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在能源的不断消耗基础之上,伴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新能源的发展成为新兴的力量。汽车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化石燃料的急剧消耗,由此带来电动车的兴起,尤其是纯电动车的快速崛起。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时代即将来临。
关键词:能源危机 电动车 纯电动车 崛起
一.能源危机--电动车兴起的必然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广泛的投入应用,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然而,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化石能源与原料链条的中断,必将导致世界经济危机和冲突的加剧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用可再生能源和原料全面取代生化资源。而且,化石燃料产生的污染也不容忽视。随着能源消耗逐年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目前二氧化碳排放中,25%来自于汽车。至2030 年,将由2005 年的281 亿吨增至423 亿吨。我国的石油资源短缺,目前石油进口量以每年两位数字的百分比增长,预计到2015年进口依存度将接近51%。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用电代油,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措施。
二.电动车优势
电动汽车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废气排出比燃油汽车减少92%—98%。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电厂多建在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对人类伤害少,且电厂是固定不动的,集中的排放清除各种有害排放物较容易,也有相关技术。电力可以从多种一次能源中获得,可缓解人类对石油资源的依赖以及对其日见枯竭的担心。电动汽车还可以充分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富余电力充电,使发电设备日夜都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与电网效能。有研究表明,同样的原油经过粗炼,送至电厂发电,经充入电池再由电池驱动汽车,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经过精炼变为汽油,再经汽油机驱动汽车要高,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电动汽车将会慢慢成为汽车发展的一种趋势和必然。
三.不同电动车种类比较
现代电动汽车一般可分为三类:纯电动汽车(pev)、混合动力汽车(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
纯电动车是指完全由动力蓄电池提供电力驱动的电动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前进。完全零排放,具有环保、无污染、低噪声以及节能、经济、实惠等众多优点。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指具备两个以上动力源、而其中有一个可以释放电能的汽车。在发动机、变速器等传统汽车技术方面缺乏关键技术时,发展电动汽车可以作为大面积充电网络还没建立起来之前的过渡技术,但是从技术发展成熟程度和中国国情来看,纯电动汽车应是今后大力推广的发展方向。
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耐久性寿命短、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很差。至少在目前,由燃料电池发动机提供1kwh电能的成本远高于各种动力电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为汽车动力源,燃料电池汽车还有相当的距离。
四.纯电动汽车面临的瓶颈问题:
1、技术壁垒
(1)蓄电池的储能容量有限;(2)国产零部件缺乏(3)低温条件下电池超快充电技术未根本解决
2、成本壁垒
纯电动汽车需要改变整个动力体系,而且电机控制系统的成本较高,对蓄电池的要求也较高,由此产生的成本要远远高于节省的汽油消耗所获得的收益。这也成为纯电动汽车产业化的瓶颈之一。
3、公共基础设施限制
电动车能及时充电以延长里程的这一特殊要求建立一定数量的公用充电站、配用专用电缆及插座,因此充电站网络、车辆维修服务网络、多种形式的电池营销、服务网络等基础设施是实现纯电动车汽车产业化的关键。在一个城市内建设十几个或数十个公用充电站,市区内的出租汽车、私家车、商务车均可在公用充电站快速充电。公交公司也可在终点站、始点站自行建设充电站,为本线路公交车提供充电服务,环卫车辆可在本企业的停车场内充电,同时私家车还可在晚上回家充电。
4、电力供应
有专家认为近几年电力建设突飞猛进,国内装机容量大幅增加,未来1-2 年内在建电力项目均可形成发电,电力盈余局面即将出现。如果将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市内环卫车、企业商务车等在市区内行驶的原燃油车辆改为纯电动汽车,利用夜间电网的廉价谷电来进行充电,既省电又可平抑电网的峰谷差。当然这就对电力供应产生了较高的要求,电力需求的预测与管理水平也要随之提高。而且充换电技术路线和建设模式仍存在争议,行业内外存在不同声音。而标准不健全则表现在重要技术标准不统一、标准体系不完善。
5、***府***策
在近日召开的“2011电动汽车及充电装置、储能技术大会”上,首次浮出水面的《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研究报告》提出了要优先突出发展公交、公务、公安、环卫、出租、邮***、物流等定向用纯电动汽车的建议,确定了“换电为主、充换结合、多种形式、市场导向”的综合充电服务模式建议。国家应继续执行相关补贴***策,同时加强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未来将投入大量资金,扶持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研发。
五.结束语
通过建立跨部委发展协调机制,避免目前多头管理、整车、电池、能源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同时,明确电动汽车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和配套细则,更好地引导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建立和完善电池研发、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理系统,制定相关***策规范其运营;适当给予电动汽车租赁运营企业电池补贴,加速电动汽车的市场推广;建立报废电池管理系统,由国家提供补助电池回收费用,将整个运行周期对环境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相信,采取了以上措施并且攻克了技术壁垒,解决了成本的问题,达到环境效益和电能效益的双赢,纯电动车在未来会成为新兴的独秀。
参考文献:
1.baike.省略/view/825855.htm
2. 孟欣. 纯电动汽车的应用及发展概述[J]. 科技广场, 2010,(07)
3. 程广宇. 电动汽车:一个以创新驱动的产业[J]. 创新科技, 2009,(05)
4. 张阿玲,柴沁虎,申威. 氢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分析[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 2009,(09) .
5. 李明.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民营科技, 2010,(03) .
6. 赵英.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及问题[J]. 中国科技投资, 2010,(05)
7. 陈玉进.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特点及对电网影响探讨[J]. 湖北电力, 2009,(06) .
8. 李立理,张义斌,周原冰,葛旭波. 我国发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若干问题分析[J]. 能源技术经济, 2011,(01)
9. 高赐威,张亮.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影响的综述[J]. 电网技术, 2011,(0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