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日文化交流,朱舜水是位绝对绕不开的人物。梁启超说: “有一位大师,在本国几乎没有人知道,然而在外国发生莫大影响”, “以极光明俊伟的人格,极平实淹贯的学问,极肫挚和蔼的感情,给日本全国人以莫大感化”,这指的即是朱舜水。日本史家也说,德川幕府二百余年天下,日本整个变成一个儒教的国家,最大的动力实在朱舜水。
朱舜水,名之瑜,字鲁王与(初字楚,亡日后改字),舜水其号也。他是明末清初时人,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习斋同时而略早,长顾炎武13岁、黄宗羲10岁、王夫之19岁、颜习斋35岁。梁启超说他的学行与顾炎武、颜习斋皆有点相近,“博学于文功夫,不如亭林,而守约易简或过之;摧陷廓清之功不如习斋,而气象比习斋博大”,对他推崇甚是,目他为“清初五大学师”之一,与顾、黄、王、颜齐名,并说“舜水之学不行于中国,是中国的不幸,然而行于日本,电算是人类之幸了”。
舜水先生的一生,据《年谱》及今井弘济、安积觉《舜水先生行实》:21~40岁这二十年,正处光宗、熹宗、思宗三帝内忧外患的***局中,舜水先生早就想放弃仕进,隐居山野,耕耘自给,但不为父兄所谅解,遂“每逢大比,游戏了事”。这期间,崇祯十’年(1638),以诸生两奉征辟,但均不就。
甲申之变至1659年60岁前,这十五年间,他时而日本,时而安南,时而暹罗,时而国内,日日奔走,皆为抵抗清兵、光复大明。他曾和张煌言在舟山共事,曾四人四明山助王翊练兵,曾同冯京第一起到日本乞师,也曾随郑成功沿长江线北伐,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之后百无可为,因为抵死不肯剃发,只得亡命日本,“决蹈海全节之志”,作“***治难民”以终老。
朱舜水淹留日本、终老日本时期,也是他一生最重要、最具深远影响,延续中华文化命脉于异邦日本的时期。
居日初期,朱舜水约有六年住在长崎。这六年,也是他内外交迫、一生最为困顿的时期。他时刻不忘明朝兴亡,常以国雠未雪为憾,曾日:“所持者旧邦二三之忠臣,所仰者明室累世之积德耳。”其弟子安东守约体念其欲保全忠义之决心,更钦仰其学殖德望崇高,终身师事舜水。
自1665年,朱舜水到江户及水户讲学之后,为顾及德川光囹的立场,他一改在长崎居留的态度,只字不提“乞师”问题。在《答明石源助书》中,他说: “不佞虽亡国之遗民,来此求全,情文即不能备,然而不敢陨越者,徒以礼为之防也。”他以认同明朝的亡国遗民自居,遵循恪尽礼教的处事原则,慨然以斯文为己任,决意专心在水户藩致力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播。
1682年四月十七日未时,朱舜水在水户溘然逝世,享年83岁。那是清康熙二十一年,日本永历三十六年。他死的同年正月初九,顾炎武在山西曲沃逝世,他们那一代人陆续告别历史舞台。他留下的遗言是: “予不得再履汉土,一睹恢复事业。予死矣,奔赴海外数十年,未求得一师与满虏战,亦无颜报明社稷。自今以往,区区对皇汉之心,绝于瞑目。见予葬地者,呼曰‘故明人朱之瑜墓’,则幸矣。”
他死后多年,年轻的鲁迅路过他客死异乡的水户,心灵上受到了莫大的震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朱舜水又一位鉴真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