂建于1845年,该厂复制了大量的东方与欧洲的瓷器。
在欧洲16-19世纪仿造中国瓷器的运动中,法国不算最早,拉开仿造中国瓷器序幕的是意大利。意大利先是在中国陶瓷的刺激下,生产出流行欧洲的马约里卡锡釉彩陶,之后又出现模仿中国青花瓷的势头。15世纪末,在美蒂奇家族的支持下,佛罗伦萨近郊卡法乔罗建起了陶窑,其产品构***严谨,具有学院派素描的功底,装饰题材出现大量的故事画,特别是受中国瓷器简洁装饰的影响,出现了“瓷器风格的纹饰”。这是一件卡法乔罗窑厂生产的马约里卡陶器,蓝色调显然受了中国青花瓷的影响。1575年,托斯卡纳大公弗朗西斯科・马利亚・德・美蒂奇出资,在佛罗伦萨的另一处鲍博利公园建立窑厂,仿制中国瓷器,成为欧洲第一家生产软质瓷的工厂。这件美蒂奇青花瓷,是这一时期的产品,从造型、釉色上看与中国青花瓷相似。美蒂奇瓷器是一种玻璃质的陶瓷,用的是法恩扎白色陶土与玻璃混合成漂亮的软胚,再涂上烟雾状***案的蛋壳釉而成。这也成了欧洲第一个用湿粘土做成的软质瓷。从以上的***片可看出,美蒂奇瓷器除了胎骨,白釉底色、青花发色皆接近中国青花瓷。如果从鉴定角度看,主要有两点,烧造温度底,以致釉面不具有中国青花瓷玻璃釉滋润的特点,其次是底足露出了粗糙的胎骨,以沙子、玻璃、水晶沙、黏土等做成的胎骨,自然无法与中国青花瓷洁白细腻坚硬的胎骨相比。在欧洲范围内,意大利试制的陶瓷毕竟取得了成就,为其他欧洲国家仿造中国瓷器提供了经验。
美蒂奇家族仿造中国的陶瓷最为有名,之后意大利还有不少瓷厂,如朵西亚瓷厂,也模仿中国瓷器。
英国陶瓷生产的发展相对其他国家较晚,早期的陶艺家德威特曾烧造出英国的炻器,但他不满足,在1672年,给国王查尔士二世写信时说,英国的陶瓷器,无法与闻名世界的中国瓷器、波斯陶器相比。他想努力生产出自己国家的产品。17世纪的下半叶,英国见荷兰代尔夫特窑仿造中国瓷器十分成功,于是受之影响,开始在布里斯托附近地区尝试烧造中国瓷器,特别是在布里斯托附近的布灵顿等地区,生产出大量具有中国瓷器***案的釉陶。
荷兰代尔夫特窑模仿中国青花瓷生产的青花釉陶,传到了英国,1640年,在布里斯托建立了代尔夫特釉陶制造法,之后还在利物浦、格拉斯哥、都柏林也建立了代尔夫特釉陶生产基地,满足了大多数英国人的日用所需。
威基伍德窑厂是英国最早采用机械化来生产陶器的。他生产的奶色陶器,被宫廷看中,称为“女王陶器”。1769年,威基伍德在英国斯塔福德郡建立了欧洲第一条瓷器生产线,而威基伍德建立瓷器生产线的灵感来源,却是熟读了传教士昂特雷柯莱有关中国瓷器生产的书简。
18世纪中叶,威基伍德窑与伍斯特窑成了两大著名窑厂。伍斯特窑的生产常常从中国瓷器中得到灵感,而且产品形式还出现仿造中国的青铜器,比其他英国窑厂的产品形式丰富,工厂在18世纪中叶发明了青花转印技术,于是大规模地生产青花瓷器。
斯塔福德郡有很多英国较早致力于模仿中国瓷器的窑厂,同时想创造出自己的产品,虽说陶胎和釉下氧化色很有特点,但总的来说,斯特福德郡窑厂早期器物原创性很差,基本上都是按照中国陶瓷模子来做的。斯塔福德郡窑厂生产的彩绘瓷大部分是青花瓷器,而青花***案大多摹仿中国元素,如著名的柳树***案。
布里斯托瓷厂位于英国西部港口城市,以生产代尔夫特陶瓷玻璃器而闻名,其产品装饰中国风格明显,在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影响很大。1751年建于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沃克斯霍尔瓷厂,受银器、代尔夫特式陶器、中国瓷器的影响,生产了许多茶具、烛台等生活器皿。与布里斯托瓷厂的产品一样,都是含有皂石的软质瓷胎。1744-1784年,位于伦敦的切尔西瓷厂,1750年建立的德比瓷厂,其产品曾模仿中国瓷器。1756年位于英国西北海滨港口城市的利物浦瓷厂,都是英国著名的瓷厂,生产了大量的仿中国瓷器。1768年,第一家生产商业性硬质瓷器的是普利茅斯瓷厂,产品有不少带有中国纹饰,这是该厂所生产的五彩杯子,明显仿自康熙五彩风格。
通过以上的简述,可以发现欧洲各国几乎经过了近两百年的探索,从模仿到创造,最终被德国人波特格尔抢了头功(1709年),他生产出的瓷器遂发展成为迈森产品。波特格尔在研制瓷器的过程中,得到当时的国王(萨克森选帝候)奥古斯都二世的支持。奥古斯都二世与路易十四一样,也痴迷中国瓷器,他似乎比路易十四更专业更精明,把刚刚试制出瓷器的波特格尔关闭起来,目的是不让让知识产权外露,由于他的推动,迈森窑厂成了王室烧瓷之地,迈森窑厂的出现,标志着欧洲瓷业运动从模仿上升到创造的阶段,从此中国瓷器在欧洲的影响得以削弱。
中国瓷器在汉、唐开始传播亚洲邻近各国及阿拉伯地区,到了16世纪,传播欧洲,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瓷业生产被中国带动起来。从模仿中国瓷器到生产出自己的产品,欧洲人在16到19世纪仿造中国瓷器的运动最为声势浩大。近年来,对东亚仿造中国瓷器的研究已经展开,但对欧洲各国仿造中国瓷器的过程研究较少,我在近十年里不断造访欧洲一些著名窑厂,造访各国的博物馆,收集了不少欧洲各国仿造中国瓷器的资料,其中有意大利美蒂奇瓷、荷兰代尔夫特釉陶、法国利摩日窑、塞夫勒窑、英国威基伍德窑、奥地利的维也纳窑、丹麦的哥本哈根窑、德国迈森窑等,而本文只是作了一个简述,欲详细了解,请参阅拙著《中国瓷器鉴赏辨识二十讲》。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献给蒙特斯潘的中国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