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华盛顿・欧文是一个传统的、十分怀旧的作家,他一生曾三次到欧洲旅行,学习欧洲的优秀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他的文学作品中流露出了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和对过去的无限依恋,其代表作《睡谷的传说》表现了对过去的浓重的怀旧感。而《睡谷的传说》中的主人公伊卡包德・克莱恩是一个带着资产阶级显著特征的逃避主义者。本文对此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华盛顿・欧文 伊卡包德・克莱恩 怀旧 逃避主义
华盛顿・欧文是第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作家,被人们誉为“美国文学之父”。欧文是一个传统的、十分怀旧的作家,他一生曾三次到欧洲旅行,学习欧洲的优秀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他的代表作《睡谷的传说》讲述了德国民间浪漫的传奇故事,只不过欧文把这个故事放在美国***前荷兰殖民地这一历史背景之下,使其具有鲜明的美国本土特色。本文侧重从欧文一生三次旅欧的生活背景角度出发,对比分析《睡谷的传说》中的主人公克莱恩离开外部现实世界,来到与世隔绝的睡谷中所表现出来的逃避主义。
一、欧文去欧洲旅行――克莱恩来到睡谷
欧文十分喜欢欧洲悠久的历史文化、繁荣的文学艺术,他曾三次到欧洲旅行,一生中超过十七年的时间都是在欧洲度过。在欧洲,欧文广泛涉猎,为以后的创作搜集到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欧文去欧洲是出于对欧洲文学,特别是英法德文学的喜爱,他的文学作品也深深受到欧洲文学的影响。他多次旅欧表现了他对欧洲文化传统的喜爱和怀念,他的怀旧更体现在他的个人生活当中:“欧文年轻时和玛蒂尔特・霍夫曼,一名律师的女儿,深深相恋并订了婚。然而后来他的未婚妻玛蒂尔特不幸夭折,这对欧文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从此以后,欧文虽也有过几次恋爱,但一直以终身不娶来表示对死者的忠诚和怀念”。[1]此外,“欧文的作品中也流露出浓重的怀旧感和对过去的无限依恋”[2]。《睡谷的传说》描写了山水秀丽、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和睡谷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表现了欧文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对过去恬静的田园生活的无限怀念和向往。
而《睡谷的传说》中的主人公克莱恩来到睡谷,欧文虽然并没有介绍他为什么要去睡谷那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去睡谷并不是因为他喜欢那里的美丽山谷和自然风光。如“伊卡包德・克莱恩在去参加卡特琳娜家晚会的路上,途中见到树上的苹果时,他看不到大自然的美,他想到把整筐整筐的苹果搬上市场,另一些成堆地榨成苹果汁”。他去睡谷也不是因为他喜欢那里质朴的生活或热爱教书职业。他教书的工资还不足以养活他自己,他每天放学后还去学生家里,帮学生家里做些杂活:“修篱笆,牵马去饮水,去牧场赶牛,劈材以备冬用”等,以便在那里蹭饭、住宿。他每天的生活就是这样一成不变,单调乏味。但为了生活,他不得不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做这些杂七杂八的零活。他心里是很郁闷的,对这种生活是不满意的。所以后来他到老布尔托斯家看到“宽敞的屋子和丰厚的田产时,便爱恋起他家的独生女卡特琳娜”。他还幻想着“一旦拥有了财产就会趾高气扬,会立刻丢下那破旧的教室,如果哪个游荡的教师敢称他为同事,他会一脚把他踢到门外”。很明显,他去睡谷既不是留念那里的自然美景,也不是怀恋那里安宁而平淡的生活。笔者认为他去睡谷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逃避睡谷外迅速发展的现实社会。
二、欧文在欧洲创作――克莱恩在睡谷教书
欧文在欧洲各国旅行,“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包括民间传奇,奇闻轶事,历史故事,以便为以后创作小说和撰写随文,散笔所用”[3]。同时他也和许多欧洲的名作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受到他们的深深影响和熏陶,从他们身上努力汲取欧洲文学养分和精髓。“1819年至1820年,欧文蛰居于英国乡村,写出了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见闻札记》”。[4]《见闻札记》把英国乡村生活和德国民间故事巧妙地结合起来。它的出现轰动了欧洲文学界,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些足以证明欧文在欧洲虽然是一个外来者,但他是成功的,是辉煌的。
