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合阳提线木偶戏是我国目前现存木偶戏中历史最长的剧种之一,渊源十分久远,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视影艺术。合阳人把提线木偶戏称为“线猴”,也叫“线胡”、“线戏”或者“小戏”,它是陕西东府特有的一个古老剧种,特别是到了明末,对线戏的唱腔、音乐、偶人造型做过较大的改革,使之更趋完整化、戏曲化。在合阳提线木偶里早已具备了后来戏剧里的主要行当,如生、旦,净,丑。现在在洽川莘里村至今还保留着一块立于明万历年间的小石碑,碑文中有“每值春秋圣节,献演小戏,以答慈庥”的记载。
在合阳县一带的农村,至今活跃着这个“起于汉而兴于唐,盛于明清”的这一稀有剧种。红白喜事、祝寿、竣工、庆典都有“线戏”演出。县里有“线戏”剧团,乡间有四五个演出班子,长期以来活跃在黄河岸边的渭北农村。
被誉为“线戏之乡”的合阳县有个“线戏村”,叫郭家坡。村里有两套戏箱,可同时搭班演出。戏箱的人物造型为唐俑风格,其雕法精致细腻,人物造型真切,体现了唐代典型的审美观。尤其花旦女俑,丰腴圆润,眉弯细长,隐约含笑的玲珑小唇藏于鼻下,展现了人物神态的自然美和丰满的身姿。而至今仍保存的另一个奇特的角色造型名“来报子”、“癞袍子”,它长期活跃于剧中及脸谱绘制艺术中,近似戏曲中的丑角,但给观众以幽默滑稽、亲切可爱的美感。木偶的头部采用樟木、椴木、柳木(木质纹理细密)精雕而成。头部、身、臂和手指均有机关和偶线合为一体,协调各个部位的动作,惟妙惟肖,依依动人。
这个村的村民对线戏非常喜爱,有些老人能把全本戏的词句背下来。从1950年代至今,郭家坡的“线戏”演出高达万余场次,名,老艺人颇多,郭衍庆、郭怀庆、郭红昌兄弟三人都是提、唱,拉(二胡)的能手。郭崔成是领班人,全家三人都参加了线戏班子。60多岁的郭宝山、郭文光、郭升阳是同龄人,他们从小一块学戏,提、唱技艺精湛全面,现仍活跃***戏舞台上,1950年代初曾和罗马尼亚木偶戏专家同台演出。66岁的郭维斌,15岁随父学艺,对提线很有研究。
线戏的表演方法主要就是提线。而提线木偶的操纵难度大,要求手法灵活。表演前,先在戏台上搭一高约1.2米的长板台,前边用布帐围起。演出时,演员站在布帐后的木台上,手提木偶在帐前表演,通过线的传导,把艺人的意***变为木偶的动作。合阳线偶的系线根据每角的不同,分别分为5到12根不等,旦角线最多,除了头、耳,手、腰、脚之外,还有腹及肘、膝等关节处的加线,算下来有多到20余根的。悬控的偶人通常高80至90厘米,重3.55公斤。演出时,艺人巧妙地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技巧和方法,做出模仿真人的动作,如走、跑、跳、坐、骑马、坐轿、舞***弄棒、腾云驾雾、抡水袖、踢纱帽、单双闪官翅等难易不等的复杂动作,还可做摘帽子,搬椅子等特技动作,赋予木偶以艺术生命,动作栩栩如生。在长期的演出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不少提线高手。
一台戏需10余人,一本大戏一人为主唱(也叫说戏),没有本子,全靠艺人们的记忆,有的脑子装十几本大戏,同时还要打板定音,操持七、八种锣鼓。他们说:“只要锣鼓家伙一敲,几个小时一句不落的就能把全本戏唱完。“真是不容易呀!
