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川中地区金华中心卫生院细菌培养情况及进行细菌耐药分析。方法:对金华中心卫生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所送检细菌培养347例,的阳性培养结果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痰培养阳性率33%,其中肺炎链球菌3%;流感嗜血杆菌占阳性痰培养结果的20%;铜绿假单胞菌占阳性痰培养结果的19%;肺炎克雷伯菌占阳性痰培养结果的19%.;假丝酵母杆菌占阳性痰培养结果的30% 。血培养阳性率10%,其中MRCNS(耐甲氧西林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例;尿培养阳性3例,均为大肠埃希菌;妇科有2例宫颈分泌物培养为HLAR(氨基苷类高水平耐药肠球菌)。结论:避免滥用抗菌素是控制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最重要措施,同时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细菌的交叉感染。
【关键词】基层医院;细菌培养;耐药分析
【中***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317-02
1临床资料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抗菌素合理应用,我院至2011年5月起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标本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率先在我市乡镇中心卫生院中实现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现将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临床送检细菌培养的阳性结果及药敏耐药情况分述如下
1.1 痰细菌培养及药敏
共送检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210份,其中痰培养阳性70份,阳性率33%.
1.1.1 肺炎链球菌2例,占阳性痰培养结果的3%.2例均对红霉素耐药、1例对青霉素耐药、1例对克林霉素耐药。均对左氧、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等敏感。
1.1.2 流感嗜血杆菌14例(其中B内酰胺酶阳性6例),占阳性痰培养结果的20%
耐药性最高的分别是:复方新诺明12例耐药(耐药率86%);氨苄西林6例耐药(耐药率43%):四环素5例耐药(耐药率36%)。对头孢呋辛、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
1.1.3 铜绿假单胞菌13例,占阳性痰培养结果的19%。对头孢他啶、丁胺卡拉、庆大霉素、哌拉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普遍敏感。
1.1.4 肺炎克雷伯菌13例,占阳性痰培养结果的19%.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13例(耐药率1.0);妥布霉素耐药3例(耐药率0.23);复方新诺明耐药2例(耐药率0.15)。对左氧、丁胺卡拉、头孢唑啉、哌拉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氨曲南普遍敏感。
1.1.5 假丝酵母杆菌21例次,占阳性痰培养结果的30%.。
热带假丝酵母菌3例均对5-胞嘧啶及两性霉素B敏感,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耐药(耐药率100%)。白色假丝酵母菌18例对5-胞嘧啶及两性霉素B敏感,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耐药4例(耐药率22%)。
1.1.6 其他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例,占阳性痰培养结果的4%;阴沟肠杆菌3例,占阳性痰培养结果的4%;鲍氏不动杆菌1例、豚鼠气单胞菌1例。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例对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敏感。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均高耐药,对丁胺卡拉、氨曲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敏感性高。
1.2 血培养及药敏
共送检血培养标本120份,其中血培养阳性12份,阳性率1%.。
1.2.1 MRCNS(耐甲氧西林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例,占阳性血培养结果的58%。MRCNS对所有B内酰胺类(包括含抑酶剂的复合剂)体内均无效,并要注意其他药物的多重耐药性。本组MRCNS显示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对环丙沙星、氯霉素部分敏感。本组MRCNS对万古霉素、替考拉林、利奈唑胺、米诺环素敏感。
1.2.2 1例木糖葡萄球菌为非耐甲氧西林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对苯唑青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敏感。
1.2.3 1例肝脓肿病员血培养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耐药;对哌拉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敏感。
1.2.4 2例为高里假丝酵母菌,均对5-氟尿嘧啶、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敏感。
1.2.5 1例为微球菌属,对红霉素、氯霉素耐药,对其余抗菌素普遍敏感。
1.3 中段尿培养及药敏
中段尿培养及药敏仅作了7例,样本少。尿培养阳性3例,均为大肠埃希菌。提示对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明显。
1.4 妇科细菌培养及药敏
本组显示对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1例盆腔穿刺液培养提示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本例显示对丁胺卡拉、哌拉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敏感。
1.5 目前收集到外科伤口分泌物培养阳性报告4例,其中大肠埃希菌2例,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耐药;对丁胺卡拉、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敏感。普通变形杆菌1例,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对其余抗菌素普遍敏感。铜绿假单胞菌1例,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舒巴坦、丁胺卡拉、左氧氟沙星均敏感。
2 结果及讨论
2.1 痰培养
2.1.1 我院痰培养阳性结果较低为33%。考虑与入院前病员已在外服用抗菌素部分痰标本采集欠规范有关。
