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蕻良是曹京平的笔名。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中国的上个世纪3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的白色恐怖,日本侵华战争的蹂躏,把中国折腾得千疮百孔。曹京平为了避免迫害,在写完小说之后,突发奇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名字。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印象很深的东北红高粱中的“红粱”移作名字。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所以,他灵机一动,就将“端木红粱”中的“红”字改为“蕻”了。但是“端木蕻粱”又不像人名,就又把“粱”改作了“良”。这样“端木蕻良”就成了曹京平的笔名。
端木蕻良的作品,大都以东北故乡为背景展现出在民族与阶级的双重压迫下人民的灾难和战斗。作家怀着忧郁的心情眷恋故乡的土地为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而愤怒。爱与憎交织的思想基调贯穿于他的主要作品和人物身上。作品场面宏伟笔调细致有些细节描写十分突出以浓郁的风土人情和方言渲染出强烈的地方色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端木从香港回到北京。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他多次到农村、工厂和部队深入生活,并创作了《墨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等大量讴歌新生活的散文作品。端木用诗性的笔法描绘极富地域特色的自然风光,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而内心的情感也从中自然流淌出来。十年浩劫后,端木以更大的热情和更勤奋的创作加入了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历程,先后写出了《怀念老舍》等一批散文和文化随笔,《江南风景》等一批中短篇小说,而尤以长篇小说《曹雪芹》影响卓著。1996年10月5日,这位跨越现当代文坛的辽宁籍著名作家,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四岁。
数不尽的花草
端木蕻良
草原上有数不尽的花,万里草原上开遍了万里的花,这么一幅漫无边际的草毡铺开去,铺开去……简直没有尽头。
草原上的野花随着星辰转换,室女座当令的时候,粉妆玉琢的大朵的山芍药到处开;天琴星当令的时候,野罂粟花开了;狮子座当令的时候,金针花开了。
呼日伦花放蕊,草原上羔肥圈满;紫苹苹花放蕊,初生的三河马小马驹像梅花鹿似的跳跃着;僧帽花放蕊的时候,那西莫特母牛每头每天可以给挤奶姑娘六十多磅。
草原上有两个湖泊,一个是呼伦池,一个是贝尔湖。传说她俩原是两姊妹,呼伦是姐姐,贝尔是妹妹,她俩把草原上的雨水储藏起来,然后再舀给牧民们,为他们饮牛饮马。在苏木布勒山还是一块石头的时候,松达赉海还是一滴水的时候,这里就铺了青草,开了野花,但是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娇艳,就像草原上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的牲畜群一样。
那仿佛用绸片缀起的黄色的花朵,像一个小小的金碗似的倾斜在亭亭的长茎上,这是野罂栗,花落了结成果子,果浆有一种特有的香气。那长得像翠鸟的嘴儿似的,一串串的紫色的花,它是百步根,牧羊人都认识它,而且常常在背包里采集着一些百步根,因为用它煎的水,可以把生病的羊治好。那轻盈得比得上一只只小燕子的小蓝花,它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做天仙子。老农都认得它,因为它是最好的农药。那像放大了白高梁花一样的花儿,生得遍地都是,这就是人们都知道的韭菜花。它那几何形的花序别有一种诱人的风致。那开得最茂密的蹿得最高的,就叫柳蒿芽儿花,它一开就是一大片,像翠蓝的云片一般覆盖在草原上面……
草原上到处都是草,有草就有一切。草的丰收就是牛羊的丰收。我们这里有多少英雄打草队,他们用光荣的英雄名字来命名,队,队,还有更多的队,他们就是要收割更多的草。
俄勒特鸟开始鸣叫的时候,夏天来了。雨水渐渐多了起来,草儿几天就催起来。盘错的草根下面都蓄着雨水。草儿水气重了,显得花叶都沉甸甸的,不愿抬起头来。风儿来了,也只能是在草顶上掠过,草棵则纹丝儿不动。空气是湿润的,嫩黄色的黄鹂在飞鸣,来到这里的人都说:“风光恰比江南好!”
是呀,任什么地方也没有这么大的草毡,任什么地方也没有这么多的花。它明媚秀丽,而又宽阔雄浑。从它心中涌出来的歌声,是色拉西的马头琴的声音,是琶杰即兴诗的声音,是哈扎布唱歌的声音……
草原的花儿永远在我的心头盛开着,不管我在天安门前参加那万人歌舞的夜晚,或者是在我独坐案前静静地工作的时候……
(节选自《在草原上》,中国呼伦贝尔网)
心灵花开
节选的部分以内蒙古大草原的花草为描写对象,采用总―分―总,最后以“草原的花儿永远在我的心头盛开着”来收束的方式来安排结构。写花,不仅从不同的角度来叙写,而且还通过引用传说突出草原的野花“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娇艳”;不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各具特征、意味的多种野花,而且还寓情于景,表现了作者的情思。写草,将草与丰收联系起来,并将草儿置于草原特殊的环境之中来叙写,突出的是“风光恰比江南好”。而合写花草和结尾的文字,则是以议论和抒情的方式,表达作者对内蒙古大草原的体悟和真挚、炽热的情感。
且读且思
1.读了选文,你对内蒙古大草原的印象如何?