线腔剧目丰富,传说有五百余本。剧目来源于民间说唱或小说演义以及民间故事,也有来源于元曲及明清杂剧,其中经久不衰、最受群众欢迎是“三箱二楼双钗”等。“三箱”指的是《百宝箱》、《西厢记》、《囊哉装箱》,“二楼”就是《谪仙楼》和《鸳鸯楼》,“双钗”是《金碗钗》和《双凤钗》。还有一部分艺人们即兴创作的短剧,在本戏演完后捎带演出(即加演),称为“捎戏”,俗称“梢戏”。运用当地方言,语言诙谐幽默,人物形象生动,加上艺人的艺术再现,生活气息极浓,备受欢迎。在唱腔上经过艺人不断的精心雕琢,吸收了秦腔、碗碗腔以至晋剧的某些成分,逐渐形成它的独特风格韵律,优美的音乐与婉转动听的唱腔,汇成黄河文化的交响曲。牛皮筋特制的弦胡,马锣、铮子等专用乐器,融铸成线腔的细腻缠绵、慷慨激昂、沉重厚亮的艺术品位、“激越奔放”的艺术风格,抒发和表达了渭北高原劳动人民善良豪爽的气质,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强烈的感染力。
线戏艺人本身都是农民,这些“亦农亦戏,半农半戏”的农民,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唱戏。目前,合阳县有专业的提线木偶剧团。旅游旺季时,他们奔波于洽川和西安大唐芙蓉园等旅游区,为中外游客表演他们拿手的合阳提线木偶绝活。除此以外,当地还有郭家坡、南顺村、西中雷和新艺四个民间班社,活跃在黄河岸边的乡村,把欢乐带给千家万户。
合阳提线木偶戏偶头的造型特点与隋、初唐的雕塑艺术一脉相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合阳线戏历史的悠久。偶头天庭宽阔,下颏丰腴,眉目修长,尤其是旦角头型,鼻头浑圆如胆,嘴唇小巧玲珑,唇边漫着笑意,同初唐女佛雕,女菩萨、三彩一样显得无比温柔秀丽,楚楚动人。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合阳地处八百里秦川北缘,距唐都长安仅180多公里,线偶的形成自然和唐代艺术有着直接的关系。
合阳线戏的脸谱在设计上颇具匠心。如文角,旦角多用平眉,构***精巧,笔锋纤细,线条圆熟,多呈弧形,给人以柔和、飘酒、妩媚可爱之感。武角多为“纵眉子”,成为倒八字形,线条简练,笔锋道劲,给人以英武果敢之感。脸谱***案的设计多用象征手法,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姚旦,除在眉、眼、鼻梁等方面具有丑角的特点外,还在额际添画一只翘着尾巴的蝎子,展露其蛇蝎一样的恶毒心肠。还有一种别致的画胡子丑、画胡子生,即不戴口条,胡子是画上去的。线条流利而富有变化,胡子虽然死板不动,但画出来的那种神气,却使人觉得一旦有微风拂面,那几缕胡子定然会飘动起来,为角色增添了几分生气。
合阳县有自己独特的声腔――线腔,这在全国提线木偶戏中是少有的。线腔源于民间的劝善调,在悠久的历史岁月里,线腔进行了不断的提高和发展。就唱腔本身而言,其分为线偶调和乱弹调两大类。线偶调是线腔的本调,述说性强,无论唱、白,都在音乐间歇中进行,只用铮子击节,听起来十分清楚响亮,擅于表现细腻缠绵、如泣如诉和愁忿怨怒的情绪,多用于小生和小旦。乱弹调则健壮有力,融化了秦腔老调的某些成分,用于生、净角演唱,适于表现人物内心激烈、动荡的复杂情感。过去这两调很少在同一本戏中混用。在现代戏中,艺人大胆革新,把这两种调相互使用,甚至用在同一角色的情感对比中,增加了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是一种进步。
提线木偶合阳线偶戏自成一体,表演时木偶的全部动作是靠艺人用手中的细线悬控木偶完成的。同时,配合合阳线戏的唱腔配唱,加上线腔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悲怆苍凉而不失激情,委婉细腻而不失刚烈,颇具秦人秦地的风采和特点,它吸引着广大旅游爱好者,颇受青睐。
纵观合阳提线木偶戏,它独特的风格、细腻的造型、高亢豪爽的唱腔,赋予木偶新的艺术生命,动作栩栩如生,给当地人和中外游客以声情并茂,入耳中听的艺术享受。
旅游资讯:
合阳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有古老的提线木偶戏,面花“上锣鼓”等。
交通 去陕西合阳交通方便,从古城西安可到城东客运站搭乘去合阳班车(上午半小时一趟)行程约180公里,3小时到达,票价30―35元。若去郭家坡线戏村游览、采访,就在离县城不远的露井镇下车,向西五华里即到。看完农村线戏班再进县城(3元的汽车票)有提线木偶剧团的演出。顺游人文景观:从县城向东20公里有洽川黄河最大的湖泊型自然保护区珍稀鸟类、鱼类10万亩天然芦苇荡,春夏绿波荡漾,秋冬芦花绽放“处女泉”为天然温泉。
《诗经》中有“关关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源于洽川苹野村。同时还可去东雷村源头俯视黄河景色及黄河古渡著名的“上锣鼓”就在这里。
住宿:郭家坡离露井镇和县城很近,吃住方便县城有各档次的宾馆,著名小屹“踅面’还有美味可口的山地苹果基地等,洽川有旅游度假山庄另外百家“农家乐”任你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