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平复帖》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更是西晋时期章草向今草转变的折点。《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都有参考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平复帖》的历史背景的分析以及艺术风格的剖析去阐述《平复帖》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关键词】《平复帖》;陆机;章草;今草;影响
《平复帖》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平复帖》是一件寄给友人的书信,笔势介于章草和今草之间,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简牍和章草古拙质朴的遗意。
一、《平复帖》的作者及内容释文
《平复帖》,纸本,纵23.7cm,横20.6cm,9行,共86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帖尾有董其昌、蒲伟、傅增湘、赵椿年、张伯驹等人的题跋。卷首有白绢题签“晋平原内史陆机士衡书”一行小字,“晋平”二字脱落。董其昌在跋中说:“右平原真迹,有徽宗缥字及宣正小玺,盖右***以前元常以后唯存次数行,为希代宝。”董其昌所说的“平原”即是陆机。陆机,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为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此后,蒲伟、傅增湘、赵椿年、张伯驹等皆在跋语中云是陆机所书,《宣和书谱》亦著录为陆机名下,后世遂以为是陆机所书。
启功先生《〈平复帖〉说并释文》一文和王世襄先生《西晋陆机〈平复帖〉考略》一文,均认为《平复帖》是陆机所书,启功先生认为《平复帖》是陆机写给贺循的书信。①而徐邦达先生则认为《平复帖》是写给以为表字彦先的全姓友人,而非贺循。②虽然徐邦达先生和启功先生在“彦先”的意见上不统一,但都认同《平复帖》的作者是陆机这一前提。曹宝麟先生在《陆机〈平复帖〉商榷》一文中,通过对《全晋文》和《晋书》的梳理考证,得出了《平复帖》大概作于西晋怀愍末叶至元帝中兴这段时间的结论,而此时陆机已经作古,故而认为《平复帖》的作者不是陆机。③姜寿田先生在《陆机〈平复帖〉漫议》一文中则赞成《平复帖》是陆机所书,并列出了三点理由来说明。笔者认为,《平复帖》的作者虽尚待进一步考证,但《平复帖》是西晋时期的真迹,则可以从字体分析和纸张的考证上鉴定出来,并且《平复帖》的书法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
关于《平复帖》的释文,不妨先看看启功先生的释文: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口(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量之迈前,势所恒有,宜称之。夏口(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启功先生的释文最初成稿于1961年,1964年又作修改,1975年再次修改,可知启功先生的重视。之后有关《平复帖》的诸多研究文章,都是基于启功先生释文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可见启功先生释文的权威性。
二、《平复帖》的历史背景分析
《平复帖》的时代背景是西晋,之后便是东晋,是王羲之创立今草的时代。魏晋时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历史状况?李泽厚先生说:“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无论经济、***治、***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宗教、文艺等,都经历转折。这是继先秦之后第二次社会形态的变异所带来的。”④宗白华先生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⑤刘涛先生在《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中说:“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学术文艺方面的变异和成就足以表明这一转型的深刻意义。”⑥由此可见,魏晋时期正是一个转型时期,无论是哲学、宗教,还是文艺,社会的大变革也影响着书法的“自觉”。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来分析《平复帖》,就会发现《平复帖》诞生正是社会变革中文艺自觉意识的产物。
《平复帖》的另外一层历史背景就是帖中所说的“寇乱之际”。陆机由吴入洛后,从晋惠帝元康元年起开始了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曹宝麟先生在《陆机商榷》一文中说:“陆机入洛后的西晋王朝表面太平,及惠帝接位,愚阍失御,贾后擅权。元康元年贾后谋害太后父杨骏及其***羽,为‘八王之乱’揭开了序幕。”曹宝麟先生认为“寇乱”专指“永嘉之乱”,也有学者认为“寇乱”是指“张昌起义”等,总而言之,《平复帖》所处的历史背景不仅是在文化领域的变革时期,也是朝代更迭、***治混乱、兵祸连年的战争时代。
三、《平复帖》的艺术风格与历史意义
作为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平复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明代詹景凤在《东***玄览编》中评曰:“陆士衡《平复帖》以秃笔作稿草,笔精而法古雅。真迹也。”清代杨守敬说:“系秃颖劲毫所书,无一笔姿媚气,亦无一笔粗犷气,所以为高。”姜寿田先生说:“〈平复帖〉与楼兰文书〈济白帖〉、〈李柏文书〉同风,但演进程度要明显高于诸帖,而其中所透漏出的古雅的书卷气则是上述诸帖所无法比肩的。” ⑦
在风格上,《平复帖》上承汉简,下启今草,属于“章草”向“今草”过渡时期的产物,填补了于“章草”向“今草”过渡的历史空白。从《敦煌汉简》中所见西汉章草,又如《居延汉简》中所见东汉《甲渠侯官粟君所责寇恩事册》等,其中有些简书虽为章草,但其笔势和字与字间的贯气已有今草迹象。
在章法上,《平复帖》变化丰富,全文共九行,每行三字到十二字不等,上端齐整,下端参差。行距大于字距,错落有致,自然天成。甚至有些字与字之间互相穿插,如“属初、吴子杨、不能尽”等,使得字距之间的变化非常丰富。
在墨法上,《平复帖》之前的章草,大都是碑刻,难以见到墨法变化。而《平复帖》则是书法史上最早的墨迹本,是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全文共蘸墨四次,墨色自然、虚实交替、变化丰富、风格质朴,墨色基本是由润到枯的自然过渡,为后世的历代书家在墨法上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四、从《平复帖》看当代章草书法的创作
当代书法创作异常繁荣,在“二王”帖学兴起的同时,章草书法的创作也迎来了辉煌。当代章草创作风格大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其一,接近于汉简的风格;其二,接近于敦煌民间文书的风格;其三,接近于《平复帖》的风格;其四,接近于王蘧常的风格。其五,章草今草混杂。无论是哪种风格的创作,都以小章草居多。若是从《平复帖》出发,当代书法的章草创作,无疑存在扁、平、快的问题,缺少了魏晋章草向今草转变的那种介于生熟之间味道。也许,我们能够从《平复帖》中得到一些启示和答案。
注释:
① 启功.《平复帖》说并释文[A].启功丛稿・论文集[C].中华书局,1999.
② 徐邦达.古法书鉴考选要・西晋陆机《平复帖》[Z].香港:书谱,1978(6).
③ 曹宝麟.陆机《平复帖》商榷[A].抱瓮集[C].文物出版社,2006.
④ 李泽厚.美的历程[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⑤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⑥ 刘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⑦ 姜寿田.陆机《平复帖》漫议[M].河南美术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彭双龙(1984―),男,深圳宝安书法艺术研究社副秘书长,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试论《平复帖》的历史地位及其现实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