2.你怎样理解下面的句子?
空气是湿润的,嫩黄色的黄鹂在飞鸣,来到这里的人都说:“风光恰比江南好!”
3.品析下面的句子。
①那开得最茂密的蹿得最高的,就叫柳蒿芽儿花,它一开就是一大片,像翠蓝的云片一般覆盖在草原上面……
②草儿水气重了,显得花叶都沉甸甸的,不愿抬起头来。
4.选文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墨尔格勒河
端木蕻良
我走过多少河,没有趟过这样的河,我看过多少水,没有见过这样的水。
在碧绿的草茵上面,墨尔格勒河宛转萦回地流着。它像中国古典***案的云子卷,它像锦袍上的绣花绦子,它像一线嵌银的银丝,镶嵌在碧玉的冰盘上面,它又像春天里一缕情丝,系绊着从它身畔走过的行人。
有人说,墨尔格勒就是对流水的意思。因为它简直是九转回肠,百结相思,水路纠曲,辗转翻折,这段儿向东流,那段儿向西流,这段儿向南流,那段儿又向北流。
有人说,墨尔格勒是聪明河的意思,因为这条水,含情脉脉,顾盼生辉,流动着一副伶俐巧慧的眼波的原故。
也有人说,墨尔格勒是交结的意思,因为它曲曲弯弯,缠绵不断互相纠结的原故。
墨尔格勒河没有好宽,窄窄的一幅绦带,尽是任情折转,成为全国第一条曲水。历来人们都艳称兰亭曲水,但是兰亭的曲水怎么能比得上墨尔格勒河的百转千回!
墨尔格勒河有二百多里长,它从不忘记打转盘旋。恋家的孔雀一步一回头,滋润着草原的河水,一步一转弯……
这一带草原就是蒙古族的发源地。现在这里仍然是纯牧区。这里河流多,水土肥,所以牧草丰美。墨尔格勒河就像母亲的襁褓衣带似的萦绕着草原上的儿女。
现在陈巴尔虎旗的二十八万只牛马,都正在饮着同一条河的流水……沿着墨尔格勒河都是牧民的夏营地,牧民们都临时在这里搭上轻便的蒙古包,在两岸丰腴的草甸上放牧。
墨尔格勒河清楚地记得,在最早的年代里蒙族健儿骑着马背着箭袋在它的两岸狩猎的光景。墨尔格勒河更清楚地记得,在过去的年代里,这里曾经受到过大风雪,夺去他们的牛羊和马群。墨尔格勒河更清楚地记得,牧民幻想着一位苍天赐给的英雄,阿斯尔查干海青,他征服了可怕的牛羊的瘟***。墨尔格勒河也清楚地记得,人们传说聪明的“朝代”坐着勒勒车到处传播舞蹈,用欢乐的舞蹈和慰抚的歌词来消除病痛女人的苦恼……
只有今天,墨尔格勒河才流出幸福的奶汁哺育着草原上的儿女,看到他们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骑上快马飞驰……
只有今天,墨尔格勒河的美丽才全部焕发出来。蒙族姑娘穿着绿色库缎的袍子,要是不系上一条彩绸的腰带,那怎能行呢!呼伦贝尔草原要不流过一条宛转轻盈的墨尔格勒河,那怎能称得上美丽呢!
也只有今天,草原上的儿女才能报答以满天星斗般的牛羊,清泉般的马奶酒和牛奶酒,还向她奉献了欢乐的歌舞。
也只有今天,墨尔格勒河的名字才传遍了南北东西……
而且,只有今天,也唯有今天,墨尔格勒河岸边才成为改良三河马的基地。
看呀,栗色的三河马,游龙似的沿着墨尔格勒河奔驰着。
蒙族人民自古是喜爱马匹的,他们在蒙古包的进口上面,总是画着一匹奔驰的宝马,腾空飞驰,用这来代表他们对于幸福的向往。蒙族人民相信幸福的紫气一定会从东方来。果然,东方红了,太阳升起来了,紫气果然从东方来了。也只有今天,这沿着墨尔格勒河飞腾的宝马才有了现实的意义。
让宝马更飞腾吧,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幸福永远会像墨尔格勒河一样萦绕着大草原!