2.1.2 我院下呼吸道感染者痰培养结果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我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感染为主。
2.1.3本组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较高,考虑与多为老年患者、患结构性肺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等、近期曾用广谱抗菌素、近期曾住院、应用糖皮质激素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关。但本组耐药率低,对头孢他啶、丁胺卡拉、庆大霉素、哌拉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普遍敏感。考虑我院为基层医院,并无需住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症患者有一定关系。
2.1.4 本组白色假丝酵母菌占阳性痰培养结果的30%,所占比例高。而本组病员多有在院外较长期应用广谱抗菌素史,或有不规范用糖皮质激素史、部分病员有长期患病,营养欠佳等因素,故真菌感染比例较高。
2.2 血培养
2.2.1 本组血培养阳性率较低,考虑与部分病员在入院前已应用抗菌素有关。血液标本应在病人发热1~2日或发热高峰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培养为宜。
2.2.2 本组血培养提示目前我院败血症以MRCNS(耐甲氧西林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比例较大。CNS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是人体皮肤及黏膜的正常菌群,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引起呼吸道、伤口及泌尿道感染等,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过去认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NS)不致病,但近年来临床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CNS已成为医源性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目前MRCNS的高检出率及多重耐药性,耐药菌株增多,给临床***及医院感染控制带来较大压力。(2)本组多为老年人,这与因基础疾病较多等原因而长期大量使用各种广谱抗菌素所造成的选择性压力有关。发现MRCNS感染者时应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扩散及流行,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有资料表明MRCNS及MRSA的传播方式是患者―医务人员―患者之间的传播、特别是医务人员手的传播。这与医务人员长期工作在病房,接触病员较多所致。最简单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医务人员要学会正确洗手。
2.2.3 本组MRCNS均为血培养阳性,临床证据强。对所有B内酰胺类(包括含抑酶剂的复合剂)体内均无效。同时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对环丙沙星、氯霉素部分敏感。对万古霉素、替考拉林、利奈唑胺敏感。故临床上遇到多重耐药菌株,应当要想到MRCNS的可能,特别是慢性病、有长期应用广谱抗菌素或长期应用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患者经阶段抗感染***无缓解者。可在停用抗菌素3-5天后再次作细菌培养及药敏。本组结果也提醒广大基层医务人员“超级细菌”离我们并不遥远。
2.3中段尿培养
本组3梨阳性结果均为大肠杆菌,提示目前大肠杆菌仍是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本组对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明显。这与我地***尿路感染经验性应用上述药物较多而导致耐药性密切相关。
2.4 妇科、外科细菌培养
作宫颈分泌物培养5例,有阳性结果2例均为肠球菌属,且为HLAR(氨基苷类高水平耐药肠球菌),这值得引起临床重视。对于HLAR青霉素与氨基糖甙类联合***将不具有协同作用,并要注意其他药物的多重耐药性。HLAR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耐药菌,控制常见医院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减少HLAR医院感染的发生。
外科伤口分泌物培养阳性结果4例,其中大肠埃希菌2例、普通变形杆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均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值得临床注意。
3 结论及建议
3.1 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应切实加强细菌耐药的监测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MRCNS医务人员应定期检查带菌情况,进一步加强基层医务人员抗菌素合理应用及细菌耐药知识的培训。
3.2我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感染为主,分别占阳性痰培养结果的57%及30%。与2011年我院上级医院射洪县人民医院岳鹏程等研究接近(1)
3.3医疗机构:应定期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预警机制,对接受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30%。对于细菌耐药超过30%,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超过40%,应慎重经验用药。超过50%,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超过75%,应暂停临床应用,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2)。在本组病例,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均呈现高耐药性,提请临床医生及相关部门引起重视。
3.4本组培养出MRCNS 7例,HLAR 2例。MRCNS及HLAR目前仅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林敏感。实行抗菌药的分级管理制度是抗菌药临床合理应用的重要保障。
3.5 我院要进一步加强微生物送检及临床药敏实验,定期进行耐药性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素,尤其是外科及妇产科方面应加强。
参考文献
[1] 岳鹏程,雷小洪,朱芸.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32).
[2] 卫生部医***司,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S]、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0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基层卫生院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