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范文第1篇
一、调查问卷情况及分析
此次调研,昆明中支共发放460份调查问卷,主要涉及《条例》执行情况、现金管理的主要目的、现金支付变化趋势、单位之间转账结算资金的起点数额、设定开户单位库存现金限额的主要目的、现金交易最难核实的环节、现金使用量最大的领域以及与现金使用关联度较高的因素等方面。
(一)《条例》执行效果有待加强
调查中,“听说过”《条例》的占36.6%,“听说过,但不了解具体内容”的占40.52%;认为《条例》执行“好”的占36.94%,“部分执行”的占52.93%。
(二)实施现金管理可以达到多重目的
认为现金管理应具备“反腐败”功能的占30.24%,认为“反偷逃税”的占30.24%,认为“反洗钱”的占23.25%,认为“防止私设‘小金库’”的占14.47%。
(三)现金支付呈现递减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手段的运用,46.17%的人员认为,目前社会的现金支付相对于非现金支付的比例从总体上看呈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
(四)使用现金支付的原因多样
使用现金支付的人员认为,其之所以使用现金最主要是因为自己习惯于现金交易,此外,交易对方可能愿意接受现金,而且使用现金比较安全、快捷。
(五)单位间转账结算资金的起点应提高
有30.63%的人认为起点数应为5000元,认为“10000元”的占22.1%,认为“20000元”的占19.91%
(六)设定开户单位库存现金限额有重要作用
设定开户单位库存现金限额有助于防止私设‘小金库’、维护单位资金安全和防止偷逃税。
(七)现金交易最难核实的环节
由于企业间资金未来频繁,所以企业向个人账户转账的资金来源和用途难以做到实质性核实。
(八)原材料收购和商品零售是现金使用量最大的领域
商业银行和用户客户普遍认为之所以在原材料收购和进行商品零售时将使用大量现金,是由于非现金支付工具不便利以及支付习惯所致。
(九)应积极探索非现金支付工具
接近一半的人员认为,银行卡携带方便、安全,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此外,35.07%的人员认为,随着金融网络科技的推陈出新,网上银行也是新兴支付工具。
(十)现金使用关联度较高的因素
一半以上的人员认为,能使用银行卡的消费网点太少、部分商家对刷卡收取额外手续费、以及支付习惯等因素是使用现金的主要原因。
二、现场访谈情况
现场访谈主要围绕如何加强对预算拨款单位的现金管理,以及如何完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展开。
(一)加强对使用预算拨款单位现金管理的建议
第一,应说明预算用途,加大监管力度,使用预算拨款单位的上级财务部门对使用预算拨款地位的下级财务部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检查现金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用途是否与预算相符。
第二、全社会应形成一整套有效的现金管理体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第三、应加快发展金融电子化,行***机关减少使用现金,不坐支现金。
第四、应加强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建设,扩大银行网点。
第五、应要求使用银行转账,推行公务卡。
(二)修改《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建议
一是《条例》实施时间长,不适应经济发展。应普及非现金支付工具知识,培育非现金支付运行环境。可考虑降低非现金支付使用成本,增强现金违法使用惩处力度。
二是应增加国家职能机构在现金管理监督中的作用。由人民银行对单位取现进行额度管理。突出税务部门对现金逃税的稽查功能。
三是应细化《条例》条款,对提取现金加收手续费,大额现金累进加收手续费。
四是现金收付交易首次确认身份应由1万元提高到5万元。
五是应严格控制1万元以上大额提现,提现用途应细化。
六是单位账户转账金额起点应由1000元提高到2万元。
三、完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建议
(一)完善实现现金管理功能的配套措施
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赋予了现金管理最主要的功能是“反腐败”。通过现金管理来预防腐败,需采取机关、企事业单位从金融机构大额提现应说明理由,对机关、企事业单位以现金形式支付进行数额限制,对机关、企事业单位从金融机构大额提现或短期内多次提现加收手续费,以及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库存现金数额进行限制等措施。
(二)建设规范现金交易管理有效机制
由于银行很难对现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审查,致使非法现金交易主要集中在地下钱庄。现实中,使用银行卡能有助于减少社会现金使用量,有助于防范洗钱行为。但是,银行卡消费店太少、刷卡成本高、支付习惯与现金使用高度关联等因素,导致了现金使用量增加,所以,从长远来看需加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管理,防止空壳公司套现,加大反洗钱力度,严厉打击从事非法套现的公司和个人。
(三)提高单位间转账结算资金的起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社会的现金支付对于非现金支付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但我国目前的汇票、支票、信用卡等支付工具尚不发达,习惯于现金支付等诸多原因,致使现实中的现金支付比例和数额较大,现金管理非常困难。从《条例》的执行效果来看,单位之间超过1000元以上的资金往来必须采取转账结算的规定的执行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需要修改。
(四)完善现金提取和转账的相关规定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范文第2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fect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Cash Management Provisional Regulation are discussed.
