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黑暗物质三部曲之金罗盘》
导演:克里斯・韦兹
主演:妮可・基德曼
丹尼尔・克雷格
达科塔・布鲁・理查兹
爱娃・格林
类型:幻想/冒险/剧情
出品:新线公司
上映日期:2007年12月
奇幻时代的大电影
没人能说清到底是奇幻小说成就了电影,还是电影改变了奇幻小说。在西方文学界流行了几十年的《魔戒》《纳尼亚传奇》被拍成电影也就一眨眼的功夫,《哈利・波特》《龙骑士》更是来不及眨眼就上了银幕,而且部部票房走高。现在又来了一部《黑暗物质》。这是否意味着电影世界的奇幻时代已经来临?
《魔戒》的问世实际上振兴了原已奄奄一息的幻想文学创作,并为之开辟了浩瀚的小说市场。在雨后春笋般冒出的众多神话幻想作品中,《黑暗物质三部曲》以其宏大的场景、复杂的格局、众多的人物和奇异的主题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因此,当《魔戒》为新线公司带来了近30亿美元的高额票房之后,他们下一个目标马上锁定《黑暗物质》。同样的三部曲结构,同样的幻想经典,同样的超级制作,唯一不同的是,《黑暗物质》的投资达到了1.5亿美元,比《魔戒》平均每部9400万美元的投资还高出近40%。
《黑暗物质三部曲》分别是《黄金罗盘》《魔法神刀》和《琥珀望远镜》。小说的主人公莱拉是个12岁的小女孩,父母双亡,与从事科学研究的叔父艾瑟列公爵生活在古代牛津的乔丹学院。她的同伴则是一个名叫威尔的男孩,生活在当代的伦敦。故事的主线描写莱拉和她的守护精灵以及威尔在各色朋友如吉普赛人、武装熊欧瑞克、女巫帕可拉等人的帮助下,寻找一种只会吸附成人、对儿童却毫发无伤的神秘物质“尘埃”。交织穿插的复线则是在莱拉追寻谜底的同时,各怀鬼胎的多路人马也在竞相争先破解“尘埃”之谜,激荡串连成一幕幕复杂庞大的精彩叙事。
作者菲力普・普曼是英国非常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曾任西斯敏斯特学院客座讲师,讲授维多利亚时代民间文学。1995年,他出版了《黑暗物质首部曲:金罗盘》,广受好评,获得包括卡内基勋章、英国儿童文学最高奖“监护人小说奖” 在内的众多奖项。普曼随之出版了第二部和第三部。2001年,英国惠特笔(Whitbread)奖年度童书奖、年度风云书颁给第三部《琥珀望远镜》,打破该奖项成立30多年来的记录,首度将年度风云奖颁给了一向处于配角地位的儿童***书。
如果说J.K.罗琳的《哈利・波特》是儿童书首次成功占领成人销售排行榜,菲力普・普曼则首次让童书打败其他成人作品,赢得重要文学奖项的年度风云奖,两者都大幅度提升了儿童***书在全球***书市场中的地位,并且掀起了幻想类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的新一轮热潮。
儿童世界的《失乐园》
粗看上去,《黑暗物质》与所有奇幻小说的内容都大致相似,讲的都是在一个幻想世界里,生活着各种奇异种族,具有超越人类的能力,人物都有一个预设的终极目标要实现,这几乎成了一个统一的模式。但是,《黑暗物质》的巧妙之处,是它借助了三个道具,这就是三部曲名称的来源――黄金罗盘、魔法神刀、琥珀望远镜。黄金罗盘用来预知,通过符号变化,指示人们未来发生的事情。魔法神刀用来切开空气,切出一个窗口,通往其他的世界。琥珀望远镜用来观察空气中流淌的尘埃,意识涌动的地方,尘埃就密集。
听上去有些复杂?其实这正是小说吸引人的地方。《黑暗物质》不仅有奇诡的世界观,更承载了神学、宗教、原罪等《圣经》思想。作者菲力普・普曼甚至明言他要书写的是一部儿童版《失乐园》。
《失乐园》是17世纪英国文豪弥尔顿的史诗巨著,讲述夏娃受撒旦引诱,说服亚当一同吃下知识之树的果实,终于带着罪恶、有愧和命定的死亡被逐出伊甸园。不难发现,代表至高无上权威的造物主、代表邪恶堕落 的撒旦,以及受到恶魔化身的蛇所引诱的人类始祖亚当及夏娃等等角色,在《黑暗物质》之中,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比如在《黄金罗盘》中,乔丹学院便是伊甸园的象征,莱拉在其中受到保护,然后冷艳、高贵、凶悍的女巫考尔特夫人出现,莱拉受其伪装的和善和聪明学识所惑,随其离开乔丹学院,但从此也注定她必然背叛、难免撒谎的命运。