(节选自《在草原上》,中国呼伦贝尔网,有删改)
思绪飘扬
节选的部分以议论、抒情为主,而又糅合记叙、描写,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如选文开头一段的议论,就抒发了作者第一次见到墨尔格勒河时的震撼、惊奇、赞美之情。接着的第二自然段紧扣其特点,先用一句话予以生动地描叙,突出其背景之美和宛转萦回的特点,然后第二句用四个排比分句,分别用四个比喻来描摹、赞美墨尔格勒河,抒发了作者特有的感受。语言简练生动且富于变化,这是第二个特点。如“有人说……因为……”,有三段都使用了这一格式,可整齐之中又有变化,简练的语言与生动的语言各领,叙述与描写融于一炉,颇具情趣。
且读且思
1.墨尔格勒河有什么样的特点?(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2.你怎样理解“有人说……也有人说”这三段文字?
3.“只有今天……而且,只有今天……”这五个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4.选文的最后四段都与马有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耐 力
端木蕻良
鸽子,在天空飞着。人们把哨子挂在它的腿上,从天空里,便飞来悠扬的哨响。
天是晴朗的,只有一两片白云。鸽子在空中盘旋。鸽子的翻腾,从哨子发声的波折中,也可以听出来。
鸽子一群一群地飞着,在罗马的古堡上飞着,当但丁第一次和碧蒂利采相遇的时候,鸽子就在那儿飞着;鸽子在天安门前飞着,在北京城刚刚建造起来的时候,它们就在这儿飞着。
鸽子有凤头的,有黑翅的。有纯白的,还有带芝麻点儿的。但翅膀都同样的矫健。
鸽子的眼睛,透着爱的光。它会把食物用嘴吐出来喂养小鸽子。据说鸽子老了,它孵养的鸽子,也会来喂养它……
鸽子的翅膀,没有海鸥那么长,也没有鹞子那么大,更没有鹰那么会在高空中滑翔……但它的翅膀却比它们都强……
鸽子是喜欢群居的,但也能单独飞行,在它完成最远的行程的时候,常常是在单独的情况下做到的。
在这个远程的飞行里,它几乎是没有东西吃,也没有水喝,就是不停地飞。不达到目的地不停止。鸽子横渡海洋,白天和黑夜都不停地飞行。在海面上没有什么可吃的,海水也是不能喝的,半途也没有地方歇息,要是有岩石的地方,那已是到了海的那一边了……
骆驼能征服沙漠,鸽子能征服天空……
骆驼不会像马那样奔驰,鸽子也不会像海燕那样遨游。但鸽子和骆驼相比,同样都有耐力。它们的耐力是坚强的,漫卷的黄沙和凶猛的台风在它们面前,都为之失色……
它们的耐力,使它们总是能到达它们要去的地方。在沙漠里几乎找不到中途倒在沙里的骆驼,在海洋里也看不到中途跌落的鸽子。
骆驼和鸽子,同样没有剑拔弩张的样子,它们的眼睛都含着羞怯的光。但是,它们的眼睛,从不被沙子迷住,也从不怕狂风的吹打……
骆驼的峰就是一座拱桥,它沟通了东方和西方的文化,驼铃是最可靠的信使,最动人的信息……
鸽子是忠诚的,它能把***事机密准确无误地带到指挥员的手中……
鸽哨又在我的头上响起来了,我听到它,并不感到它的声音不大,而是觉得整个天空都在它的声音里变小了……
(选自《时文选粹》,南方出版社)
读后絮语
这是一篇哲理小品。它由鸽子发端,又由“鸽哨又在我的头上响起来”结束全文。本文借物抒情,选取具有耐力的鸽子和骆驼两种动物,通过对比赞美它们为到达目的地而不倦前行的执著、坚忍、忠诚的品质,实则赞美人类的品质,寓意深刻。小品文讲究文采,阅读时要认真体会。如“骆驼的峰就是一座拱桥,它沟通了东方和西方的文化,驼铃是最可靠的信使,最动人的信息……”这一段,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赞颂了骆驼忠贞的品质和奉献精神等。
且读且思
1.鸽子和骆驼有哪些相似之处?
2.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答题。
它们的耐力是坚强的,漫卷的黄沙和凶猛的台风在它们面前,都为之失色……
(1)句中的“它们”指代的是什么?
(2)对这句话作点赏析。
3.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体验,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耐力,是一种不显山不露水的执著;耐力,是一种_____________的坚韧;耐力,是一种_____________的忠诚。
4.“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请你就鸽子谈谈对“豪杰”、“丈夫”的认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端木蕻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