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一张娱乐明星脸的丁瑜,是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临刑会见》节目的制片人、主持人。从外表上看,人们很难想象身材如此瘦小的丁瑜,能够坦然面对一个又一个死刑犯,而且坚持用专注的眼神、关注的视角、平和的语气,与他们平等对话,倾听他们表达对受害者的忏悔、对家人的思念、对自身的救赎……
5年前,在她的提议下,全国唯一一档与死刑犯对话的电视节目和观众见面
“你能先给我介绍一下你的家庭成员组成情况吗?”
“你是谁啊?”
“我是记者。”
“叫什么?”
“我叫丁瑜。”
“河南电视台丁瑜?”
这是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制片人、主持人丁瑜,在2008年对河南省三门峡市因杀害自己的母亲,而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的同性恋犯人包荣亭做采访时的开场白。
“你觉得跟我说话别扭吗?”包荣亭问道。
面对包荣亭,从未接触过同性恋的丁瑜其实感到非常别扭,但为了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感,让包荣亭更好地敞开心扉,丁瑜违心地说:“不……不别扭啊。”
“我现在问你,直到现在,直到今天,你后悔杀死你妈妈吗?”
“我不后悔,她70岁了。她如果是10岁,我杀死她,可能来这儿的第三天,我就被***毙了,你说呢?”
“70岁的人就该死吗?”
在过去的5年中,丁瑜已面对面采访过两百多名死刑犯。她深知,在采访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自己的情绪,即使面对的是罪行滔天、恶贯满盈的罪犯,也不要对他们进行言语上的攻击。但这次,她的声音因为震惊、气愤而不可控制地拔高了。
电视节目《临刑会见》是全国唯一一档以与死囚犯对话为主题的节目,它诞生于2006年,源自丁瑜在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的一次采编会上的突发奇想。
因为死刑、死囚话题的敏感性,这档节目刚开始制作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丁瑜及其带领的团队一路坚持下来。至今,一做就是5年。
当然,面对死刑犯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丁瑜与他们的灵魂对决并不是每次都成功。
2010年,犯人张广新因为抢劫罪被判处死刑。2011年春天,丁瑜对他进行了采访。当言及父母的时候,张广新哭了,说想念父母。但当问及他的成长经历时,他的回答要么是记不清了,要么是答非所问,一个人自言自语。
节目录制了10分钟后,丁瑜暗示摄制组暂停,编导给张广新递上了一支烟,希望他能平静下心情。但休息之后,无论丁瑜怎么启发,用什么方式与张广新交流,他都不能正常表达内心。丁瑜最终决定,放弃这次采访。
“采访失败的情况很罕见,如果不能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访谈节目就失去了意义。”丁瑜说。
也许置于生死之间这个严肃、宏大的话题之下,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在法律最严厉的惩罚面前,死刑犯之罪不可恕;但在他们被结束生命之前,法律又给了这些死囚犯最后的人文关怀。
刚开始做《临刑会见》节目的半年,她晚上睡觉的时候常会做恶梦
丁瑜从小并没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际遇,与死囚进行灵魂的沟通与碰撞。她长在公安大院,是土生土长的河南濮阳人。她做过教师梦和***人梦。
或许从外表来看,丁瑜与她所从事的法律报道的职业很不相称。因为她有着一张娱乐明星“马伊 ”的脸,经常被人认错。
丁瑜真人比电视和照片上更瘦,很难想象一个如此瘦小的女子,能够坦然面对死刑犯。
丁瑜坦言,这5年《临刑会见》的制作,也是她心态乃至整个人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过程。在她的真诚启发与引导下,226名死刑犯在最后一眼回眸这个世界的同时,放下心中的怨恨和罪孽,坦露内心世界,虔诚忏悔,获得心中那暂时的、永久的平静。
丁瑜的团队长期驻扎在河南省高院的刑事审判庭,向各主审法官一一了解和筛选案件。
把一个死刑犯拉出来采访两个小时,从未有过此先例。为了防止死刑犯再次失去理智,作出过激的行为,采访时,丁瑜的身边有专门人员保护她。
丁瑜坚持始终和犯人在平等的立场上对话。采访刚开始的时候,她会关心、询问犯人在狱中的情况,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她还坚持用专注的眼神、关注的视角、平和的语气,注重从细节方面对人性追问。