或许会有人对是否该将这种故事告诉尚未涉足现世的儿童存疑,但《黑暗物质三部曲》的确扩大了所谓奇幻及童话故事的意义范围,让奇幻故事不再只是法术的比试、骑士的冒险,童话也不再只有善恶二元分明的主角和幸福快乐的结局,而是更加贴近现实、让人从中能读到某种对现实世界的映照及非常实际的解读态度。
眩目阵容
现年37岁的美国导演克里斯・韦兹,从小就迷恋幻想文学,更是几十年的《魔戒》迷,他说拍一部幻想电影是他一直以来最大的愿望,他在2000年拍完《单亲差班生》以后,就开始寻找幻想题材的电影剧本。
《单亲差班生》是克里斯・韦兹的成名作,这部由英国小生休・格兰特主演的浪漫喜剧,把活泼欢快的氛围、幽默诙谐的情节以及轻松典雅的英伦气质融为一体,不仅取得1亿3千万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绩,还使克里斯・韦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编剧的提名。
2001年,克里斯・韦兹首次接触到了《黑暗物质》。“我从没读过想象力如此大胆丰富的小说,书中不仅包含了各种奇思妙想,还包括哲学、神学和宗教的内容,尤其使我惊讶的是,这其实是一本儿童读物。我被作者天马行空的幻想彻底征服。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是任何一个导演都无法抗拒的诱惑,它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有性格各异的人物角色,还有层次丰富的时空背景和复杂宏大的叙事命题,它能够给导演提供一个非常广阔的发挥空间。”
相较于电影可以发挥的广阔空间,演员的选择范围就更宽了。除了扮演大反派考尔特夫人的妮可・基德曼是小说作者钦点之外,其他几个主要角色,可以说都是经过重重筛选才最终确定。尤其是主人公莱拉的扮演者,更是影响影片成败的关键,而且由于这个角色的重要,被选中的女孩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赫敏进而走红全球,所以竞争也是非常激烈。最后,毫无表演经验的12岁英国小姑娘达科塔・布鲁・理查兹,从1万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与好莱坞大牌明星,妮可・基德曼、新007丹尼尔・克雷格同台演出的机会。
丹尼尔・克雷格在《皇家》中也许证明自己是自肖恩・康纳利以来最出色的邦德。但是邦德对演员本身演技的要求并不高,此片中,丹尼尔・克雷格不仅无法炫耀他健壮发达的胸肌,还得留起胡子扮老。最重要的是,艾瑟列爵士是一名研究神秘世界的学者、野心家、探险家和传统世俗的反叛者,这个人物身上既有英国古典绅士的气息,更有复杂多变的性格气质和正邪难辨的内心世界,这些特质都与邦德截然不同,如何演绎是对丹尼尔・克雷格演技的最大挑战。前几任邦德除了007外,都鲜有佳作,克雷格能否突破自己,打破邦德演员往往受到类型束缚的魔咒,无疑是本片的一大看点。
值得一提的是,为影片谱曲的亚历山大・迪斯普莱特是近几年好莱坞非常走红的法国作曲家,他的作品既有《防火墙》《辛瑞纳》这类现代动作剧,也有《女王》《面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类传记历史剧。在获得今年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提名的《女王》中,迪斯普莱特谱写了一篇华丽高贵、深具现代音乐风采的宫廷音乐。在电影最后黛安娜王妃葬礼情节中,他选择了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安魂曲,这也是1997年戴妃葬礼上播放的曲子,激起了观众最真实的情感共鸣。虽然本片是否延续了《女王》中高贵典雅、从容不迫却又时而危机四伏的配乐风格还不得知,但相信迪斯普莱特的音乐将衬托出整部电影空灵阴郁的格调,为影片平添一抹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