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主要借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逐步解析小公主莎拉(Sara)的心理动势和精神状态。弗洛伊德在探索人的本能起源的过程中发现了有机体生命活动所普遍遵循的快乐原则,该原则保证了更强的确定性和更大的成功,使莎拉获得了快乐,由此展示了小公主莎拉高贵、纯真、美好的品质。本文不仅着眼于对莎拉深层心理现象的探讨,而且也追求人生高尚的价值意义及其科学解释。
[关键词] 快乐原则;现实原则;爱的力量;纯真情怀
《小公主》是世界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伯奈特的经典之作,作品描述主人公莎拉――一个英国女孩,在铭钦老师经营的女子学校的经历。铭钦老师妄***以权力的压制、物质的掠夺、环境的剧变以及身份的丧失来打压莎拉,然而莎拉在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的支配下,仍然坚持其高贵、纯真、美好的品质,内心对爱的渴望终于得到实现。
一
1.爱与现实残酷的对抗
在影片《小公主》中,莎拉有一条父亲送给她的镶有双亲照片的项链。这条项链是其父母忠贞不渝美好爱情的象征,同时也是伟大父爱母爱的象征,时时温暖庇护着莎拉幼小的心灵。当铭钦老师(Miss Minchin) 看到莎拉佩戴项链时说道:“这里是不准佩戴首饰的,不过,如果你坚持的话……”但天真无邪的莎拉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是的,我坚持。”在一片哗然声中,莎拉紧紧攥住项链,其实莎拉想攥住的是温暖的父爱和母爱。这条象征父母忠贞爱情和温暖的父爱母爱的项链无疑是莎拉快乐的源泉。从弗洛伊德的心理理论分析,此时莎拉是按快乐原则行事,她不理会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外在的行为规范,惟一追求的就是获得保留爱的快乐,避开失去爱的痛苦。
莎拉经受着现实世界的残酷,她快乐原则的实现受到了抑制,她试***像神话中的王子一样在地上画了一个圆圈,躲在圆圈中以避开现实中的伤害。她一声声对爸爸的呼唤正是内心对爱的呼唤。终究残酷的现实没有压垮小公主,她在泪水和打击中坚持自己的美好。深深植根于她内心的爱如泉水般涌出,滋润着她身边的人。
此时,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同时支配着莎拉。随着莎拉自我的发展与强大,现实原则代替了快乐原则成为主宰莎拉心理活动以及道德行为选择的支配性原则。她内心爱的力量不断强大,不断温暖其身边不分贵贱之人,同时也得到了他们爱的回应,从而实现了自己的快乐原则,获得了快乐。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用现实原则代替快乐原则并不意味着废除快乐原则,而只是维护它。”[1]
2.纯真与桎梏秩序的对抗
铭钦老师建立的女子学校其实是一个微型社会,有她维系的森严的等级观念和各种刻板严格的制度。她的职责就是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优雅的淑女,举手投足以适应上流社会,而那些刻板与枯燥的训练令人感到压抑和沉闷。在影片中,莎拉的纯真天性受到抑制的片段处处可见,当大家听着一遍遍重复的故事情节感到昏昏欲睡时,莎拉展开想象,幻想出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和一个更美好的爱情结局,吸引了在场的所有人。此时,按照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分析理论,莎拉是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的。莎拉从自己丰富的幻想中,从小伙伴们感兴趣的反应中,从坚信世界上有神奇的东西的信念中,获得了快乐和满足。而此时,铭钦老师却喝令道:“停!”实际上,她的喝令是残酷现实的警钟,压制莎拉快乐的获得。莎拉一直梦想着快乐的实现,在梦中,一位印度人神奇地带给她无限的快乐。根据心理专家马斯对梦的解释,梦境中出现的事物反映了我们最现实的渴望。然而莎拉的一言一行又受到现实原则的监控,铭钦老师不断地泯灭莎拉的幻想。弗洛伊德指出,现实原则“并没有放弃最终获得快乐的意***,但它要求和坚持使满足延迟实现,放弃获得满足的多种可能性,在通往快乐的漫长而又迂回的道路上暂时地忍受不快乐。”[2]
莎拉面对桎梏秩序的挑战,她曾经怀疑过,不过很快她就让自己的头脑清醒过来,她坚信自己仍然是小公主,她与小伙伴们私下分享王子与公主的故事,她通过对每个人的真诚,每一句话语,每一次举动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周围,逐步消解掉禁锢的氛围,在小伙伴中成为最受欢迎的人,最后连自以为是的拉维尼亚(Lavinia)都将自己的第一次拥抱给了莎拉,而这无疑是对桎梏秩序的最大颠覆和对铭钦老师世界观的彻底讽刺。
二
现实原则只是对快乐原则的修正或者说是暂时替代,二者是统一的:在现实原则支配下,莎拉通过适应外部客观环境条件,而其最终目的也即是本能欲望和需要得到满足。可见,快乐原则才是生命的根本性的支配原则,现实原则完全是从快乐原则发展而来,又对其负责,为其服务。从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解析小公主莎拉的心理动势,她纯真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了我们。莎拉对纯真的坚持、丰富的想象力,乐观的生活态度带给我们无限的思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 [美]里克曼.弗洛伊德著作选[M].贺明明,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54.
[2] 车文博.弗洛伊德文集(第六卷)[C].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7.
[3] 华纳兄弟.A Little Princess[M/DV].北京: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1995.
[4] Bressler E.Charles,Literary Criticism,3e[M].Beijing:Pearson Education Asia Limited and 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3.
[5] 王先霈,王又平.文学理论批评术语汇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侯艳(1983― ),安徽安庆人,中南财经***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解读影片《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