关键词: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制度;不合理现象;修改
Key words: Cash Management Provisional Regulation;system;the unreasonable phenomenon;modification
中***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142-02
目前是我国现金管理最基本的规章制度是***于1988年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依此制定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当时我国还处在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时代,在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该条例为加强开户单位现金库存限额管理,控制坐支行为,实现信贷现金双控制,有效地防范货币过量发行和治理通货膨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及不断深入,特别是1993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建设,25年来我国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变,在经济体制转型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我国现行现金管理条例的局限性日益明显,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集中表现为《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一些规定明显不适应当前实际情况,给现金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根据现在的经济发展现状,条例中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现金管理手段、方式和内容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现在商业银行对客户提现用途的真实性难以审核,客户在提取现金时写明大额现金支付用途一般为“工资”、“备用金”、 “还借款”等几个项目,银行难以确认提现的真实用途及把握开支是否合理。建议增加更多的支付用途项目,以便于银行审核。
②在条例中规定:“开户单位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者从开户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当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坐支单位应当定期向开户银行报送坐支金额和使用情况”。该规定的目的是促使资金尽快回笼,但忽视了资金的一致性,人为地将现金划为收入现金和支出现金两类现金。在实际工作中不切实际,禁止坐支的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
③条例规定:“开户银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核定开户单位三天至五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库存现金限额。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可以多于五天,但不得超过十五天的日常零星开支”。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现金开支活动的多样化,对开户单位核定库存现金限额的规定很难做到。
④当初现金管理对象范围窄。我国已从单纯的国有经济变成今天的各种经济成份并存,随着其他经济实体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变得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⑤现在经济活动中,实际现金使用范围现金使用量已大大超出条例的规定。条例规定的结算起点低现金使用范围窄,同时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现金使用量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大,致使原来规定的转账结算起点较低。对新形势下的现金管理,目前人民银行缺少强有力的***策支持。
⑥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各种银行卡、信用卡等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提现量极大增加,所产生的这些新问题在25年前颁布的条例中都没有明确规定,为此带来的新问题给中国人民银行加强现金监管带来了极大的被动。
⑦条例中规定:“转账结算凭证在经济往来中,具有同现金相同的支付能力。开户单位在销售活动中,不得对现金结算给予比转账结算优惠待遇;不得拒收支票、银行汇票和银行本票”。但在实际中,由于我国还没有完全建立一个市场信用评估体系,企业的信用度不好,导致我国现行票据的兑现率不高。于是各部门更倾向于现金交易,以保证资金的及时回笼,故在实际对现金交易给予一定额度的折扣,对票据的歧视普遍存在,以上规定与现实市场经济行为不相符。
⑧条例中部分条款与相关***策法规相悖。如对储户提现额的限制同《储蓄管理条例》中“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储蓄工作基本原则相悖;对开户单位违规支现由开户银行进行处罚的规定与《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由人民银行进行处罚的规定相冲突。
⑨根据条例规定,不得将企业资金划转个人账户。在实际报账业务中涉及给付的每笔业务都要开支票给报账人员,而不能将给予职工个人的出差补助等款项通过转账给职工个人账户,从而增加了出纳工作量。有些银行还规定每笔业务都收取手续费,无形中又增加了单位每笔业务的做帐工作量。
⑩条例规定,金融机构负责现金管理工作具体实施,对开户单位的现金使用进行监督,但随着银行业的经济改革,各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已变成盈利性股份公司制企业,早已不能再继续承担***府监管职能及行***管理职能。谁的监管力度大谁就会失去客户,这一切使金融机构丧失了现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11}在现在经济体制下,开户单位现金支出灵活多变,开户银行在确认上存在困难;同时出于拉客户、拉存款等商业竞争的考虑,银行对开户单位库存现金限额管理根本不到位;银行亦不想对开户单位的现金开支行为进行审核及跟踪监控。
{12}条例自身缺乏可操作性,存在处罚依据不完整,对违反现金管理的金融机构没有明确具体的处罚条款;处罚主体缺位。
针对以上出现问题,建议结合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对现行条例进行以下修改:
①暂行条例规定单位的转账结算起点为1000元;建议将法人其他组织的转账结算起点提高到5000-10000元。
②取消库存限额管理和结算起点,或按存款余额一定比例设定单笔或当天累计提现限额势在必行。
③取消不准坐支的规定,不再将现金人为地分成收入现金及支出现金两块。
④尽快推行公务卡的使用,用以代替现金开支,减少财务报账工作量。
⑤中国人民银行应尽快建立对信用卡、公务卡、网上银行等金融工具的监管条款,以适应现实情况,达到监管现金使用的目的。
⑥完善现金管理工作体系。强化中国人民银行在现金管理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强化人民银行监督检查职能,建立健全人民银行现金管理***检查制度,对发现的违规问题进行及时查处,维护良好的结算秩序和现金管理秩序。
⑦鉴于银行业务活动的市场化,不再赋予商业银行太多的现金管理监督职能,应由***府担当的职能回归***府,***府的财***审计部门要担当起监督行***企事业单位的现金管理职能,增加人民银行和***府各相关部门的责任约束。
⑧建议在现金管理工作中,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导,人民银行应有专门的机构与人员对现金收支行为进行监控,商业银行做好配合服务工作,形成中国人民银行、财***、税务、审计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
⑨同时将特定非金融领域纳入现金管理的义务主体范围,将管理对象扩大到一切经济单位和个人的现金收支活动,增大防洗钱力度。
⑩加快建立全国一体化的支付结算网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小额支付系统跨行资金清算平台为人们提供更高效的结算工具。
{11}由于网络的发展,银行要加强对电子货币、网上银行等的领域的现金管理。要建立大额和广泛的和可疑现金交易报告制度,任何在交易中可能使用现金的行业都负有报告的义务,以加强整个现金支付体系建设。
总之,通过对现有现金管理条例的调整,使我国的现金管理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更趋于合理规范。
参考文献:
[1]刘希阳.当前现金管理条例滞后问题分析及建议.
[2]段建朝.论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现金管理.
[3]王加.现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修改完善之思考.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范文第3篇
据统计,2007年全国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支付业务约154.5亿笔,金额59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7%和26.3%。全国使用票据办理支付业务9.8亿笔,金额236.5万亿元,同比笔数下降17.9%,金额增长5.2%。全国使用银行卡办理支付业务136.1亿笔,金额111.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7%和57.9%。使用汇兑、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办理支付业务8.6亿笔,金额24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9%和40.8%。截至2007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为15亿张,较上年同期增长32.6%。其中,借记卡发卡量为14.1亿张,较上年同期增长30.4%;信用卡发卡量为9026万张,较上年同期增长82%。2007年,银行卡消费额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1.9%,比2006年提高4.9个百分点。2007年底,全国银行卡受理特约商户74万户,POS机118万台,ATM机12.3万台,同比分别增长41.9%、44.4%和25.8%。
