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厨师,将来甚至可能没有服务员,当其他餐饮企业千方百计增加服务大做加法时,黄记煌却在不断砍掉一切复杂的东西,在从“有”到“无”的过程中,创造出了新的价值。
不可能!这是十年前,黄耕向人介绍自己关于黄记煌的构想时收到最多的评价。无厨师、无油烟、原材料不重复使用,这些听上去很美好的想法,每一项都是对传统餐饮不可能的挑战。但到如今,黄耕不仅把黄记煌变成了可能,并且还将它做到了年营收约12亿元,跻身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前三十的位置。
因无而生的颠覆
黄记煌的菜品是三汁焖锅,以焖为基础,衍生出了十几种不同的菜品。而黄记煌的诞生,与这位老板“感性”、“贪玩”的个性有着直接关系。26岁时,黄耕就已经当上了中华老字号“同和居”的厨师长,但到后来,技艺精湛的他却不想再带徒弟了,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厨师,同行多给300元就把人给挖走了,之前投入的大量金钱、精力,还有感情都白白浪费了。感性、贪玩的他,开始设想能否创造一个没有厨师的餐厅。
另外,还得没有油烟。做餐饮的辛苦,与炒菜的油烟有相当大的关系。“现在虽然不用烧煤,工作环境不再烟熏火燎,但也特别容易吸进油烟里的细小颗粒,一方面是损害身体,另一方面,吃油烟都能吃成胖子。”令黄耕生此感慨的原因,是他的师傅因为健康问题,不到60岁就炒不了菜了,老人家后来的去世,更让他下定了这番决心。
原材料也不能重复使用,“回锅油”等材料的反复使用一直是餐饮业绕不开的话题。许多传统中餐独特口味的形成都离不开这些“特殊原料”。一旦完全取缔,菜品特有的口味可能也消失了,消费者也觉得难以接受。在牺牲健康和牺牲味道之外,是否还有其他选择?
问题是,中餐的关键往往在厨师身上,厨师的技艺决定了菜品的好坏,菜品的好坏则决定了餐厅的成败。要做得味道好,又标准化,又能解决传统餐饮的弊病,在同行看来,不用“几乎”,这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要让厨师走开,就意味着菜品制作流程必须标准化,如同肯德基和麦当劳一样,所有的配菜、调料、烹饪时间和技法都要可以量化,可以格式化固定下来。在传统中餐中,厨师占据了餐厅的主导地位,后厨操作前厅服务,标准化则意味着这个流程是可以复制的,普通员工只要经过培训,也能制作出同样味道的菜品来。
可以复制是基础,容易复制才是关键。黄记煌的整个核心其实在于食材及调味品的统一生产、配送。三汁焖锅每一个环节所需要的调味品,都加工包装成统一规格的小袋,先把底料放进锅里,通电加热,再分阶段加入主料、配料,只需控制好时间,整个菜品制作就算完成了。
要杜绝油烟,就得告别明火,尽可能使用低温烹制法。黄记煌使用的热源是电磁炉,至于烹饪手法,煎炒烹炸蒸煮炖,都不如焖来得合适,没有明火、没有水和大量的油,油烟自然无从产生。至于材料重复使用的问题,因为所有食材、配料都是统一的小袋包装,不论是配料、调料都没有重复使用的价值和可能。
通过流程改进,黄记煌真的实现了让厨师走开。但这还只是第一步,餐饮业要想实现快速复制扩张的关键,还在于从原料到人、从技艺到体验全流程的简化和标准化。
用流程替代人
到今天,黄记煌在全国已经拥有了400家门店,黄耕总结了做好黄记煌的七个字“听话照做跟着走”――在砍掉厨师这个曾经的主导者后,简单、标准的流程成为了这个企业最重要的东西。
从操作流程上看,黄记煌确实做到了标准化。焖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各种食材、调味品,都做到了量化包装。比如焖鸡翅,上游的供应商会按照黄记煌的工艺要求、配方要求、口味要求,在出厂之前就先做好基础的切配、改刀等加工,按照规定的量包装好,然后由黄记煌的冷链运输配送到各个门店。门店的员工只要具备基础的切配技能,按照操作手册,把配送的各种材料解冻,按流程焖制就可以了。
简单、标准的流程,意味着中餐也可以规模化的加盟扩张。工艺复杂、无法复制曾是中餐规模扩张的瓶颈。在黄记煌,所有复杂的工艺环节都由总公司完成了,各个门店只需要按照标准操作,就能保证菜品口味的统一性。核心流程易复制,接下来就只是管理架构设计、配送体系完善、视觉体系的统一等工作。因此最快时,几乎每周都会有新的黄记煌加盟店开业。
