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电视剧《咱家那些事》探讨了现实社会中的浮躁和拜金主义、利益至上、传统价值观伦理观的颠倒错位等现象。在生命关怀、道德理性建构、个人价值观的重塑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表达了对现代消费社会物欲价值观的叩问与反思,展示了主流媒体对传统价值观的追思和呼唤。
关键词:快乐;亲情;仁义;孝顺;自强
消费社会奉行的是一种物质化的价值观念,它强调金钱崇拜、物质占有和大量消费。传统的价值和精神的力量在消费文化中日渐式微。家庭伦理剧作为反映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为主要内容的通俗剧,一直深受人们喜爱。龙年岁尾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的《咱家那些事》以李家一大家子在转型期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历程为背景,体察刻画了特殊时期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危机。
父母含辛茹苦拉扯六个儿女长大,就是希望他们能平安、平淡地生活,可是子女们却状况百出,让老父母操碎了心。父母以博大的胸怀、善良的秉性、无私的奉献和爱理解包容并帮助子女,最终使一家人尽释前嫌,重新欢聚一堂。剧作在金钱与快乐,利益与亲情、仁义和孝顺、个人价值观上该何去何从作了深入思考,表现出重视亲情、快乐、仁义、孝顺、自强等的价值倾向。
一.金钱与快乐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内在修养与精神世界,鄙视过于贪婪粗俗的物欲。可是这并不适用于日益浮躁、焦虑的现代社会。《2011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表明近七成女性选择“男性要有房才能结婚”,可是高房价又让工薪阶层望而却步。爱情一定要建立在有房的基础上吗?有了房子婚姻就一定幸福吗?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近年热播的电视剧如《裸婚》、《蜗居》、《夏妍的秋天》等,对此也有不同的见解。
《裸婚》中的童佳倩,可爱、倔强,为了所爱的人不惜和母亲反目,和男友冲破双方父母的重重阻拦,成功“裸婚”。但之后麻烦接踵而至,被卷入家庭战争的两个人,情感上也因此出现越来越大的裂痕;《蜗居》中的郭海藻,被有钱有权的男人包养,在满足所有虚荣的同时,最终也招致应有的报应;势利的夏妍舅着夏妍男友先买房,才能谈论婚嫁,经历一系列事件后终于醒悟,认识到租房比买房更适合他们……
李家小儿子国强和女友潇潇相恋三年,准备谈婚论嫁之时却节外生枝。虽然深爱着国强,但是看他总赚不到钱,最终还是退缩了。因为她认为现实不是童话,她要有自己的房子车子,女人的青春短暂她不能再等。
在金钱与爱情之间,她选择了前者,那么她是否就得到了梦想中的快乐呢?在牛排店里听未婚夫描述去美国后的美好生活,她却并没有流露出应有的欣喜与憧憬。面对国强的责问,她泪如雨下,伤心欲绝。她爱他却不愿嫁给他,只因他是个穷小子,所以她宁愿违背自己内心的真实和别人结婚。我们很难用简单的是非曲直来判定她的选择是否值得称许或诟病,因为大家都扭曲,这种扭曲不仅仅是生存状态,也包括背后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认知。
方哥在事业上是个成功人士,曾经他认为事业是全部赚钱是唯一,并因此忽略了妻儿。离婚后他慢慢体会到赚钱并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因为物质上虽然很富足,可是他并不快乐。他所在合唱队的指挥是李家三女儿秀燕,她在一家超市做售货员,收入微薄,整天痴迷地做着“明星梦”;她什么事都敢干,主持婚礼甚至葬礼……平淡乏味的日子因为有梦想而有了色彩,熠熠生辉。秀燕的快乐、阳光、自信、热情感染了他,他很后悔自己当年一心扑在事业上而忽略了家人。因为他更深刻地体会到激情燃烧毕竟只是瞬间,生活的真谛是简单朴素的平民快乐,所以最后他欣然飞赴法国和妻儿团聚。方哥人生观的变化说明金钱并不是万能的,人的快乐与否和金钱关系不大,而是关乎内心。
二.利益和亲情
看到朋友大钢做红木生意一夜暴富,国强极为羡慕。在公司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拿走了帐上仅存的45万。本想用这笔钱去投资红木,走捷径发大财,替公司挽回损失,谁知事与愿违又导致公司被迫倒闭。二姐一家吃尽苦头,在利益面前不顾亲情,不但和家人闹翻了脸、对谁都蛮横无理。还心安理得地收下了父母的积蓄,并要求将老房子过户给自己抵押还债。好大的一个家亲人反目,乌烟瘴气。睹此心酸而又无奈,因为这也是现实社会中不断上演的一幕幕悲喜剧。在利益面前亲情很脆弱,只能靠边站。真是可悲可叹!