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支付业务笔数、金额虽然增长较快,但是通过对现金与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使用占比情况分析表明,社会对现金结算的依赖性仍然过高,据对我辖区统计分析,非现金结算业务量占比仅为19%,现金结算占比为81%。非现金交易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城区,使用者大都是企事业单位、***府机关、社会团体、经济、金融服务等单位,用于日常经济往来。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业经济对现金支付结算工具依赖性强,商业零售、服务行业、个体经营户、城乡居民主要的支付方式为现金结算。制约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占比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一、现金管理偏松。开户行对开户单位现金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自1988年***颁布《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人民银行制定《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来,人民银行加强了对现金管理业务的监管,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陆续制定了一些相应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近些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金管理出现了放松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现金管理制度太散乱且时效性较差。现金管理方面的制度主要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关于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金融机构个人存取款业务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通知》等等,由于这些制度规定七零八乱的分散在多个文件中,学习翻阅时要逐个地去查找,太费时费力,给顺利贯彻执行造成了诸多不便。另外就是适应性较差,单就暂行条例来说,其颁布已经有二十年了,这期间国民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些条款早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2.开户银行没有积极性。暂行条例第四条“……开户银行依照本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负责现金管理的具体实施,对开户单位收支、使用现金进行监督管理。”、第十七条“开户银行应当加强柜台审查,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开户单位现金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并按规定向当地人民银行报告现金管理情况。”、第十九条“开户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现金管理制度,配备专职人员,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服务设施。现金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应当在开户银行业务费中解决。”应该说在暂行条例刚实施的几年中,开户行对现金管理工作还比较重视,建立健全了现金管理制度,配备了专职人员,加强了柜台审查,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开户单位现金收支情况进行了检查,并按规定向当地人民银行报告现金管理情况。但是后来随着开户行业务竞争的逐步加剧,各开户行相继加大了揽存、揽储的力度,为防止本行存款‘搬家’,竞相以提高服务为借口,尽可能地满足开户单位的要求,逐步放松了对开户单位收支、使用现金进行监督管理。据调查了解,我县各开户行原先配备的现金管理专职人员已取消多年,建立的各项现金管理制度也早已名存实亡。现在需按规定向县人民银行备案的大额现金支付资料既不全面也不及时。
3.公款私存,套取现金。由于开户行储蓄业务专柜营业时间比较长,储蓄人员都有揽储任务,储蓄人员经常到各开户单位,由其是存款大户单位,搞揽存活动,开户单位原本就有意逃避现金管理,就这样,二者各取所需,导致不少开户单位以财会人员的名义将单位的现金收入按个人储蓄方式存入银行套取现金,这给开户行、人民银行对现金管理进行监督和稽核增添了难度。
4.监督检查力度太小。暂行条例第四条“各级人民银行应当严格履行金融主管机关的职责,负责对开户银行的现金管理进行监督和稽核。……”人民银行是现金管理的主管机关,但是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人民银行对现金管理监督和稽核的频度、力度都很小,并且由于检查时间的限制,只能相征性地抽查很少一部分单位进行检查,这就造成开户行、开户单位在执行现金管理规定时存在侥幸心理和***思想。从山东省情况看,自2005年以来,济南分行每年组织辖区内分支机构人员统一行动,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对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包括现金管理业务在内的全面业务进行一次象征性检查,检查虽然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检查时间间隔太长,只国有商业银行就要四五年才能轮流检查一次,如果再检查其他金融机构,时间间隔就会更长,这就导致在不少年份中对多数金融机构出现检查真空,大大影响监督和稽核的效果。
5.处罚规定得不到执行,影响了管理的效果。多年来,各地人民银行虽然对现金管理进行了一些监督检查,但很少对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即使有处罚,也多半是象征性的,缺乏严肃性,更谈不上起到震摄作用,长此以往,开户行、开户单位对现金管理大都报无所谓的态度。
二、消费习惯因素的影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习惯,使消费者在日常支付活动中更习惯于使用现金进行支付。各地居民长期以来使用现金结算已习惯成自然,这使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识。
三、储蓄存款转账限制因素。长期以来,国家对居民在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实行只能存取现金不能办理转账的***策,并且对个人现金存取不加任何限制,使得居民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提取现金后再进行支付,这也是造成居民大量使用现金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收费较高。银行卡是居民使用数量最为广泛的一种非现金支付工具,但由于使用银行卡异地存取现金都要支付手续费,并且每年还要向使用者收取年费,因而居民使用银行卡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进一步向广大居民推广使用银行卡的成效。其他非现金支付工具如转账支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汇票等也都不同程度的收取手续费,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使用者对它们的选择。
推广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利国利民,为使非现金支付工具尽快在全国得到广泛使用,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进一步搞好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工作的建议:
一、尽快修订完善现金管理制度。既然是暂行条例,暂行了二十年不加修订完善,不管怎么样都说不过去。任何制度只有做到条理、简便,才容易得到较好的贯彻执行,为给相关人员学习及贯彻执行现金管理制度提供最大便利,应以暂行条例为基础,将《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关于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金融机构个人存取款业务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通知》等等现存的所有现金管理制度的合理内容加以合并吸收,修订制定出新的现金管理条例。并且,今后应做到,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时对现金管理条例进行修订。
另外,还应对储蓄管理条例进行修订,废除居民储蓄存款只能存取现金不能办理转账的内容,鼓励居民办理储蓄存款转账业务,凡办理储蓄转账业务免予收取手续费,加强对个人使用现金情况的管理,对大额现金存取实行按比例收取手续费。
二、加大现金管理检查处罚力度。近年来,随着基层人民银行管理职能的逐步加强,相关人员应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加强对现金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一是每年定期组织开户行对所有开户单位现金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二是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存在问题严重的开户单位,进行适当的经济处罚,以维护现金管理制度的严肃性。
