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我国目前资助青年科技人员力度最大的基金,产生的效果也非常显著,获资助者在学术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从最近7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中46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当选可见一斑。本文还对江西省培养国家杰出青年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增选院士;总结
中***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9)04-0102-04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同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只有在科学技术领域有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才能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它要求候选人在工程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才能当选。因此,我国的科技人员无不以当选两院院士为荣。
国家杰青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的简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于1994年,至今已有13年,在1997年到2005年间的两年一次的两院院士增选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显得十分抢眼。本文对此现象作了简要的分析。
一、“国家杰青”回顾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人才断层,缺乏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据统计,高等学校的教授平均年龄为56岁,过几年将有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人才危机突显。1994年“两会”前夕,北大陈章良教授向***建议***府拨专款设置“***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也向***打报告,以促成此事。于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于1994年设立,并制订了申请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年龄在45岁以下,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中,已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的创新性成果。作为主要作者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了有重要学术创见的论文,或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了特邀报告,或以出版专著,并为国内外同行所公认,或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公认的突出的创造性的成绩。
当年全国各个学科近200名精英申请这一基金,49人获得资助。第二年资助81人,以后逐年增加,到1999年时达到每年150人,现在每年约为160人。截至2005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共资助1491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额度很大,刚开始时,一般实验科学,每人3年60万,数学、纯理论物理和管理科学每人3年30万,而当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每年资助额只有2万-3万元。1999年,***府加大资金投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经费较以往有了大幅度增加,在原来7000万的基础上急剧增加到1-8亿元,资助年限由原来的3年改为4年,一般实验科学的平均资助强度由每人60万提高到80万,对于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平均资助强度由每人30万提高到55万,现在的资助强度一般实验科学已达到每人100万。经费的强力支持,加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管理制度优越,在资助期内,只进行一次中期评估,使获得资助者能安心研究,产出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培养造就了一批活跃在世界科学前沿的优秀学科带头人,提升了我国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声誉。据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统计,该所2000-2003年间,在影响因子大于3的期刊上282篇,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发表179篇,占63.5%。2004年,获资助者在影响因子大于5的期刊上18篇,占全所的94.7%。有人对比研究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产出绩效,得出的结论是虽然资助强度前者略高于后者,但从产出方面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在国际期刊发表的文章、被引用文章、影响因子等方面,均好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已经把是否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作为衡量人才计划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对于已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人才,各研究所通过关键岗位聘用、加大支持力度、适当提高待遇等措施,予以重点培养。
据不完全统计,近4年来,有15位获得资助者的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批准实施的973项目中,有50个项目的58位首席科学家由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担任,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的76个“创新研究群体”中,有67个群体的学术带头人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二、院士中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有人作过统计,近几年中国科学院内地新增选的院士中,50岁以下的全部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从1995年至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每隔一年增选一次院士,共增选院士6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36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lO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下面按当选年份、获资助年份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的院士进行分析。
1、按当选年份
1995年:2人,***(科学院)、刘德培(工程院)
1997年:2人,白春礼、王志新(均为科学院)
1999年:4人,李静海、裴钢、张启发(以上为科学院),郑南宁(工程院)
2001年:8人,李家洋、贺福初、郑兰荪、张泽、郭雷(以上为科学院),谢和平、樊代明、陈左宁(以上为工程院)
2003年:14人,张亚平、朱日祥、李灿、吴奇、侯建国、洪茂椿、沈岩、杨玉良、魏于全、卢柯、杨卫、张杰(以上为科学院),欧进萍、陈赛娟(以上为工程院)
2005年:16人,方精云、丁仲礼、田中群、薛其坤、曾益新、邓子新、贺林、王诗、冯守华、麻生明、詹文龙、陈晓亚、姚建年(以上为科学院),曹雪涛、钟志华、王红阳(以上为工程院)
2007年:20人,王恩哥、吴岳良、张伟平、张希、赵东元、高松、杨焕明、孟安明、武维华、赵进东、张经、杨元喜、姚檀栋、穆穆、吴一戎、胡海岩(以上为科学院)、谭建荣、彭苏萍、邓秀新、李宁(以上为工程院)
2、按获资助年份
1994年:15人,1995年:17人,1996年:14人,1997年:6人,1998年:7人,1999年:2人,2000年:3人,2001年:1人,2007年:1人。
从上面所列可以看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当选院士有以下几个特点:
(1)当选人数逐年增加。1995年增选院士时,刚刚开始实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制度,当选人数只有2人理所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作出的学术成绩越来越突出,2003年开始有两位数的获得资助者当选院士,2007年更是达到20人。
(2)当选科学院院士多于工程院院士。这是由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主要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而中国科学院院士侧重于选择在科学技术领域有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者,且工程院院士要求有较多的工程实践经验,这就使得当选者的年龄较大,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的年龄却相
对较小。
(3)当选院士的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占当年获资助人员的比率逐年下降。1994、1995、1996年获得基金资助者都超过了10人当选院士,占当年获得资助者的比率分别为22.4%、15%、13.3%,到1999、2000年,都只有各1位获得资助者当选院士,所占比率下降到0.75%、0.66%,这是可以理解的,一是因为越到后期,学者们刚刚获得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在学术上的成就还不够高,二是每年获得资助的杰出青年基金人数有较大的增加,基数增加,当选院士比例相应地就下降了。
(4]2007年当选院士人数创下新纪录,达到20人,而且有一人当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就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三、“国家杰青”发展趋势及江西后备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科研院所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从发展的眼光看,更是青年人才的竞争。
