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影分级制度在中国处于难产状态。本文运用库尔特・卢因的“把关人”和以赛亚・柏林的“两种自由概念”理论,对比分析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和美国电影分级制度的社会语境。研究发现,中国实行电影分级制有许多基本问题没有厘清。对电影的本质属性认知模糊,电影长期以来被当做意识形态的统治工具,其商品属性和艺术属性被忽略,且并未被纳入表达自由的范畴;中国推行的是积极自由,而消极自由是美国电影分级制的哲学基础;当自由与其他价值发生冲突时,中国倾向于后者。
关键词:电影分级制度;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原因
近年来,中国各界对电影分级制的呼声一直强烈。贾樟柯等电影局,电影局局长童兵承诺致力推进电影分级制,且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对西方电影审查与分级制度进行了专项研究,以期对建立中国的电影分级制度提供借鉴。[1]然而,在2015年9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以下简称《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中并未涉及电影分级制度。中国电影分级制度为何如此难出台?电影审查制度与电影产业发展、社会发展之间这种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矛盾究竟如何解决?本文通过对比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和美国分级制度的社会语境,试***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索。
1 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及其社会语境
中国具有电影审查的传统。依据《电影管理条例》和《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等法律法规,目前中国对电影实行事先审查制度和全面许可证制度。通过梳理文献,各界对中国现行电影审查制度的批评主要有以下方面。细节上:审查主体不合理;审查标准不明确,具有人治化色彩;审查程序不透明。危害上:没有保障言论自由;一刀切,损害了成年人权益,且不利于保护未成年人;导致电影题材单一,阻碍了电影市场的繁荣;关于WTO的不合规性。
中国实行审查制度与***府职能、人民素质、电影工业、社会氛围等社会语境密切相关。中国***府正在由管理型***府向服务型***府转变,服务型***府还未建立起来;人民素质有待提高,对电影等文化产品鉴赏力不高;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滞后,社会对电影的本质认知模糊。在中国社会,自由和权利相比国家稳定等价值处于较低位阶。由于数千年封建社会的压制,中国人民长期受到奴役,缺乏尊重自由和个体权利的社会氛围。
2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及其社会语境
美国自1968年从电影审查制过渡到分级制,MPAA为审查主体,审查委员会由家长组成,将电影划分为G、PG、PG-13、R、NC-17五个级别,不同级别电影享有不同的发行放映和营销待遇,是一种事后审查制度。
电影在美国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受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美国社会具有主义、多元主义、自由主义传统,将自由列于较高位阶,电影的表达自由在与属于事先限制范畴的审查以及、隐私、诽谤等之间进行力量博弈时,居于优势地位。资本力量的驱动是美国电影分级制的根本原因。电影工业的强大使其议价能力提高,促使联邦法院作出了利于电影工业的判决,将电影纳入言论自由的范畴。随着电影工业的发展,电影公司需要在全国放映以收回成本获取利益,审查制度限制了利润获取,这是美国电影分级制的根本原因。
3 电影分级制在中国至今没有推行的原因
《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并未涉及分级制,预示着电影分级制仍然不能推行。究其原因,学界探讨相对较少,多数学者热衷于探讨实行分级制的必要性,并致力于提出分级制的建议和构想。
潘宪伟在《论中国电影分级制度难产的深层原因》(2008)中,指出中国电影分级制难产的原因在于电影体制的缺憾、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虚伪矫饰和缺乏为人民服务的真诚信仰。[2]该文论述较为简单。詹庆生在《审查还是分级?――中国电影的管理困境与转型难题》(2012)一文中指出:“在许多人看来,从电影审查到电影分级只是广电总局的一个***策变更。然而,在审查与分级两种控制模式的背后包含着更为深刻的内容,二者是不同的传媒体制、法律体系、***治制度、社会与文化环境的直接产物。从审查到分级的转换,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其分析较为客观深刻。
笔者认为,电影审查制度改革并不只是简单的、孤立的电影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中国整体改革的一部分,电影分级制度的难出台折射出了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复杂性和艰深性。实行分级制度,中国还有诸多基本问题没有厘清:
第一,电影本质问题没有厘清。长期以来,我国都将电影作为意识形态的统治工具,对电影的这一认识是审查制度的根基。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的商品属性和艺术属性不断显现。大众营销早已过时,分众营销时代早已来临,个性营销是目前的方向。电影作为商品,不可能一部电影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必定要走细分化道路。电影人需要更加自由地进行创作和表达,而不是根据审查制度自我把关至自我。另外,电影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并未被明确。目前,中国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电影本质属性进行明确的界定。
第二,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冲突。美国对自由的定义是消极的自由,即在一定范围内,个人不受干涉的自由。而中国奉行的是积极的自由,催生家长保护主义。消极自由是分级制的哲学基础。
第三,自由和其他价值的博弈。“并非所有的善都可融会贯通,人类的各种思想,当然更无法完全相容。”“最终,人类总要在诸多终极价值之间,加以选择。”在中国社会中,诸如国家意志、国家安全、国家稳定、道德等因素都会与自由发生冲突。目前,中国社会的选择仍倾向于集体主义。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自由本身就是奢侈品,是当人类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的最高需求。那么,中国社会是否达到了追求自由的程度?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分级制能解决审查制的弊病吗?审查制最主要的弊病是对言论自由的限制、对成人儿童权益的侵害以及对电影业的阻碍。这些弊病到底是审查制执行中的问题还是审查制自身的问题?无疑,分级制度相比审查制度是进步的制度,然而分级制度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
4 结论与讨论
目前中国实行分级制度有许多基本问题并未厘清。首先,对电影的本质属性认知模糊。电影长期以来被当做意识形态的统治工具,其商品属性和艺术属性被忽略,且并未被明确纳入表达自由的范畴。中国推行的是积极自由,而消极自由是美国分级制的哲学基础。当自由与其他价值发生冲突时,中国倾向于后者。电影审查制度向分级制度或者更合理的电影制度过渡是必然的趋势,但电影制度的改革并不是孤立的简单问题,而是中国整体改革中的重要部分。
在当前的电影审查制度下,不能以制度不合理为借口回避问题,而应该力所能及解决问题。电影人应致力于提高职业水准,提高电影质量,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影院可尝试影院分级。目前,一些影院已经设置儿童不宜观看来保护儿童权益。电影管理并不只是***府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责任。***府不是唯一的把关人,家长、影院都可以作为把关人来保护儿童权益。中国社会也在日益开放,人民素质正在提高,个人权利和自由越来越受到尊重。中国社会正在向权利本位的公民社会转型,中国社会整体改革必能推进电影制度改革,同时,电影制度改革也将在整体改革中发挥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涵,金冠***.导论[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21-22+30.
[2] 潘先伟.论中国电影分级制度难产的深层原因[J].电影文学,2008(03):81-82.
作者简介:张云(1993―),女,河北保定人,上海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探讨电影分级制度在中国至今未推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