三、搞好对现金管理及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学习宣传。一是组织人民银行、开户行现金管理人员加强对现金管理制度的学习,共同提高认识和管理水平;二是搞好对开户单位及社会公众现金管理***策知识的宣传,使广大群众切实认识到加强现金管理的重要性,并自觉配合现金管理工作,各金融机构网点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的作用,加强柜面宣传引导,大力宣传现金管理的***策和非现金结算工具的运用,并将各种非现金结算工具的使用范围、特点、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张贴公示,让客户清楚明白,使非现金结算工具真正被社会所接受;三是搞好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宣传,大力推广使用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使用现金结算不安全、不卫生、成本高,积极向广大群众推荐使用安全、快捷、方便的转账结算、信用卡电子支付手段等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大力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的推广使用。
四、引导个人使用支票。我国支票使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总体签发量和金额较大,支票在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中占较大比重。二是使用主体以企事业单位居多,居民个人签发支票较少。三是用途较为集中,支票主要用于商品交易、劳务供应、清偿债务等商务往来,在个人消费、缴付公用事业单位费用等方面应用较少。
使用支票的便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用途广泛。对于商品交易、劳务供应、清偿债务、日常消费、缴付公用事业费用等支付,无论金额大小,均可以使用支票。二是携带方便。支票是一种便于携带的纸质凭证,只占用很小的保管空间,非常适合随身携带。三是结算便捷。支付款项时,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收款人是谁,只须在支票上记载出票日期、金额、收款人名称等事项,并在指定位置签章,其余的工作全部由银行完成。收款人在收到支票时,可以将支票送交自己的开户银行委托收款,可以直接到付款人开户银行提示付款,也可以根据需将支票转让他人。
长期以来,由于受个人使用现金的偏好、社会信用环境和宣传推广力度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个人使用支票的业务量不大。为扩大转账结算,减少现金使用,提高个人支付结算服务效率和水平,丰富个人支付结算手段,中国人民银行应积极引导个人支票业务发展。
五、出台鼓励措施。改变居民的支付方式是一种国家行为,国家在非现金支付工具实际推广过程中,对使用者应出台一项鼓励措施,对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给予优惠。为使广大公民尽快接受并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对凡公民个人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主要指银行卡、转账支票)的免收或减收手续费,对金融机构因此造成的损失国家财***应适当给予补贴。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范文第4篇
近年来,在审计中我们发现,很多行***事业单位的现金管理比较混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额现金支付的现象比较普遍。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现金的结算限额为1000元,超过限额的部分应当以支票或者银行本票支付,确需全额支付现金的,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虽然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现金支付1000元的结算限额已经过低,可操作性不强。但根据该条例的精神,大额支出应尽量避免使用现金。然而,在审计中我们发现,很多行***事业单位为了方便,在可以使用转账支付的情况下仍使用大额现金支付。有的单位一次性支付5000元以上现金的业务比比皆是,甚至有的单位一次性支付上万元、上十万元的现金,严重违反了***《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
2、坐支现金的情况严重。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单位的现金收入应定期存入银行;单位支付现金应从本单位库存现金中支付或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然而,在审计中我们发现,部分有经营收入的事业单位未按照要求将现金收入及时缴存银行,而是直接用于日常经费开支,坐支现金现象相当严重。
3、帐面现金余额过大。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为该单位3天至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现金。然而,很多行***事业单位月末或年末的现金余额却很大,帐面现金余额在万元以上的单位不在少数,甚至个别单位的帐面现金余额达到了几十万或上百万。
4、存在白条顶库的现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单位应定期对库存现金进行清理,严禁白条顶库。然而,在审计中我们发现,很多行***事业单位帐面现金余额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存在白条顶库的现象。在顶库的白条中,有的已经顶库一年甚至几年以上,有的甚至没有单位领导审批。部分单位由于领导和财务人员的变化,有的白条现任领导和财务人员已经无法说清楚其具体情况。
二、行***事业单位现金管理混乱的后果
行***事业单位现金管理混乱不仅为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埋下了的隐患,更为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产生提供了便利,极有可能造成以下几种严重后果:
1、为个人贪污公款提供了可能。由于单位使用大额现金支付,对现金的去向难以控制,经办人员很可能利用管理中的漏洞,通过虚开发票、收取回扣等方式贪污公款。
2、为单位私设小金库提供了便利。由于单位使用大额现金支付,就可以通过虚列支出等手段套取现金,从而私设小金库。
3、难免出现挪用公款的情况。由于出纳手中的库存现金过多,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挪用公款和公款私存的情况。
4、极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由于白条顶库现象的存在以及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经常变更,单位现任领导和财务人员往往弄不清楚库存现金中白条的性质,也不愿去清理收回以前年度的白条。这样,时间一长,库存现金中的白条将成为呆滞帐,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加强行***事业单位现金管理的建议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不难看出,行***事业单位现金管理混乱将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其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建议各级***府和各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现金的管理:
1、建立完善现金管理制度。建议各级***府在不违反***和上级***府、部门有关规定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并完善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现金管理制度,并要求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
2、组织各行***事业单位对本单位的库存现金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并将清理结果报财***、监察、审计等部门备案。对清理中发现的挪用公款和公款私存等问题要及时移送有关部门严肃处理;对清理出的长期未入帐的收入支出单据要区别情况采取及时入帐或收回的措施;对作为现金顶库的白条要查明性质并及时收回,确实无法收回的要按照规定程序处理;对库存现金余额过大的要及时缴存银行。通过清理,应当做到各单位的库存现金帐实相符、库存合理以及杜绝白条顶库和长期不入账的情况。
3、进一步明确现金管理职责,保障现金规范化管理。各行***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单位负责人和会计、出纳在现金管理中的职责,建立单位负责人事前监督、出纳具体负责以及会计事后监督的体制,以确保现金规范化管理。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范文第5篇
(一)坐支现金
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开户单位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因特殊情况需要支付现金的,应当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
(二)随意的现金交易,现金交易频繁
随意使用现金,现金交易频繁。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除发放工资、奖金、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支付个人劳动报酬和各种劳保、福利等零星支付可使用现金外,开户单位之间的往来,必须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但目前情况是开户单位使用现金结算极为随意,甚至承包企业和乡镇企业及个体私营企业,携带巨款外出结算。
(三)白条抵库严重
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发生白条抵库可谓家常便饭,这些白条多为领导临时应酬、内部职工和推销员等出差或办其他事而借款。不仅借款时间长,而且有些款额高。笔数也很多,个别出纳利用时间差将库存现金挪作他用,二用白条抵充现金有时甚至不能收回外借现金,从而给企业造成损失
(四)无库存现金限额
按规定,开户银行原则上已开户单位三至五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核定其库存现金限额,一年核一次。开户单位如在几家银行同时开户,应以一家开户行核定的限额为准,可现在所谓限额核定名存是亡,在多头开户情况下,企业不愿主动和执行规定,而银行也不去过问,开户单位多头开户多头提现,库存现金远远超过限额,对于多出的部分从不主动、及时地交送银行。企业内部也不对存存现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盘点
