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大科技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团队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联合攻关的强有力组织保证。本文从科技创新团队的内涵及特点、意义及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思考
科技创新团队是实现科研攻关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资源有效整合的组织形式,同时也是优秀人才创业的平台。加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力度,实施集团式作战是当今“大科技”时代增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的必然和根本保障,同时也是提升科研单位科研能力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科技追赶并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举措。
1 科技创新团队的具体内涵
1.1 科技创新团队的概念
科技创新团队主要依托的是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学科等创新平台,围绕优秀领***人才组建科技团队,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机整合;主要从事对经济社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基础研究和支撑引领作用的的应用性研究。创新团队的学术水平在同行中应具有明显优势,所从事的研究应具有明确的产业化前景或知识产权目标,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具有创新潜力且具体可行。创新团队应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科技问题,专业、年龄结构合理,且人员之间应该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任务分工明确,合作机制良好,协作氛围浓厚,对团队所承担的研究任务能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1.2 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特点
1.2.1 共同的价值观
即团队成员之间对团队理念、学术道德、创新为本有共同的追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共同进步是科技创新团队文化的精神内涵。
1.2.2 良好的创新素养
科技创新团队重在“创新”二字,极力追求开拓性的思维和争创一流的学习精神是团队建设努力的方向。
1.2.3 清新严谨的治学学风
良好的学风是科技创新团队的灵魂、气质和立足之本。优秀的创新团队营造的是学术包容、失败宽容、自由平等的学术风气。这样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相处更为融洽,有益于创新火花碰撞激荡,使创新研究的氛围更浓厚。
1.2.4 浓郁的合作氛围
创新团队要在充分尊重个人兴趣和成就的基础上,大力弘扬团队合作精神,营造协同攻关、顾全大局、和谐共进、团结奋斗的氛围,塑造创新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1.2.5 开放的文化理念
在创新团队中要倡导有高远的全球视野,重视不同文化的沟通借鉴、合作交融,大力加强科研合作、学术交流与合作。开放的文化理念对以创新为已任的团队而言是一种氛围、一种动力,更是一种优势。拥有厚重文化底蕴的科技创新团队,无论规模大小都势必稳固与优秀。
1.3 创新团队的结构
创新团队应该由五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团队带头人、核心层、执行层、辅助层及协作层。
1.3.1 团队带头人
创新团队带头人作为科技领***人才,必须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应把握团队的科研方向,引导、领导团队成员开展科研创新。同时具有战略眼光、关注长远利益、聚集团队核心能力,兼顾团队人才培养,实现个人与团队创新能力的共同提升。
1.3.2 核心层成员
核心层成员要求掌握所处专业的发展前沿,并具有带领团队小组成员开展某个科研方向的学术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该层次成员思路活跃,创新意识突出,大局观较强,数量不要求过多,也许只有2-3个,这取决于团队的研究方向。
1.3.3 执行层成员
执行层成员即创新团队普通成员,应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知识结构呈互补交叉型,利于开展具体工作,符合团队集成创新的要求。
1.3.4 辅助层成员
辅助层成员指从事实验室管理、资料收集和后勤保障等科研辅助工作的人员。
1.3.5 协作层成员
协作层成员是创新团队应用生产实践的合作者,包括企业、协会、中介等机构,协作层成员构成了创新团队社会网络,是对团队领域的延伸;创新团队借助社会网络可以获得信息和互补性资产两种资源,从而支持创新团队创新使命的实现。
1.4 创新团队的分类
根据创新团队从事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团队、应用研究团队、开发型团队以及综合型团队。
1.4.1 基础研究创新团队
基础理论研究是科学进步的基础,基础研究创新团队应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致力于研究学科发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促进学科的深入发展。其研究周期较长,成果多体现为专著或学术论文,且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经济效益是间接地或者潜在的,成果的性质具有公益性和无偿共享行。
1.4.2 应用研究创新团队