将中餐标准化的餐饮企业不少,但在黄记煌,用流程替代厨师后,消费者的整个体验环节也被改变了。与火锅相似,黄记煌的整个成熟过程都是在餐桌上完成的。但火锅还需要有厨师在后边熬制底料,黄记煌的厨房简单到只剩下切配功能,所有材料送上桌后按顺序进锅焖制就行,整个餐厅都是厨房。另一个好处是消费者能直接看到菜品的新鲜度,菜的配比及食物从生到熟的全过程,这是一种新的用户体验。
“很多快餐都建立了标准化流程,却牺牲了味道。我们是又有标准化流程又把味道本身把握得比较好,因为我们是从食物的基本原理上把它分析透了。”
为什么黄记煌的食材能在很短时间成熟入味,这是缘于海绵效应,传统烹饪手法需要通过水、油等介质传温导味,黄记煌用焖的手法将食物中的水分蒸发出来后,食材像被挤干的海绵一样,吸收热量和调料自然更加充分。十几种食材、原料相互不串味也与这相关,因为采取了渗出式的成熟原理,食材之间不会相互吸收彼此的味道,成熟之后依然能保留自己的风味。还有作为底料的洋葱、胡萝卜等为什么一定要切成菱形体,因为菱形体与空气的接触面最多,同时码放在锅中相互之间也会有足够的空间传温导热……
黄耕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个学厨子的材料,每每聊及烹饪手法、食材原理,他总是收不住话匣子,在采访过程中,就连我们所在这家门店的店长也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对他们而言,因为一直是按章操作,做了这么多年的黄记煌,这还是第一次详细了解其中的“门道”。
砍掉叠加服务
简化厨房、砍掉厨师、优化流程之后,连服务员,黄耕都想减了。
大道至简,大众消费者到餐馆吃饭的目的就是为了吃饭,环境、服务不是不重要,但在环境、服务等非核心环节上投入过多,并不会给顾客增加任何实际价值。在菜品上写诗、举行各种表演,累加服务的结果就是累加成本,这笔费用最后还是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所以黄记煌要做的是减法,黄耕算了笔账,“现在,员工成本已经占到餐厅整个现金流的15%~20%。”在现阶段,服务员招工太难了。如果真的能减掉服务员,那会大大减轻人力成本,而黄记煌整个简单标准的流程,恰好打下了这样的基础。
按照黄耕的想法,黄记煌提供的应该是更加自助式的服务。尽管现在黄记煌已经可以用iPad点餐了,更换菜单比较容易,同时可以提供一些附加的价值,但还只是看一个新鲜。未来的黄记煌会做得更轻、更炫。
通过网站或者移动终端的App,顾客***上就可以直接点餐,预定好时间、位置、菜品,完成支付。等顾客到餐厅,所有的食材、配料都已经准备好,不用等待加工,服务员直接就把菜送上桌。并且也不需要服务员再来操作了,App里还会有制作指导,不同的菜品会有不同的制作过程展示,消费者只需要根据提示照着做就可以了。
最后,跟在歌厅唱歌一样会有一个打分系统,消费者把自己DIY的菜品拍照上传,系统会根据相似度打分,相似度越高,顾客可以享受的折扣越高。就算打八五折,因为省下了15%~20%的人力成本,商家也没有吃亏,但顾客却因此得到了实惠。更优惠的价格和亲自操作的体验感,会鼓励更多的人尝试DIY,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简单的背后,需要不简单的框架来支撑,这是一个庞大的O2O体系和信息化工程。对黄记煌而言,其难度远比砍掉厨师的流程优化更加复杂,对黄耕来说,这也超出了他过去的成功经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黄记煌正在与餐饮软件公司合作,进行着电子点餐系统、二维码技术的正等基础建设。但这毕竟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没有成熟的团队和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流程改造的能力,要在O2O领域有所突破并非易事。
但我很期待这样一天的到来,因为我很想体验下在手机上订餐后,自己DIY的感觉。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