(五)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
储蓄存款有“随存随取,款额不限,灵活方便”的优势。因此,部分单位为保证不合理地支付现金,便将公款以个人名义私自存入储蓄所,而银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据调查,在储蓄存款净增加额中,有的企业公款私存占1000万元左右,高的达到3000万元。保留账外公款俗称“小金库”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难以解决。尽管国家一再强调不准搞“小金库”,可现实中一天也没有停搞过,且越演越烈,呈扩张态势。现在每个企业,甚至企业内部的每个部门都有或大或小的“小金库”,小则上千元,多则几万元,几十万元,形成的方式之多,手段之隐秘,影响之深,给治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库存现金管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缺陷因素
现行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是1988年颁布实施的,时隔七年,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条例》本身着实存在不少缺陷,有待完善。①《条例》没有将承包单位、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等考虑在内,伴随这些开户单位迅速发展,数量众多,现金结算有增无减。②现金使用范围规定过于狭窄,与人民币作为无限清偿货币应用于一切债权债务的清算实际情况相矛盾。③结算起点1000元偏低,阻碍了正常的商品交易。④原则上以开户单位三至五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在物价大幅度上涨情况下,通货膨胀已严重偏离实际,根本不够周转使用。《条例》本身的缺陷和不足,导致现金管理的各种问题伴随经济发展而越发突出。
(二)经济成分多元化因素导致管理出现异化。
改革以来,城乡集体,个体经济迅速发展。全国私营、乡镇企业总产值占社会总产值三分之一,它的发展客观上增加了对现金的需用量。私营、乡镇企业的基地在,其原材料、半成品等来自农户,而这些商品的购进绝大部分是现金交易。
(三)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企业间的商品交易中的现金收付比重上升,一些紧俏商品,原材料等非现金不供货,而以现金结算的价格比通过银行转账结算便宜。但是现阶段我国银行结算制度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资金结算在途时间过长,很不利于企业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令企业深感头痛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影响企业遵守国家现金管理***策。
(2)监管因素。人民银行作为国家现金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没有充分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制度不全和措施不力使其对辖区内所发生的违规事例处理很不及时,即使最后得到了处理一般也只限于“下不为例”而已,达不到以儆效尤的目的。
三、解决企业库存现金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遵守国家规定的库存现金使用范围
有关制度规定,企业可在下列范围内使用库存现金:
1.职工工资、津贴;
2.个人劳动报酬;
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技术、体育等各项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5.向个人收购家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开支;
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的其他支出。
(二)完善规章制度建设
要尽快完善规章制度建设,以修改《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为例:
1.适当宽限现金使用范围,如因采购地点不固定,不便利,生产或市场继续,抢险救灾,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和必须使用现金的允许使用现金。
2.调整增加结算起点金额。建立采购与通胀率挂钩的现金结算起点的调整机制,实行弹性结算起点金额制,或实行固定结算起点金额制。
3.进一步明确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商业银行机构在现金管理中的地位和职能。对开户银行以放松现金管理为优惠条件吸引开户单位,由当地当地人民银行查处,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并追究所在单位行***领导责任。
4.建议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增加“单位信用卡套取现金”这一内容,并在《实施细节》中同时增加相应的处罚内容
(三)正规化现金的管理程序
1.严格遵守库存现金限额。公司经银行核定了库存现金限额后,必须严格将库存现金控制在核定的限额内,超出限额的现金必须及时送存银行,如库存现金不足限额的,可向银行提现,不得在未经开户行准许的情况下坐支现金。
2.严禁私设小金库。私设小金库是一种违法行为,隐瞒收入、偷逃税,对国家和公司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不仅影响公司正常的现金收支,这种不法行为还危害了社会风气。
3.加强安全防范,确保库存现金的安全和完整。除小部分交于出纳手中管理的库存现金,其余的都应放入专用的保险柜内,(但不得超出单位三至五天的库存限额)不得随意存放,出纳员更不得带款回家;单位的库存现金不得与私人的现款混在一起,也不得将公款私用、私借;去银行存、取款时,为了确保安全,最好配备相应的保全人员随往。
(四)建立公平有序高效的金融环境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范文第6篇
关键词:库存现金 现金管理 对策
一、目前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随意使用现金,现金交易频繁
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除发放工资、奖金、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支付个人劳动报酬和各种劳保、福利等零星支付可使用现金外,开户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必须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但是目前开户单位使用现金结算极为随意,一些承包企业和乡镇企业及个体私营企业,携带巨款外出结算的现象十分普遍。
2.私存私放现金
有些单位将经营收入收取的现金不直接缴存银行,而是以财会人员或者经办人员名义存入银行;另外部分私营经济实体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利用信用卡、储蓄卡等电子货币的方便快捷,将大量的生产经营性资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把储蓄账户当做结算账户使用,以便于通存通兑、异地取现。
3.坐支现金
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单位取得的现金收入应及时上缴财***专户。然而,部分有收入的单位未按要求将现金收入及时解入银行或缴存财***专户,而是与单位的库存金混合使用,直接支付一些单位日常开支,有的单位没有按规定每日解缴,而是一段时间后将整数解入银行,造成收入的现金被坐支的现象。
4.存在“白条抵库”行为
部分企业单位出纳认为借出去的钱不久便可收回,况且也是为单位办事临时借用备用金,有领导签字写个借条了事,未及时入账;有的白条借款时间已很长,还未收回,有的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变更,单位现任领导和财务人员碍于情面也不愿去收回以前年度的白条,时间一长,库存现金中的白条将成为呆滞账。
5.无库存现金限额
按规定,开户银行原则上以开户单位三至五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核定起库存现金限额,一年核一次,开户单位如在几家银行同时开户,应以一家开户行核定的限额为准。可现在所谓限额核定名存实亡。
6.大额现金管理手段落后,信息滞后问题突出
目前,各金融机构大额现金支付监控仍采取手工操作的方式,没有建立大额支付数据库和跟踪监控系统,效率低、准确性差,很难掌握开户单位在辖区内大额现金支取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大额现金支付业务存在的问题,对于防范经济案件等违法犯罪活动更是起到微不足道的作用。
二、现金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滥用权力是现金管理失控的根本原因
由于部分领导不懂管理,不从单位存在的实际经济问题入手,而是想当然地靠经验,靠主观意志进行资金管理,使资金管理带有一种极端情绪化的倾向。
2.经济成分多元化因素导致管理出现异化
改革以来,城乡集体,个体经济迅速发展。全国私营、乡镇企业总产值占社会总产值三分之一,它的发展客观上增加了对现金的需用量。私营、乡镇等企业的原材料、半成品大部分都来自农户,而这些商品的购进绝大部分是现金交易。同时,许多规模较小的私营、乡镇企业没有固定账户,客观上促使大中型企业认购他们商品时也使用现金。
3.法律法规滞后
现行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是1997年颁布,随着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原有规定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4.外部监管不到位
单位现金管理监督基本上是盲区,从银行角度看,随着银行机构的改革和商业银行竞争的激烈,商业银行特别是基层分支机构的双重角色,首先是一个经营单位,其次才是履行现金管理职能的角色。这两种角色在实际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冲突,面对冲突,多数情况下商业银行都是以自身利益为主而放松现金管理。而职能部门在对单位的财务检查时,也没有把违规使用现金的问题作为检查内容进行处罚。
三、对策及建议.
1.提高各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对现金管理的认识