应用研究团队主要实现的是基础理论如何应用到实践,为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提供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成果除了科学论文、专著还有专利和新产品等。团队的组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成员既有理论基础扎实的科研人员,也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规模较大。该类型团队的研究周期也比较长,一般都在3-5年以上。
1.4.3 开发型创新团队
开发型团队负责将现有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生产实践为主要目的。具体工作是基于应用研究团队的成果(专利、技术或者产品),通过示范推广或者实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团队规模大,成员成分复杂,涵盖了研究开发人员和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技术推广从业人员,甚至销售人员,且上述人员所在单位并非来自单一的科研机构,应该还包括负责推广应用甚至销售的企事业单位。开发型团队项目研究周期一般在2-3年左右,相对较短。
1.4.4 综合性创新团队
综合性创新团队的组建,是为了集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型三个创新团队的优势,弥补单一专业化团队存在的不足。从基础研究到开发,到最终进入推广应用领域,形成现实生产力,瞄准需求,连接源头直至终端,铺设完整的科技产业链。综合性创新团队采取的是科研大协作方式,团队规模巨大,优势显著,应是现阶段推进我国创新国家建设的主体。
2 组建科技创新团队的现实意义
2.1 创造学科品牌,形成特色方向和学科亮点
一流的人才队伍是一流学科发展的核心,更是科技成果得以创新的保证。通过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组织起大量优秀的学术队伍,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并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培养、锻炼科技人才的创新意识、管理能力、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才能使科学研究纵向深入,横向融合,建设出有特色的优势学科。
2.2 充分整合科技资源,是大科技时代科技创新的组织保证
现代的科学技术研究更多地走向综合化、大型化,大科技时代科技创新主要采用社会建制化的活动方式,科技创新团队是实现科技活动社会建制化的基本单元。为完成一项综合性的科研任务,面对专业化带来的个人知识和技能的有限性,科研人员必须(下转第107页)(上接第64页)转而采取团队方式,应用集体智慧,多学科或跨学科合作。
2.3 有效提高科技创新效率,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
***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决择,并把创新提到了实现科学发展、推动民族振兴的战略地位。2006年2月***相继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策》,着重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
科技创新团队建立可以规范科研人员的行为,有效地把个人目标融入和升华为团队目标;在科技创新团队中成员间可以实现技能互补,通过相互帮助和支持,既能增进工作热情,又可提高队员的创新效率。另外自我管理工作团队形式,可以使管理者主要精力集中于具有前瞻性、整体性的重大问题,搞好战略规划,提高管理层的工作效率。
2.4 创新团队建设的重点在团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任何学科、任何研究工作仅靠一、两个人是很难发展的,也不具备可持续性。创新团队的建立就是要把具有年龄、学历和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知识和个性特点有别的人员组织起来,让不同的知识结构、学术背景和思维模式在工作中相互启发、优势互补、博采众长,形成由学科总带头人、学术方向带头人、骨干后备队伍组成的优秀科学家群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3 创新团队的管理与支持措施
3.1 重塑学风,提供良好机制
创新和成功都离不开个性特色的充分发挥和团队的协助。良好的学风既有利于个性特色充分发挥,也利于塑造团队内部宽松、和谐、活跃、自由的学术氛围,但学风的塑造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3.2 汇聚人才,搭建学术梯队
广开贤路,积极培养和引进国内外领***型人才担任创新团队的首席科学家或科研骨干,鼓励参加各类学术团体并担任一定的职务,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打破人才的部门、单位界限,支持跨学科、跨部门、跨单位组建创新团队和聘任团队成员;在专家推荐、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人才引进、辅助人员配备、研究生培养计划等方面给团队带头人及骨干人员予重点支持和倾斜。
3.3 依托人才,争取科研项目
支持和鼓励团队成员申报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承担国家、省部和国际合作等重大科研项目;开展横向联合和协同攻关。通过各级别项目的实施,培育和申报重大科技成果。
3.4 科学考核,以业绩论成效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和方法是客观评鉴一切科技创新团队成效的不二法门。在对创新团队的整体考核过程中,公开和明示考评目标、考评指标、考评主体、考评标准、考评方法、考评程序、考评周期、考评结果、考评使用等全程信息,同时综合考虑工作成果形成时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考评除了采取年度考核方式,还应该引入中长期考核等方式,并开展有效的绩效考评沟通与反馈,加强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才能不断激励和促进创新团队的成长成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