“面对镜头,有犯人会撒谎,掩饰罪行,因为他们怕法庭掌握其他罪证,对己不利。他们说的话,我们并不是完全采信。还是要通过尽可能全面的采访来还原真相。”丁瑜说。
而选题来源、人身安全、访谈技巧等问题,跟丁瑜遇到的巨大的心理挑战相比,也许根本算不了什么。
丁瑜这些年不可逃离地活在自己的节目中,直到现在她才可以无需服用安眠药入睡。刚开始做节目的半年,她睡觉的时候,脑中经常浮现出自己采访的死刑犯及一切与案件有关的事,而且时不时会梦见有人在她的背后,拿把刀朝她砍去。
丁瑜为了与沉重的工作相调和,在生活中,她从来不看严肃紧张的影视剧及电视节目,喜欢看诸如周星驰的喜剧电影系列、听相声、看小品,她希望自己能够身心放松、开怀大笑。
一次,丁瑜和儿子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又出现死刑犯来砍杀自己的幻觉,她一把抓住儿子,强迫自己回到现实中,投入到电影中去。
丁瑜非同寻常的工作性质以及过量服用安眠药,使得她患有头痛。她的包里始终备有抑制头痛的药。每次出差采访,她都让同事把房间里的每个角落检查一遍,而且要开着灯和电视,有点光线和声音,累得实在困了才能睡着。“老公在我身边,我睡得会踏实。”丁瑜说。
随着节目制作越来越多,丁瑜逐渐学会将工作与生活分开,不再梦见死刑犯,不再一直去想案件的细节。但直到有一天……
2010年,在丁瑜去福建度假的火车上,深夜,同行的“驴友”都睡着了,她拉开窗帘,向外看。突然,丁瑜这些年所采访过的死刑犯的人头一个个浮现在了眼前,各种表情,每个人她都记得,都能叫出名字。她瞬间崩溃了,慌忙拉上窗帘,奔到两节车厢的接合处。她照着贴在车厢上的《列车员须知》念了半天,心情才慢慢平复下来。
之后,丁瑜回到卧铺车厢,禁不住潸然泪下。她深切感到,《临刑会见》已经深深扎根在她的生活和生命当中,抹不掉,挥不去。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随时有可能无法预料地重现。
死刑犯在面临生命的终结时,亲情往往是他们内心最柔软、最脆弱的部分。
包荣亭在行刑时刻也未能等到哥哥来送别,他只得最后望了望天空,说:“该上西天了。”他对丁瑜说:“我忏悔过,可我不原谅自己。我才40岁,这么好的生活,的确想生活下去。可是我搅和得自己不能生活了,我也没办法。”
丁瑜在犯人临刑前一刻,总是会帮他们再多看这个世界一眼,最后一眼。
丁瑜曾经有一次在犯人临刑前默默地哭了,因为她觉得“多么美好的世界,却在死刑犯临刑的最后一刻定格、停滞了”。
5年间丁瑜采访的唯一一个非死刑犯的忏悔,使她为一个生命的回归和新生而落泪
做了5年的《临刑会见》,丁瑜也曾经哭过。有一次是为一个未成年少女遭死刑犯残忍伤害而落泪;还有一次是为一个生命的回归和新生而落泪,这也是丁瑜5年间采访的唯一一个非死刑犯。
2002年,18岁的河南西峡县人张丽犯故意伤害罪,被判10年有期徒刑送往河南省女子监狱服刑。因为家庭不和谐,张丽从小就缺乏安全感,脾气暴躁。在服刑期间,狱警滕海鸥对张丽进行了有效的心理疏导,并鼓励张丽发掘了自己的文艺天分,帮助她好好改造获得减刑。
其间,张丽表达了想参加央视“非常6+1”的愿望后,滕海鸥给央视栏目组写了封推荐信:“我是一名狱警,在此竭力为你们推荐一名即将出狱的服刑人员――张丽。由于改造表现好,她被减刑3年7个月。她心中一直有个梦想:有一天能站在‘非常6+1’的舞台上。她不介意公开自己曾是一名服刑人员的事实,如果你们能给她一次机会,她会从中感受到社会对她的不离不弃,感受到温暖,树立起生活在阳光下的信心。”
2009年1月,张丽如愿站在了央视舞台上,她边唱边舞《彩虹的微笑》,在观众的掌声中夺得当期“非常明星”。面对全国观众,张丽哭了,鞠了两次躬,说了3句话:“我对曾经的罪过悔恨,对曾经伤害的人鞠躬致歉,对监狱的培养教育鞠躬致谢。”
在接受丁瑜采访时,张丽坦言,自己已经为自己的过错付出过代价了,她希望所有已经犯罪、正在犯罪或者将要犯罪的人来看对她的这期采访。
丁瑜在采访时感动得落泪了:“在以往节目中,我面对的都是死刑犯,我见证的是他们触犯法律、接受法律制裁、走向绝路、走向死亡的过程;而这次面对的是新生,是回归,社会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关爱和包容触动了我。张丽那种勇敢、大胆追求新生活的执著,感染了我。”
丁瑜说,她喜欢绿色的植物,这让人心里平静。谁都会对新生充满美好的憧憬和期待。她希望看到更多犯罪人员的回归,社会上犯罪越来越少,死刑犯也越来越少,自己的节目有朝一日真的无题可做。
丁瑜在午夜梦醒后写下:
面对罪恶,感受法律的神圣和公正;
见证死亡,领悟生命的价值和珍贵!
踏实走好人生每一步,
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丁瑜:5年面对226个死刑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