各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范现金管理行为。
2.完善有关金融管理法规,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增强可操作性
《商业银行法》应明确商业银行在现金管理中所履行的职责、义务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强化管理意识,自觉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重新修改《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经济处罚要档次分明,处罚标准适当,做到原则性、灵活性相结合,提高违规者的经营成本,从而提高现金***检查的震慑力;
修改完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明确人民银行及金融机构在现金管理中的地位、职责和权利、义务,明确一切用现单位、经济实体和个人在现金管理中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3.事后检查,保障现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进行定期盘点,日清月结,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严禁“白条”抵库,确保企业资产账实相符;核定企业每日库存现金余额,超过限额的货币资金及时送存银行;岗位分离控制,将不相容岗位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实行回避制度。
4.建立公平有序高效的金融环境
按照经济和金融改革目标任务统一***策,统一准则,逐步使各个金融单位走上同一起跑线;中央银行的监管力量应以高起点的经济处罚作为当前的主要手段,从而使不正当竞争者得不到经济利益。疏通转账结算渠道,解决无故压单压票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现金使用,完善并大力推行信用卡和支票结算业务。
5.尽快建立覆盖人民银行与各金融机构间的大额现金支付监控系统
大额现金支付监控系统应达到现金管理审批、备案、异地大额现金支付监控等业务均能通过网络操作,可按时间、行别、提现金额、笔数的大小顺序等,查询大额现金支取情况,能够反映月度、季度、年度现金支付的累计金额和笔数,并对各个不同时期的现金支付信息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及时监控大额现金支付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黄峰:现金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5月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范文第7篇
一、现金管理的历史沿革
现金管理是指凡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开户银行)开立账户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以下简称开户单位),必须依照规定收支和使用现金,接受开户银行监督的一项财经制度。中国的现金管理始于1950年4月7日***务院公布的《关于实行国家机关现金管理的决定》。1977年11月28日***颁布《关于实行现金管理的决定》。1988年9月8日***《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同年10月1日起施行,对加强开户单位现金库存限额管理,抑制“坐支”行为,实现信贷、现金“双控制”,防范和治理通货膨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根据2011年1月8日《***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法规的决定》对其进行了修订。
二、现金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缺陷
(一)制度设计缺陷修订后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仍然存在结算起点太低、现金使用范围过窄等问题。《条例》第五条维持了原来有关结算起点的规定,仍将结算起点定为1000元。结算起点过低,造成违反条例规定使用现金的情况普遍存在。再如,很多企事业单位存在公款私存的现象,《条例》规定的转账结算起点只针对开户单位,而未将个人现金使用纳入管理范围,形成现金管理上一个很大的漏洞。此外,《条例》第九条有关开户单位库存现金限额的规定,对开户单位和开户银行来说都没有实际意义;第十一条有关坐支问题的规定,本来是开户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与开户银行的关系不大,加上修订后的《条例》删除了第二十一条,开户银行不再具有处罚权,因此,这条规定的实际执行效果很不理想。人民银行是现金管理的主管机构,但有责无权,地位尴尬。不论是《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还是《现金管理暂行条例》,都没有明确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处罚职责。其结果是在实际工作中人民银行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管,现金使用违规问题日趋严重。例如,2013年7月曝光的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一案,涉及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违规套现2000多万元,成为葛兰素史克向相关部门、单位行贿的现金来源。随着最近几年反腐败不断深入,被查处的***府官员受贿现金金额巨大,令人触目惊心。目前现金管理的种种乱象,与人民银行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而疏于管理有很大关系。
(二)制度运行缺陷1.开户银行的问题。现金管理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具有约束作用,在很多情况下与其开发客户、拓展业务的商业动机相抵触。开户银行在现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开户银行在开户单位办理提现业务时违规操作,对支取现金用途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核不严,存在批而不审的现象,甚至主动协助开户单位造假,应付人民银行检查;大额现金审批流于形式,存在大额现金先支取后审批的现象,使审批失去意义,现金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对开户单位坐支现金的现象置之不理,放弃监督、检查的职责,等等。2.开户单位的问题。开户单位违反《条例》的行为主要是:编造现金用途,化整为零千方百计套取现金,支取现金比较随意;违规大额现金支出;坐支现象严重,发生坐支情况也不上报开户银行;企业所有者从企业随意支取现金用于个人支出,使用现金的范围和数额远远超出《条例》的规定等。
三、解决现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继续完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现金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防范和打击诈骗、洗钱、逃税等经济犯罪活动,规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等。为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求单位和个人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交易的现金使用量,尽可能使用转账结算。新修订的《条例》仍然把现金管理对象局限于开户单位,对个人结算账户的现金使用没有约束。由于目前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公款私存的情况,相当多的个人存款实际上是单位公款。开户银行即使能管住开户单位基本账户的现金使用,但对存入个人结算账户的生产经营性资金或单位资金的现金使用却无能为力。许多企业的单位基本存款账户基本不用,甚至连工资奖金及日常费用开支所需的现金都无需通过基本存款账户办理,而个人结算账户的资金交易却相当频繁,且取现数额巨大。《条例》没有将个人结算账户的现金使用纳入监管范围,为开户单位违规使用现金打开了方便之门。这也是开户单位发生贪污、行贿、偷税漏税、洗钱等经济犯罪行为的根源之一。从近两年公布的官员受贿案件来看,家中窝藏现金上千万的比比皆是,超亿元大户也频频曝光。大量的行贿资金来源于开户单位的账外资金,这些资金一般都存放于个人结算账户。另外一个相关联的问题是,开户单位坐支行为非常普遍。根源在于买卖双方采用现金交易没有障碍。不管是通过基本账户还是个人结算账户,购货方很容易从银行获取现金支付给销货方。销货方收到现金如何使用,开户银行无法做到监管到位。显然,只管住开户单位现金使用是远远不够的。为保证现金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将个人结算账户的现金使用纳入监管范围势在必行。立法部门有必要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现金管理的成熟经验,就现金管理权限划分、现金管理范围、现金存取、现金交易、现金行***主管机关的处罚对象和处罚方式等问题进行调研,对《条例》再次进行修订或者推倒重建,充实内容,弥补漏洞,增强其可操作性。
(二)加大现金管理制度的监督和执行力度,维护金融秩序第一,进一步明确人民银行的监管处罚措施,加大现金管理的监管力度。良好的现金管理有利于降低金融活动的运行成本,开户银行自然也是受益者。开户银行违规的主因是:严格执行现金管理规定会降低竞争力,损失客户。当某开户银行发现执行规定只有损失,没有收益,而不执行规定反而会争取到更多的客户但没有任何损失的时候,违规是其必然选择。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是制度环境、制度安排和实施机制的组合。制度的实施机制是指社会组织或机构对违反制度(规则)的人作出相应惩罚或奖励。没有有效的实施机制,任何制度尤其是正式规则就会形同虚设,失去作用。卢现祥(1996)认为,“强有力的实施机制将使违法成本极高,从而使任何违约行为都变得不划算,即违约成本大于违约收益”。否则,如果违约违规行为实际收益大于可能的违约成本,便会产生大量的违约违规行为。目前现金管理的被动局面表明人民银行的监督、处罚还远远不到位。因此,改变现金管理混乱局面的着力点是加强银监会、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现金业务的监管。当务之急是树立人民银行作为监管者的权威,增加经费和人员,以保证监管的有效实施。第二,开户银行作为被监管方,要自觉遵守现金管理规定,合规经营。开户银行加大自查自纠力度,会增加一些工作和成本,但从整个商业银行的全局来看,立足长远,完善的现金管理无疑会降低开户银行现金业务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对开户银行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都是有益的。