相比之下,《睡谷的传说》中的主人公克莱恩在睡谷也受到睡谷人,特别是女性的好感和尊敬。因为他有学问,而且乐于帮助女性做些杂活。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克莱恩逃避现实来到睡谷,自始自终都是一个格格不入的外来者,他始终都没有也无法融入到睡谷生活中。而且睡谷人也不是真的接受他、喜欢他。因为自从他从睡谷消失后,睡谷人把他抄写的马瑟的《巫术》烧毁,并且“从那以后不再送孩子去学校读书,因为他们认为孩子整天在那里读书写字,也没有任何用途”。克莱恩虽然人在睡谷,完全脱离了和外部世界的联系,但他从本质上并没有摆脱外部现实社会的影响,他的身上始终带着外部现实世界的显著特征――贪婪、爱财。“他的一对大绿眼珠滑溜溜地望着凡・塔塞尔这座温暖住宅周围的那些肥沃的草原、丰饶的麦田,以及果实累累的果园,心里不由思慕着将要继承这一切财产的姑娘”。这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克莱恩身上的资产阶级“拜物本性”。
而且克莱恩还是个典型的“资产阶级”野心家[5]。他梦想和卡特琳娜结婚后就将田产变卖,“把这些东西轻易地变成现款,把钱投资在无边无际的荒野地里,和野地里的大木房里”。伊卡包德・克莱恩是个永不知足的资产阶级投机者。他的心思不在于通过个人奋斗实现物质主义“美国梦”,而在于如何通过不劳而获,倾刻间暴富。他极希望获得卡特琳娜的欢心并和她结婚,以得到她家的财产,但他的情敌克鲁姆占尽优势,他自己也知道希望渺茫。但他仍自欺欺人,逃避现实,直到最后彻底失败,再也无法在睡谷继续待下去。
三、欧文离开欧洲――克莱恩离开睡谷――回到美国
欧文到欧洲取经,同时在那里进行自己的创作,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作品中的故事大多取材于欧洲民间传奇,但带着浓厚的美国色彩。欧文是把欧洲与美国结合的典型。欧文的成功改变了成长中的美国没有自己真正的文学这一历史局面,回到美国他也立即受到本国人民热烈的欢迎和敬仰。
相比之下,克莱恩被迫离开睡谷后,命运有了大大的转折。他从一个睡谷的失败者,变成了一个积极投身于大都市***治、社会活动的标准的资产阶级。克莱恩在纽约定居,学习法律,成为了一名律师,后来又步步高升,最后终于坐上了法官席位,他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取得了很大成就。克莱恩在现实世界的迅速成功生动地说明了他逃避现实进入睡谷是一个多么错误的选择。理想化的睡谷并不适合他这个现实的人,他的广阔天地在迅速发展的现实社会中。
四、小结
不论是欧文本人还是他的文学作品都表现出了对过去和传统的强烈的怀念。欧文的怀旧在其作品中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是逃避主义。但欧文作品中的主人公克莱恩的逃避不是“彻底性”[6]的,是暂时的,他最终又回到了现实的社会。作为21世纪的有志青年,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就是: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人,现实世界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尽管现实有时候很残酷,但只要抓住机遇,努力奋斗,就一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我们要活在现实中,接受并利用现实,为理想而奋斗;而不应逃避现实,整天活在对理想的幻想中。那样的话,将会浪费掉大量的宝贵时间,最终一无所成。
参考文献:
[1]朱晓宁.华盛顿・欧文――激活美国文学创作潜力的巨人.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02,8(1):66-68.
[2]毛信德.美国小说发展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4-25.
[3]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一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陈榕.《自我消解的空洞》――评华盛顿・欧文的小说《睡谷的传说》.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6(26).
[5]姚石.华盛顿・欧文的小说《睡谷的传说》的新历史主义解读.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2(2):86-89.
[6]江皓云.《误入桃源》和《瑞普・凡・温可》:逃避主义之比较研究.国外文学(季刊),1997,(1),总第65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欧文的怀旧与《睡谷的传说》中的逃避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