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鲁迅先生的作品,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先生笔下的阿Q形象。《阿Q正传》作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自1921年发表以后,便轰动了中外文坛,到现在为止已经有近四十种不同文字的译本。阿Q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典型。《阿Q正传》高度概括地表现出千年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国国民性格的弱点,体现了鲁迅先生“要画出这样的国民的魂灵来”的创作目的,显示了不朽的思想价值。
《阿Q正传》之所以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闪耀熠熠光辉,这是因为它不但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首先,鲁迅先生通过阿Q这个艺术形象揭示国民的弱点。用他的话说“夹杂些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阿Q的某些性格不仅仅是他的专利,作品中在未庄生活着的统治阶层的人物和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各种人物都具有程度不同的阿Q相,尤其是阿Q被***毙以后,未庄和县城的舆论就充分表现出愚昧、麻木的阿Q相。而在《阿Q正传》发表以后的当时,据说鲁迅先生和友人一道在街上走,或者在什么地方闲谈,他常常联系着听见或提到不好的现象时就说“这就是《阿Q正传》上的……”可见,《阿Q正传》对一些社会病态,既控制得深,也概括得广。听说《阿Q正传》发表时,不少人用这来勉励自己:“这样,不成了阿Q么?”当《阿Q正传》一章一章陆续发表的时候,有许多人都栗栗危惧,恐怕以后要骂到他的头上,这样一来,大凡读了《阿Q正传》的人,若对照审视自己、或多或少,均能在《阿Q正传》中找到“自我”,或者认为鲁迅先生似乎真的知道自已的一段私事。对此,鲁迅先生曾说,“我的方法是在使读者摸着在写自己以外的,一下子推诿掉,变成旁观者,而疑心到作者是在写自己,又像是写一切人”,由此开始反省的道路。自然,阿Q身上反映了某些现象是一切人的缺点。
其次,鲁迅通过阿Q这个艺术形象,尖锐地批判了资产阶级不彻底的辛亥***,猛烈地批判了压在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头上的封建势力。通过阿Q的悲惨结局,作者指出了能够指望由资产阶级或披上维新外衣的假洋鬼子向被压迫的农民恩赐***,他们是不会给予被压迫的贫苦农民以起来选择的权利。《阿Q正传》对辛亥***的尖锐批判和阿Q希望资产阶级领导他进行“***”的思想的幻灭,实际上显示了中国农民只有走另外一条完全不同的彻底的***的道路,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这就是阿Q这个特定性格的典型创造的特别生动,特别深刻,特别成功,并在当时特别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因。典型在它的一般性上所引起的广泛影响。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它原来的特性,反之,越是深刻的,突出的,具有其个别特性的,常常越是具有其普遍意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以《毁灭》为例说明了这一点。阿Q和世界许多著名作家作品的典型人物也证明了这一点。半个世纪以来,《阿Q正传》在中外文学史上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产生了极其深刻的思想意义。再次,鲁迅先生善于总结历史上***斗争的经验。除了指出辛亥***严重地脱离群众外,还指出未庄的假洋鬼子、赵秀才、县城的举人老爷和把总,都钻入了******,大襟上挂着银桃子,统治着未庄,掌握着县城的文武大权,他们完全篡夺了辛亥***的果实,使***夭折。如果说阿Q的“***”和未庄及县城人们的舆论、小D的再现均体现了辛亥***严重脱离群众的话,那么,假洋鬼子混进***则深刻反映出辛亥***的不彻底性。对此,人们应当受到启发,学会总结经验。接受历史的教训,严防钻进***阵营内部的敌人,防备他们伺机从内部腐蚀、从内部篡夺领导权,以达到他们和平演变的目的。在***斗争中,不准别人***的假洋鬼子和***内部钻的赵秀才、白举人、把总等***分子和野心家,要防备将来还会在现实社会中如白骨精一样变换形式不断出现。《阿Q正传》启示我们要识别生活中真、善、美和假、丑、恶以及***和假***。
最后,要勇于解剖自己,严格要求自己。阿Q是讳疾忌医,有癞不准人讲,以至于“光”……“亮”都要忌讳,那就成为阿Q主义,永远被动。阿Q主义是不是已随着消失呢?既然那是属剥削思想范畴,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是不会随着它的阶级消灭而很快就消灭的,何况阶级斗争依然存在,那阿Q主义就不能说在我们脑子中已绝迹了。例如:“聊以”的思想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么?要时刻警惕啊,现实生活的人们!
总之,《阿Q正传》的思想内容主要是批判国民劣根性,尤其是阿Q性格的主要特征――精神胜利法。同时,阿Q的典型意义是极其深广的,它剖示了国民的弱点,批判了辛亥***的不彻底性,指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过程中,农民觉醒问题的严重性,充分体现了鲁迅对之“哀其下幸,怒其不争”的急切心情。