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展厅里,会让人产生一种参观车展的错觉:每一件标本,都像打开了引擎盖甚至揭去外壳的“概念车”;它们的肌肉和五脏六腑展示在观众面前的时候,仍然处在动物活着时候的位置。
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阳光厅,便能立刻嗅到扑面而来的咸腥味――那是大海的味道。偌大的展厅里,近20件水生动物的标本全部“敞开胸怀”,将它们“内心的奥秘”完全袒露在观众的面前。
2011年12月23日,一场名为“鲸的密码”的临时展览在这里拉开帷幕。鲸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标本,铺就了一条探索之路,让人得以窥见鲸类进化的轨迹。
这些标本就像揭去外壳的“概念车”
徜徉在展厅里,会让人产生一种参观车展的错觉:每一件标本,都像打开了引擎盖甚至揭去外壳的“概念车”;它们的肌肉和五脏六腑展示在观众面前的时候,仍然处在动物活着时候的位置。
“得益于国际上最先进的塑化标本制作技术,这种让动物‘敞开心扉’的标本,方能成为现实。”“鲸的密码”展览标本制作团队的负责人、大连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主任隋鸿锦介绍说。
作为将塑化标本制作技术引入中国的“第一人”,隋鸿锦和他的团队历时5年多,才完成目前在“鲸的密码”中展出的各件标本。
塑化标本可以说是自然历史博物馆展陈新方式的“开路先锋”,因为它使同时展示动物的外形和身体内部结构成为可能。隋鸿锦说:“在小鲸标本的后部,细心的观众有可能看到一段约有7厘米长的骨头,那就是小鲸退化的后肢。这样的细节正是鲸类进化的重要证据,对于一个展示鲸类进化史的展览来说,无疑是必备的看点。但传统的剥制标本受制于制作工艺,会将这个重要的细节隐藏起来,展示效果就打了折扣。”
小鲸“下巴”暗藏“时间胶囊”
相比于剥制标本和福尔马林浸制标本,塑化标本不仅能更精确地展示动物的细节,也由于采用高分子材料而具有更长的寿命。它们就像古代文物一样,几乎可以永久保存。
“塑化标本‘长寿’的特性,使我们可以在制作它的时候,为后人预留一些‘彩蛋’。”谈起制作小鲸标本的过程,隋鸿锦兴奋地说,“在这件标本竣工的时候,我们将这条鲸搁浅被发现的新闻报道,以及我们制作这件标本的工作日志等物品,都装进一个‘时间胶囊’,封在鲸的‘下巴’里。也许几个世纪之后,维护这件标本的人,会无意中找到我们现在留下的这些纸质和电子版资料。当然,到那时候,它们可就是不折不扣的‘古籍’了。”
跨物种对比展现进化脉络
虽然展览以“鲸的密码”来命名,但出现在展厅里的标本,却大多是鲸类以外的水生动物。这样的展览设计,使观众能随时对比鲸类与其他动物在身体结构上的差别。
鲸类是典型的海生哺***动物,而非鱼类,但仍然有不少人难以理解这一点。隋鸿锦说,“因此,我们选择了各类海洋脊椎动物的‘代表’,比如属于鱼类的海鳗,属于爬行类的海龟,属于鸟类的企鹅和属于哺***类的海豹布置在展厅里,让人们通过对比鲸类和其他动物身上各个‘零件’的位置和模样,了解鲸类适应海洋生活的历程,以及它们与鱼类乃至其他海洋脊椎动物的差别。”
在展厅的一角,“双髻鲨妈妈”和“江豚妈妈”的标本就被放在一起。江豚的子宫被剖开,里面的胎儿正在“沉睡”;而在双髻鲨的腹中,也有一些小鲨鱼即将“问世”。隋鸿锦介绍说:“双髻鲨是一种‘假胎生’的鲨鱼。如果仔细观察它腹中的小鲨鱼,可以看到类似胎盘的结构;而且小鲨鱼出生之前,也的确能和母体进行一定的营养交换,但小鲨鱼的大部分营养还是来自卵黄。我们将这两件标本放在一起,就是为了让观众明白,双髻鲨的这种‘胎生’,与真正的哺***动物(江豚)的胎生,只是看上去相似而已。”
Tips:
塑化标本:
在真空和低温条件下,用高分子材料替代细胞中的水和脂肪,从而将动物的躯壳和器官变成塑料制品,又保留身体上的每一个细节。塑化标本制作周期较长,一件标本至少需要6~8个月;一些大型动物的标本,制作周期还要更长。“鲸的密码”中展出的小鲸和鲸鲨标本,就花了标本制作团队整整25个月方才竣工。
塑化标本 福尔马林浸制标本 剥制标本
维护需求 只需要掸去尘土 每年都要更换药液 使用药物防止虫蛀和干裂
展览环境 无特殊要求 密封展览防止药液异味 恒温
保管难题 几乎没有 药液导致标本硬化 虫蛀、毛皮脱落及标本干裂
寿命 约1000年 数年至数十年 数年至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