(三)调整***策措施,完善支付结算系统和设施,引导开户单位和存款人改变结算习惯第一,降低金融机构跨行、跨地区的转款费用;降低银行卡刷卡手续费,鼓励商户经营活动采用非现金结算方式;增加或提高大额现金支取的手续费,引导居民尽量使用转账结算,少用或不用现金结算。第二,商业银行加大资金、人力投入,完善网上银行、自动柜员机或经营网点布局,方便居民使用转账结算方式。
(四)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关系现金管理事关国家利益,不可轻视。为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应建立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商业银行、公安、检察院、法院、财***、税务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相互协作,共同做好现金管理工作。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范文第8篇
【关键词】行***事业单位;大额现金支付;弊端;措施
为了进一步维护正常的结算秩序,防范和打击利用大额现金支付进行的经济犯罪活动,促进转账结算业务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相关主管部门出台了一些配套结算管理办法,如零余额账户结算、公务卡等结算办法,对于控制单位的大额现金支付作用十分明显。但是,仍有一些单位不按规定执行,只***为了支付的便捷,在可使用支票或者公务卡支付的情况下,仍使用大额现金支付。如支付工程款、办公用品等。一次支付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远远超出现金使用限额,极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这些单位利用提取大额现金的便捷条件。并以种种借口所谓的“时间紧”“着急”为由,严重违反了《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甚至为滋长腐败土壤。所以治理大额现金支付预防国有资产任重道远。
一、大额现金支付产生的原因
大额支付现金产生的根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单位领导财经法规意识淡薄
《现金管理条例》法律的意识不强,观念陈旧保守,只认为现金支付方便,对保证资金的安全性缺乏足够的法律认识,与现行联网结算没有接轨。
2.内部控制度不健全
部分单位未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对大额现金支付缺少集体决策联签制度,只是一些领导独断专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3.一些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
由于缺乏计算联网知识和技能等因素,导致大额现金支付问题经常出现。行***事业单位的报账人员非专业毕业,单位领导凭直觉用人。财务人员非持证上岗,财经法规学习意识淡薄,人员变动频繁,加之财会专业培训较少,致使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与现行结算及财经法规不匹配。
4.大额现金支取的源头监督审批缺失
金融机构为争业务,为开户单位提高大额现金支取提供便利条件,对大额现金支取控制不力,造成大额现金泛乱,大额现金支取审批、控制及监管缺位。
二、大额现金支付产生的弊端
由于上述原因,造成大额支付现金以及产生的弊端:
1.为单位私设“小金库”提供了便利条件
由于单位使用大额支付现金,中间环节缺少监督制约,可以通过虚开发票或购买假发票等,虚列支出或多报工程款等手段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
2.为个人贪污公款提供了便利条件
大额提取现金支出的流向难以控制,使得别有用心利用管理中的漏洞,通过虚假发票,收回扣等等手段贪污公款,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极易造成挪用公款的情况
由于大额现金的支取,造成库存现金超限额,在使用现金时,缺少监督和制约的情况下,就极可能出现挪用公款和公款私存的问题。
三、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措施
为了预防堵塞上述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应加强行***事业单位大额现金支付管理是治理和预防国有资产流失有效措施。
1.要加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宣传力度
主管部门要加强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提高单位行***一把手增强大额支付现金管理法律意识,单位领导从自身作起,与财务人员互相监督,提高业务素质和自律意识。提高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对大额支付现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将现金大额支付做反腐倡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熟悉现金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责以及在会计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预防现金腐败的教育,充分认识到正确使用现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遵守现金管理的相关法规制度。
2.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现金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切合本单位实际的现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有关使 用现金的范围、审核程序和管理责任,依法办事,规范管理。形成现金支付有章可循,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机制,健全和完善大额现金管理、审批、登记以及备案制度,落实责任。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联签制度。
3.加强现金业务的***府社会双重监督
审计、财***、金融等部门,要加大对单位现金业务的检查力度,同时鼓励媒体和群众参与现金监督,对严重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单位及个人,发现一例查处一例,必须从重处罚,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4.加强控制大额现金管理,建立联动机制
鼓励督促行***事业单位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采取转账方式结算,避免大量使用现金形式管理上的诸多问题,坚持转账支付为单位重要财务结算方式。严格执行已经颁布的行***事业单位账户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各项规定。开户单位转账结算起点以上的支付,必须使用转账结算。
5.积极推进行***事业单位公务卡制度的实行
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可以减少现金流通,能够对单位的日常公用支出进行全程管理和监督,确保支付行为的真实性和规范性,有效堵塞现金支付方式的用途不清、去向不明以及虚假消费凭证等漏洞,有利于规范公务消费、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凡是单位持有的具有消费结算、转账结算(包括自动转账、自动转存、工资、代缴费用等)、存取现金和一卡多户等功能的银行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入资金的,必须从单位的基本存款账户中转入,不得缴存现金。对于转入单位持有的银行卡中的转账支票,收款人必须写收款单位的账户名称,不得将发卡的开户银行作为收款人。加强对异常大额现金支取的监管。开户银行应对柜台发生的异常现金支取活动进行登记备案。
6.加快各商业银行及全国金融系统大额现金支取管理监测系统建设
各商业银行要改进现有的大额现金支付监管系统,加强科技监控的技术手段,完善电子结算方式,建立大额现金支取的全国监测网络,监测每月及每日大额现金支取情况。堵塞非正常支取现金的漏洞。设置必要的制约程序,防止利用新的结算工具超额套取大额现金。建立银行系统内部大额现金支取的检测网络。监测全国大额现金支取情况。严禁公款私存的有关规定。
7.定期开展大额现金制度执行情况检查
建立大额现金执行检查机制,检查大额现金制度的执行情况,通过检查促进建立健全大额现金的控制制度。通过建章立制,加强对异常大额现金支取的监管。找出漏洞和管理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单位现金管理制度和完善管理措施,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堵塞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健全和完善大额现金管理、审批、登记以及备案制度,明确大额现金支付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王皎平.严格执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制度 强化现金管理控制货币投放――对全省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调查[J].西部金融,1998(01).
[2]张大龙.我国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0(05).
[3]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反洗钱处课题组,王世元.加强大额现金管理 服务反洗钱工作[J].西部金融,2009(03).
[4]陈丽.试论行***事业单位财***集中支付制度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野, 2012(10).
[5]姜志勤.李江峰加强行***事业单位现金管理的思考[J].财***监督, 2012(33).
