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贬官华州后,当地发生饥荒,诗人乃弃官去了秦州。当时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战事紧张,音信不通,夜月、秋露引起了诗人对弟弟的强烈思念,于是在边塞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写对战乱中弟弟的思念。
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楼上的更鼓一声一声地响着,由于战事频繁、激烈,秋夜,边塞的路上已不再有行人的踪影,只是偶尔传米一两声孤雁悲切的鸣叫。边地、秋月、雁声,此地此景使客居异乡的诗人倍思亲人,于是便借渲染边塞秋天浓重的悲凉之景以抒发心中强烈的怀念舍弟之情。
颔联交代时令,点明题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时令已是秋天,霜露在今晚显得分外的惨白;月光洒满大地,诗人对月心乡,故乡的月亮该比他乡更圆、更明吧?这两句诗不只是单纯写景,而且也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普天之下一轮明月本无差别,作者却偏偏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这是诗人思念家乡亲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同时也点明了题旨。
颈联承上启下,诗人由望月转入抒情。“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在这清冷的月夜,诗人对月怀人,在这战乱岁月中,可怜兄弟们都已离散,“家”已不再存在;弟弟们是生是死,我又如何去打听?诗人到秦州,除最小的弟弟杜占同行外,其他的三个弟弟杜颖、杜观、杜丰分别在河南、山东客居,而此时这两地正处于战乱之中。两句诗在绵绵的愁思中夹杂着对兄弟生死离别的焦虑与无奈。
尾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惆怅。“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亲人们四处离散,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送达,更何况现在烽火连天,生死难料!尾联不仅表明了对家人的担忧,而且寄寓了作者对国家破碎的沉痛的心情,深化了主题。
全诗脉络连贯,结构严谨。因“未休兵”而“断人行”,因望月而“忆舍弟”,因“无家”而“书不达”,因兄弟“分散”而“死生”难卜;一句一转,一气呵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虽语意平淡,但感情深沉,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江苏省兴化市安丰镇中心小学(225766)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