面临失败的明杰在危难中,因得到父母当年老邻居的帮助才起死回生。背叛大家庭的夫妻俩在亲情感召下幡然悔悟。相比秀华无奈之下向父母要债的行为,国强的所作所为更是让人难以接受。他走了一年多音讯全无,父母因他而颜面扫地、伤心欲绝之后又担心他的安危。哥哥国立终于找到他劝其回家时,他坚持要等赚够了钱再风光地回去。并对自己离家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不以为然。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之时,他终于不再好高骛远,踏踏实实从一个小饭店学徒重新做起,并最终得到了家人朋友的原谅与支持。
《咱》剧里面包含了太多的酸甜苦辣,其实生活就是这样。亲情远远大于金钱和利益,亲情包容人伦和谐,才是家庭生活的主题。这在当今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中,极具现实意义。
三.仁义和孝顺
李家大儿子国立在机械厂工会工作多年,老实本分、勤勤恳恳,因此很受老部长器重,准备提拔他当部长。谁知因姚***从中作梗未能如愿,倒被精简到车间当了工人。岳父嫌贫爱富,嫌他没本事。妻子丽敏的姐妹也指责他无能,不能给老婆孩子好的生活,逼其离了婚。岳父生病住院之后,另两对女儿女婿找出种种借口不肯在医院伺候老人,连小孩子欣欣都看出端倪,说大姨小姨是怕麻烦、怕受罪。
只有国立,不计前嫌尽心尽力地服侍着已不是自己岳父的老人。国立的仁义和照顾最终感动了他,所以弥留之际,他亲口向国立道歉并促使女儿与其复合。
刚刚安葬了父亲,丽敏的姐妹就要母亲卖掉房子去养老院住。因为她们担心将来家产的分割出麻烦,所以要快刀斩乱麻。母亲不同意,女儿女婿冷言冷语、一脸不满。国立要他们尊重母亲的意见——只要老人舒心,就是做小的最大的幸福。
孝悌是传统道德的根本,恪守孝道是每一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对父母应该“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孝经.纪孝行章》)。可是现实生活中,子女不孝、家产纷争、空巢老人又比比皆是。李家父母是传统道德的象征,身体力行教导并感化着子女做人要仁义要孝顺。因为仁义是立人之本,孝顺是立家之本。他们就这样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代代延续下去,让我们看到传统价值观重放光彩,看到了生活的亮色和希望。
四.成功的因素
虽然外因如家庭、学校、环境等会对一个人的成才有所影响,但一个人能否成功主要还是靠勤奋与自强。可是当今社会,有不少家长本末倒置,认为外部环境极其重要。只要条件允许父母拼命想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比如送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想方设法让孩子上重点学校或者昂贵的私立学校。
丽敏姐妹家的孩子都在私立学校上学,欣欣极为羡慕,年幼的孩子还不懂得分辨是非好坏,在大人的影响下,也认为私立学校好。财大气粗的小姨夫表示愿意资助欣欣上私立学校。欣喜若狂的欣欣说了好多祝福小姨夫的话。后来爸爸语重心长地告诉她有好的愿望好,但更要有要强的精神,做人要自力更生,不能不劳而获、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并且鼓励女儿要像大多数的普通孩子一样,安下心来踏实学习。这对头脑被冲昏的父母和功利化的社会无异于一剂清醒剂。
潇潇、国强、秀华、丽敏家人实际上是不同符号价值观念的象征,这几个符号化人物形象的价值观念,代表了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念。全剧通过他们的故事对当下消费社会发出了叩问,实际上也是在当前社会文化语境下对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追思和呼唤。
对于李家的兄弟姊妹来说,父母无疑居于核心地位,是一个大家庭的灵魂人物。每当子女或者他们的小家庭陷入危机与困境时,父母作为救赎者的作用便显示出来,成为他们心理和生活危机的干预者和调节者。父母代表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实质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力量,是注重修养、人伦和谐、仁义孝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通过一系列符号化人物在被“改造”的博弈中,阐述了传统价值观对现代人心理生态的拯救作用,展示了它在洗礼消费社会浮华现象方面的独特魅力。
注释:
[1]刘建新.社会转型期集体寻唤心理的投射-《蜗居》热播的受众社会心理分析.兰州学刊.2010.1,第212页。
[2]刘渊 仲呈祥.《老大的幸福》:对幸福的诠释.当代电视2010.5,第17_18页。
刘凤,代冰,大连交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文学与影视传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评电视剧《咱家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