作者简介: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现金管理;问题;内部控制;研究
现金具有普遍可接受性,可以随时用其购买所需的物资,支付有关费用和偿还债务。是经济组织中流通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一些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经常与现金有密切关系,因而现金的管理和控制不容忽视。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从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后果、现金的内部控制和加强现金管理的建议等方面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现金结算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在会计实务中往往把现金结算作为首选的结算方式,由此造成现金管理中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大额现金结算的现象比较普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现金的结算限额为1000元,超过限额的部分应当以支票或者银行本票支付,确需全额支付现金的,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虽然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条例颁布于1988年,至今为止已有二十五年。随着物价的增长,现金支付1000元的结算限额已经过低,可操作性不强。但根据该条例的精神,大额支出应尽量避免使用现金。然而,在会计实务中我们发现,一些单位为了方便,在可以使用转账支付的情况下仍使用大额现金支付,甚至有的单位一次性支付万元、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的现金,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
2.坐支现金的情况严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单位的现金收入应定期存入银行;单位支付现金应从本单位库存现金中支付或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然而,有些单位未按照要求将现金收入及时缴存银行,而是直接用于日常开支,坐支现金现象相当严重。
3.账面现金余额过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为该单位3天至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现金。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可以多于5天,但不得超过1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然而,有些单位月末或年末的现金余额却很大,账面现金余额在万元以上的单位不在少数,甚至个别单位的账面现金余额达到了十几万。
4.存在白条顶库的现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单位应定期对库存现金进行清理,严禁白条顶库。然而,很多单位账面现金余额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存在白条顶库的现象。在顶库的白条中,有的已经顶库一年甚至几年以上,有的甚至没有单位领导审批。部分单位由于领导和财务人员的更换,有的白条现任领导和财务人员已经无法说清楚其具体原因和实际情况。
5.利用账户替其他单位套取现金。将其他单位或个人转来的银行存款,编造用途提取现金,付给转款单位或个人、其他单位或个人。
二、现金管理存在这些问题的后果
现金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为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埋下了的隐患,更为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产生提供了便利,极有可能造成以下几种严重后果:
1.为个人贪污公款提供了可能。由于单位使用大额现金支付,对现金的去向难以控制,经办人员很可能利用管理中的漏洞,通过虚开发票、收取回扣等方式贪污公款。
2.为单位私设小金库提供了便利。由于单位使用大额现金支付,就可能通过虚列支出等手段套取现金,从而私设小金库。
3.难免出现挪用公款的情况。由于出纳手中的库存现金过多,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挪用公款和公款私存的情况。
4.极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由于白条顶库现象的存在以及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经常变更,单位现任领导和财务人员往往弄不清楚库存现金中白条的性质,也不愿去清理收回以前年度的白条。这样,时间一长,库存现金中的白条将成为呆滞账,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现金的内部控制
货币资金流动性强,容易发生问题,为了保证现金的安全,必须加强对现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职责分工和职权分离制度。现金收支由出纳人员和记账人员分工负责和分别办理,确保现金收支业务不能在一人手中完成;办理现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职责分明,职权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
第二,授权和批准制度。所有现金的经济活动必须经过授权或按权限进行批准,明确审批人对现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现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第三,会计记录和核对制度。所有现金的经济业务必须要有合理合法的凭据;按会计制度规定及时准确的进行记录;现金核算要做到日清月结,按时盘点现金,使账面余额和实际余额核对相符。
第四,安全制度。对现金须有健全的保护措施,有人负责保管,有人进行内部监督。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现金业务或直接接触现金。
第五,严密的收支凭证和传递程序。现金的收支事项,均应有一定的收支凭证并按规定的传递程序传递,使各项业务按正常渠道运行。尤其是现金支出要严格按照支付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复核、办理支付的程序办理支出业务。
第六,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条例制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现金收入应按规定存入银行,遵守关于库存现金限额的规定,遵守结算起点的规定,并不得坐支现金,不得利用账户为其他单位套取现金。
四、加强现金管理的建议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不难看出,现金管理混乱将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其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现金的管理:
1.建立完善现金管理制度。建议各级***府在不违反***和上级***府、部门有关规定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并完善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现金管理制度,并要求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
2.组织各单位对库存现金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并将清理结果报财***、监察、审计等部门备案。对清理中发现的挪用公款和公款私存等问题要及时移送有关部门严肃处理;对清理出的长期未入账的收入支出单据要区别情况采取及时入账或收回的措施;对作为现金顶库的白条要查明性质并及时收回,确实无法收回的要按照规定程序处理;对库存现金余额过大的要及时缴存银行。通过清理,应当做到各单位的库存现金账实相符、库存合理以及杜绝白条顶库和长期不入账的情况。
3.进一步明确现金管理职责,保障现金规范化管理。各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单位负责人和会计、出纳在现金管理中的职责,建立单位负责人事前监督、出纳具体负责以及会计事后监督的体制,以确保现金规范化管理。
4.建立现金管理日常监督制度,确保现金管理制度长期有效发挥作用。财***、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各单位现金管理情况的日常监督,不定期对各单位现金管理的情况进行检查,对未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进行严格处罚,以确保现金管理制度的长期、有效执行。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范文第10篇
根据国家现金结算制度的规定,企业收支的各种款项,必须按照***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现金。
(一)规定现金的使用范围。
1、职工工资,津贴,这里所说的职工工资指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和工资性津贴。
2、个人劳务报酬,指由于个人向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等提供劳务而由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等向个人支付的劳务报酬,包括新闻出版单位支付给作者的稿费,各种学校,培训机构支付给外聘教师的讲课费,以及设计费,装潢费,安装费,制***费,化验费,测试费,咨询费,医疗费,技术服务费,介绍服务理由,经纪服务费,代办服务费,各种演出与表演费,以及其他劳务费用。
3、根据国家制度条例的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如退休金,抚恤金,学生助学金,职工困难生活补助。
5、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如金银,工艺品,废旧物资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超过结算起点的应实行银行转账结算,结算起点的调整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报***备案。
8、中同人民银行确定需要现金支付的其他支出。如同采购地点不确定,交换不便,抢险救灾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办理转账结算不够方便,必须使用现金的支出。对于这类支出,现金支取单位应向开户银行提出书面申请,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开户银行审查批准后予以支付现金。
除上述5、6两项外,其他各项在支付给个人的款项中,支付现金每人不得超过1000元,超过限额的部分根据提款人的要求,在指定的银行转存为储蓄存款或以支票,银行本票予以支付。企业与其他单位的经济往来除规定的范围可以使用现金外,应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
(二)规定企、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
各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都要核定限额。
1、库存现金限额概念,是指国家规定由开户银行给各单位核定一个保留现金的最高额度。核定单位库存限额的原则是,既要保证日常零星现金支付的合理需要,又要尽量减少现金的使用。开户单位由于经济业务发展需要增加或减少库存现金限额,应按必要手续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
2、库存现金限额的核定管理。为了保证现金的安全,规范现金管理,同时又能保证开户单位的现金正常使用,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库存现金限额由开户银行和开户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商定,凡在银行开户的单位,银行根据实际需要核定3-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数额作为该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开户单位,其库存现金限额的核定天数可以适当放宽在5天以上,但最多不得超过1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量。
库存现金限额每年核定一次,经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开户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其核定具体程序为:
(1)开户单位与开户银行协商核定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每日零星支出额×核定天数
每日零星支出额=月(或季)平均现金支出额(不包括定期性的大额现金支出和不定期的大额现金支出)/月(或季)平均天数
(2)出开户单位填制“库存现金限额申请批准书”。
(3)开户单位将申请批准书报送单位主管部门,经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再报开户银行审查批准,开户单位凭开户银行批准的限额数作为库存现金限额。
3、各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不准“坐支”现金。所谓“坐支”现金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自接用于现金支出。各单位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银行,如当日确有困难,由开户单位确定送存时间,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应该在现金日记账上如实反映坐支情况,并同时报告开户银行,便于银行对坐支金额进行监督和管理。
4、企业送存现金和提取现金,必须注明送存现金的来源和支取的用途,且不得私设“小金库”。
5、现金管理“八不准”。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现金管理应遵循“八不准”即:
(1)不准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
(2)不准单位之间互相借用现金;
(3)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
(4)不准利用银行账户代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
(5)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
(6)不准保留账外公款;
(7)不准发生变相货币;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