鉴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已经作出了突出的成绩,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十多年的实践也说明实施这一制度这条路走对了,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了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更加重视青年科技人员的快速成长,纷纷把本单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人数的多少,作为衡量本单位科研水平的一个极端重要的指标,使得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竞争更加激烈。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王杰介绍,2006年,全国共有1665人申请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比2005年增加了21.7%,而资助额仍为160人,资助比率下降到不足10%。而1994年的第一届资助比率为大约25%,1994-2003年,受理申请5489人次,资助1174名,资助比率为21.4%。可见,资助的比率在逐年下降,这说明竞争越来越激烈。
前已述及,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前提是青年科技人员已经在科学研究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发表了引起学术界重视的著作、论文,这就要求各单位要特别重视青年科技人员的早期培养,给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鉴于科学研究中存在马太效应,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大力扶持青年科研人员,比如,单位内部设立青年科研基金,限定申报人员的年龄为30岁以下,资助金额先不要太多,主要是帮助他们取得科学研究的初步成果,获得申报科研基金的经验。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的科研成果,脱颖而出,才能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此外,也可以采取以老带新的办法,即以知名专家为负责人申请高层次的科研课题(973、863等),申报成功后,再将课题划分为若干个子课题,由青年科技人员承担,使他们在科研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又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一定的影响,便于他们今后***申请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这已被证明是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成功之路。
我省在杰出青年人才培养上还远远落后于全国,从1994年实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制度以来,“截止到2006年底,杰出青年基金累计资助1649人”,2007年资助170人,至今共计资助1819人,我省仅有江西农业大学黄路生一人于2004年获得资助。我省提出到2010年,重点培养5名左右冲刺“两院”院士的后备人才,而前面已经分析,今后科学家如果没有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几乎不可能当选两院院士。因此,我省要培养院士,首要任务是培养能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人才。
根据我省经济及科学技术现状,我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多培养或引进博士。近年来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为博士,也就是说,没有博士学位,就不可能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因此,要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就必须拥有博士学位。我省首先要重视博士生的培养,而目前我省博士学位点数量还太少,博士生数量也少,而且培养的博士生质量也不高,到2007年,我省自己培养的博士生,还没有一个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就是一个例证。因此,要尽快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或引进有培养前途的优秀青年博士。
2、侧重基础理论学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领域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所需经费较少,而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需要先进的仪器设备,也需要昂贵的试验材料,因此,需要***府提供大量的科研经费,而我省经济现在还不是很发达,还拿不出太多的钱投入到科学研究中,要出大的成果并不容易,而在基础理论方面取得突破,或许可能性更大。因此,我省要侧重于支持基础理论研究学科,如数学、管理科学等。
3、对于有培养前途的杰出青年人才,不要动辄提拔到行***岗位上来,那将极大地影响他们做出更大的科研成果。无数事实已经表明,一些在科研中作出了突出成绩的优秀的学者,在提拔到行***岗位上担任领导职务后,就再也做不出重大成果。要吸取这方面的教训,对于有成就的青年科研人员,要提供非常好的条件,包括工作、生活等,使他们心无旁骛,全心全意投入到科研中。
当然,国家杰出青年不是凭空产生的,要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必须在科研上作出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事实表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的人,在获资助之前,多数已经获得过其他基金资助,或者受到过奖励,如***“青年教师奖”、***“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等,“科技奖励具有增强效应,得到社会承认和褒奖的科学家会受到鼓励并享有更多机会”。许多事实表明,“越早得到高水平的奖励越能很快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得到科学共同体的承认”。鉴于此,江西省应尽早扶持刚刚获得博士学位、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可以仿照山东省的做法,设立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另据介绍,浙江大学对有希望争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的年轻教师进行先期投入,重点培养。江西省对于有潜质的青年教师,也应该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使他们多出成果,快出成果。
参考文献:
[1]赵学文,韩字.风雨十年励英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十周年回顾[N].人民日报,2004-10―20
[2]汲培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马太效应”现象分析[J].预测,2000,(5)
[3]左春明.在国内成“家”立业――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医科大学女博士王宪[N].中国教育报,1995-04-03
[4]江世亮.造就科学帅才的成功尝试[N].文汇报,2002-11-23
[5]朱道本.努力造就一批冲击世界科学前前沿的创新团队[N].光明日报.2006-04-06
[6]王捷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揭晓[N].文汇报,1995-04-15
[7]马晓岚.当初,我盯上“***基金”――陈章良细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原委[N].科学时报,2004-06-14
[8]佚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揭晓近两百学者获资助[N].江南都市报,1999-11-04
[9]陈宜瑜.序言[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十周年巡礼[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0]张香平,刘容光.以人为本谱新曲――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十周年思考[N].人民日报,2004-10-23
[11]人民日报评论员.加快培养新世纪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写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十周年之际[N].人民日报,2004-10-19
[12]史晓敏,彭杰,官建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产出绩效比较[J].科技与管理,2004,(1)
[13]黄宝晟.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03,(5)
[14]赵亚辉.为中国科技腾飞助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佳洱院士访谈录[N].人民日报,2004-10-19
[15]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报告(1997、2000、2002、2004、2006年)[M].北京:科学出版社
[16]陆彩荣.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需“瘦身”[N].光明日报,2006-08-29
[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概况(1993--2003年度)[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十周年巡札[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8]王家平,姚刚.浅析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对我所基础科研的显著促进作用[J].中国科学基金,2007,(6)
[1 9]江西实施领***人才建设工程.培养院士后备人才[N].江西日报.2005-03-12
[20]陈广仁,齐志红,朱宇,黄永明,崔琦.从中国数学会三大奖谈中国科协所属学会科技奖励[J].科技导报,2007,(22)
[21]刘继荣,杨潮.试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8,(15-16)
责任编辑:包礼祥 责任校对:沐梓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院士中的“国家杰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